×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47803219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03页
  • 出版时间:2010-07-01
  • 条形码:9787547803219 ; 978-7-5478-0321-9

本书特色

《中医学概论(第2版)》: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全国医学高职高专精编教材

目录

**章 绪论**节 中医学的形成和发展概况第二节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一、整体观念二、恒动观念三、辨证论治第三节 中医学的思维方法一、中和思维二、司外揣内三、援物比类四、试探与反证第二章 阴阳五行学说**节 阴阳学说一、阴阳的概念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第二节 五行学说一、五行的概念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第三章 藏象**节 脏腑一、五脏二、六腑三、奇恒之腑四、脏腑之间的关系第二节 气、血、津液一、气二、血三、津液四、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第四章 经络**节 经络的概念和经络的系统一、经络的基本概念二、经络系统的组成第二节 十二经脉一、十二经脉的命名二、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分布规律三、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规律四、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五、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第三节 奇经八脉一、奇经八脉的主要作用二、奇经八脉的主要循行部位及功能第四节 经络的生理功能及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一、经络的生理功能二、经络学说的应用第五章 病因病机**节 病因一、六淫二、疫疠三、七情四、饮食、劳逸五、痰饮、瘀血六、外伤、寄生虫第二节 病机一、发病机制二、基本病机第六章 四诊**节 望诊一、望神二、望面色三、望形态四、望局部五、望排出物六、望舌七、望小儿示指络脉第二节 闻诊一、听声音二、嗅气味第三节 问诊一、问暴热二、问汗三、问疼痛四、问饮食与口味五、问睡眠六、问二便七、问经带八、问小儿第四节 切诊一、脉诊二、按诊第七章 辨证**节 八纲辨证一、表里辨证二、寒热辨证三、虚实辨证四、阴阳辨证五、八纲证候间的关系第二节 气血津液辨证一、气病辨证二、血病辨证三、气血同病辨证四、津液病辨证第三节 脏腑辨证一、心与小肠病辨证二、肺与大肠病辨证三、脾与胃病辨证四、肝与胆病辨证五、肾与膀胱病辨证六、脏腑兼病辨证第四节 卫气营血辨证一、卫分证二、气分证三、营分证四、血分证第八章 防治原则**节 预防一、未病先防二、既病防变第二节 治则一、治病求本二、扶正与祛邪三、调整阴阳四、三因制宜第九章 养生**节 养生的重要意义一、增强体质二、预防疾病三、延缓衰老第二节 养生的基本原则一、顺应自然二、形神兼养三、动静结合四、调养脾肾五、持之以恒第三节 养生的常用方法一、运动养生法二、按摩养生法三、调摄精神养生法四、饮食养生法第十章 中药**节 中药基本常识一、中药的性能二、中药的应用第二节 常用中药一、解表药二、清热药三、泻下药四、祛风湿药五、芳香化湿药六、利水渗湿药七、温里药八、理气药九、消食药十、驱虫药十一、止血药十二、活血祛瘀药十三、化痰止咳平喘药十四、安神药十五、开窍药十六、平肝熄风药十七、补虚药十八、收涩药第十一章 方剂**节 方荆的基本知识一、方剂的组成和变化二、方剂的常用剂型三、方剂的用法四、常用治法第二节 常用方剂一、解表剂二、清热剂三、泻下剂四、和解剂五、温里剂六、补益剂七、固涩剂八、安神剂九、开窍剂十、理气剂十一、理血剂十二、治风剂十三、治燥剂十四、祛湿剂十五、祛痰剂十六、消食导滞剂第十二章 针灸**节 腧穴总论一、腧穴的概念及命名二、腧穴的分类三、腧穴的作用四、腧穴的定位方法五、十四经脉循行与常用腧穴六、经外奇穴第二节 针灸方法一、针法二、灸法第三节 针灸治疗一、针灸治疗和选穴原则二、配穴方法三、常见病证的针灸治疗……第十三章 推拿、拔罐第十四章 常见病症
展开全部

节选

《中医学概论(第2版)》的指导思想依然是坚持“五性”(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和适用性)和“四新”(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以适应21世纪培养全科医护人员的需要。在修订过程中,保持了原教材的优点,删去了一些叙述偏多的和各学科交叉的内容,充实和更新了一些理论和技能知识,充分体现高职高专教育的特色,使之具备“内容精湛、知识新颖、必须够用、质量上乘”的特点。

相关资料

插图:近年来研究人员运用数学、医学生物、工程学、生物物理等多学科综合研究脉象,用脉象仪或电脑绘制脉象,探讨脉象机制;运用细胞形态学、生物化学、血液流变学、免疫学、病理学、微量元素、舌色仪、电镜等对舌象进行研究以探讨舌象原理。光子学技术在中医五色诊法中的应用及研究,促使色诊技术向微量化、目动化和快速化的方向发展,提供中医诊断的新手段、新方法和新仪器。中医药工作者在经络与针灸的现代化研究方面成效显著,应用同位素示踪、皮肤电阻抗测定、激光检测等现代科学方法,肯定了经络感传现象的存在。举世瞩目的针刺镇痛原理研究已具有一定水平。应用现代生物学认识针灸经络现象,认为经络起源于生物的生长调控系统,该系统涵盖了针灸的神经生理学模型,解释了针灸多模式非特异性刺激效果等其他生物学模型难以解释的现象。在治则治法研究方面成绩斐然,如探索活血化瘀法时发现其范围中的方药大多具有改善血液循环、调整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血浆黏度的作用;探讨扶正固本治则时发现补益方药具提高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及强壮等作用。中医药在临床防治一系列重大疾病中显现出独特的效果,如防治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等重大传染性疾病均获得国内外的广泛好评。中药研究在中药资源的保护利用、中药质量标准和制剂工艺研究、新药开发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1949年以来,政府先后3次组织人员进行全国性中药资源普查。*能反映当代本草学术成就的,有各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大辞典》《中药志》《全国中草药汇编》《原色中国本草图鉴》《中华本草》等。中药炮制技术得到了全面系统的整理,中药生产工艺和应用正在向工程化、自动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中药药理学研究成绩显著,在系统药理学、证候药理学、中药有效成分的代谢及药代动力学等方面均取得较好的进展。在抗菌、解热、抗病毒、抗肿瘤、利尿、降压等方面进行了大量药物筛选。运用化学方法对中药化学成分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有的还以酶或者受体等生物学指标来筛选,部分常用中药明确了主要有效成分及其化学结构。现已有几十种中药单体达到较好的临床疗效,如青蒿素治疟疾,雷公藤皂苷治疗红斑狼疮,丹参酮治心脑血管病等。1949年以来,重新编辑的医方、验方、方剂工具书大量涌现,尤其以南京中医药大学主编的《中医方剂大辞典》*具代表性,填补了自明初《普济方》以来大型方书的空白,达到较高水平。对复方研究亦取得了很大进展,如补阳还五汤各有效成分部位及其组方对脑缺血的影响;确定了六味地黄汤调节免疫功能的活性部位;对当归龙荟丸拆方研究发现青黛是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主药;清开灵注射液治疗高热;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心脑血管病;新药康莱特注射液治疗癌症等。国内抗病毒中药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对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疱疹病毒、柯萨奇病毒、呼吸道病毒、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等的预防与治疗方面,目前已从中筛选和寻找出一批抗病毒中药,如苦参碱对乙肝病毒复制有一定抑制作用,姜黄素具有抗HIV作用。这些均是根据中医理论和经验,运用新的技术研制的新剂型。中医药学的发展是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利用先进科学技术和理论知识而不断创新的过程。人类生存环境的变化、人口老龄化的加快,以及疾病谱的变化,使人们的发展观、消费观和医疗保健观相应转变。中医药学已成为世界性研究课题,其优势、特色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和民众的热爱。这些都要求中医药必须不断创新,加快发展,努力实现现代化。中医药现代化可分为中医现代化和中药现代化两部分。中医现代化就是按照中医自身发展的规律,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继承和发扬优势与特色,使中医从理论到实践都产生新的升华,成为具有当代科技水平的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过程。现代化过程中将制定出现代社会可以理解和接受的评价方法和技术标准体系。通过中医现代化的推进,使中医药在解决多因素疾病与养生保健中逐步发挥不可替代的主体作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