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怎样让学生爱学习:激发学习动机的7种策略
读者评分
5分

怎样让学生爱学习:激发学习动机的7种策略

1星价 ¥16.3 (6.5折)
2星价¥16.3 定价¥25.0
商品评论(1条)
159***(三星用户)

适合教师阅读的一本好书

这是一本很适合中小学教师阅读的好书。本书以各种颇具代表性和现实指导意义的动机理论为依据,深入浅出地论述了各种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动机的教学策略。作者赵丽琴博士,现为北京工业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教育心理学、青少年心理咨询等方而的研究。

2014-12-31 21:31:13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1779217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
  • 页数:210
  • 出版时间:2010-08-01
  • 条形码:9787561779217 ; 978-7-5617-7921-7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学习的发动机:学习动机;胡萝卜+大棒:奖惩有度;皮格马利翁效应:教师期望;为成败寻找理由:归因理论;超越他人还是自我成长:成就目标等。希望本书能为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一点有益的指导和帮?

目录

前言1 学习的发动机:学习动机案例1:不同的学习动机,不同的学习状态什么是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特点?学习动机的外在表现?学习动机的类型?动机强度和学习效率的关系?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与发展激发与培养学习动机的原则?深入了解学生的动机状态?灵活应用学习动机的理论?全面关注学生的动机问题?充分发挥学生家长的作用2 胡萝卜+大棒:奖惩有度案例2:上课总爱开小差的学生动机的强化理论?强化?惩罚?消退强化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有效地运用奖赏?科学地运用惩罚?反思动机调动策略3 皮格马利翁效应:教师期望案例3:孩子真的“不可救药”了吗教师期望理论?什么是教师期望效应?影响教师期望形成的因素?教师期望效应对学生的影响?教师期望效应的偏差教师期望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全面了解和评价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科学地运用教师期望效应4 为成败寻找理由:归因理论案例4:听听他们成败的理由归因理论?什么是归因?两种归因理论?归因的影响?影响归因的因素归因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归因?巧妙地对学生做出反馈?对学生进行归因训练?归因训练案例5 超越他人还是自我成长:成就目标案例5:我要出人头地成就目标理论?什么是成就目标?成就目标的分类?不同成就目标的作用?三种课堂目标结构成就目标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鼓励学生采用学习目标?弱化表现回避目标?合理引导表现趋向目标?课堂目标结构的设置6 我能行:自我效能案例6:我不是学数学的料自我效能理论?什么是自我效能?自我效能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影响自我效能形成的因素?自我效能的测量自我效能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促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为学生提供榜样示范?引导学生学会合理归因?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7 我想学:开启学习的自主发动机案例7:他们为什么能格外专心内部动机理论?自我决定理论?兴趣理论内部动机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给予学生一定的学习自主权?满足学生的胜任需要?关注并满足学生的归属需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8 因材施教:不同学生的动机调动策略学业不良学生的动机问题及调动策略案例8:问题太多的“差学生”?学业不良学生的界定和类型?学业不良学生的动机问题?激发学业不良学生的动机策略学业优秀生的动机问题及调动策略案例9:不喜欢学习的“好学生”?学优生的动机问题?学优生学习动机的引导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节选

《大夏书系?怎样让学生爱学习:激发学习动机的7种策略》内容简介: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怎么办?学生为什么上课总爱开小差?学习困难学生真的“不可救药”了吗?“好学生”为什么也会不爱学习?《大夏书系?怎样让学生爱学习:激发学习动机的7种策略》帮你揭晓答案!如果我们把学习比做一辆汽车,那么学习动机就是发动机、方向盘。如何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如何提高教与学的效率,书中的7种策略可以给教师重要的启迪与帮助。

相关资料

1 学习的发动机:学习动机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古希腊】普罗塔格教育事业,从积极方面说全在唤起趣味;再从消极方面说,要十分注意,不可摧残趣味。——梁启超动机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是激发、维持和引导个体学习行为的内部过程。心理学家将动机比喻为发动机和方向盘,其强度和方向决定个体在具体情境中的表现。即使是*聪明的学生,如果不愿意努力,也学不好。对学生来说,想学习,有学习的愿望和动力是取得学习成效的重要前提。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天生具有的好奇心和探索周围世界的精神却在逐渐减弱,学习常常成为苦差事,而非乐趣。经常有教师为自己的学生缺乏学习动力而困惑,家长为自己的孩子不想学而苦恼,即使是那些成绩优秀的学生也未必能在学习中享受到乐趣。那么,学生的学习动机来自哪里?动机的形成有无规律可循?如何才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呢?

作者简介

赵丽琴,博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现为北京工业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委员会注册心理咨询师,兼任中国人才研究会超常人才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主要从事教育心理学、青少年心理咨询等方而的研究。曾主持多项省部级科研课题,参与编著了“21世纪心理素质教育系列丛书”等,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