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42926067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80
  • 出版时间:2010-08-01
  • 条形码:9787542926067 ; 978-7-5429-2606-7

本书特色

《计算机基础》:以应用性本科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为主要对象,强调对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充分体现应用性本科专业的职业性和实践性,体系完整,案例教学,创新体例,内容新颖,适应性强,注重能力。

内容简介

本书是“21世纪应用性本科经济管理规划教材”之一,全书共分8个章节,主要对计算机基础知识作了介绍,具体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基础、中文word 2003的使用、中文excel 2003的使用、中文access 2003的使用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目录

**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节 计算机概述
第二节 数制转换和信息表示
第三节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第四节 多媒体技术
本章小结
实训一 计算机基础知识实训
实训1.1 指法练习
实训1.2 采集声音
习题一
第二章 操作系统基础
**节 操作系统概述
第二节 windows系统基础
第三节 windows文件管理
第四节 常用附件
展开全部

节选

《计算机基础》内容简介:我国传统的本科教育,一直推行的是“理论(知识、学术)导向”的教学体系。这种教学体系是以传授知识为主,理论重于实践,缺乏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德国应用科技大学(Fachhochschule,缩写FH)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联邦德国出现的高等学校,现已发展成为普遍公认的德国高校的*重要类型之一。德国FH教学体系的特点是:在办学理念上,直接指向市场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始终坚持“为职业实践而进行科学教育”;在培养目标上,突出技术应用与开发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并十分重视职业导向。因此,应用性本科人才培养具有教育类别的职业性、教育层次的高等性、职业岗位的基层性、人才类型的应用性、社会需求的导向性等特征。

相关资料

插图:二、计算机的发展过程从**台电子计算机ENIAC出现到现在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十年,但是计算机发展却取得了惊人的成绩。人们按照计算机所使用的物理器件的变革作为标志,将计算机的发展大致分为四代。每一代计算机都使用不同的电子元件,每一代计算机都具有自己明显的特征。(一)**代电子管计算机(1946~1958年)这个时期计算机使用的主要逻辑元件是电子管,也称电子管时代。主存储器先采用延迟线,后采用磁鼓磁芯,外存储器使用磁带。软件方面,用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编写程序。这个时期计算机的特点是:体积庞大、运算速度低(通常每秒几千次到,)l7/次)、成本高、可靠性差、内存容量小,主要用于科学计算、军事和科学研究方面的工作。其代表机型有:ENIAC、IBM650(小型机)、IBM709(大型机)等。(二)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1959~1964年)这个时期计算机使用的主要逻辑元件是晶体管,也称晶体管时代。主存储器采用磁芯,外存储器使用磁带和磁盘。软件方面开始使用管理程序,后期使用操作系统,同时出现了FOR'[、RAN、COBOL、ALGOL等一系列高级程序设计语言。这个时期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扩展到数据处理、自动控制等方面,其运行速度已提高到每秒几十万次,体积已大大减小,可靠性和内存容量也有较大的提高。其代表机型有:IBM7090、IBM7094、CDC7600等。(三)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1965~1970年)这个时期的计算机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代替了分立元件,用半导体存储器代替了磁芯存储器,外存储器使用磁盘。软件方面,操作系统进一步完善,高级语言数量增多,出现了并行处理、多处理机、虚拟存储系统以及面向用户的应用软件。计算机的运行速度提高到每秒几十万次到几百万次,可靠性和存储容量进一步提高,外部设备种类繁多,计算机和通信密切结合,广泛地应用到科学计算、数据处理、事务管理、工业控制等领域。代表机型有:IBM360系列、富士通F230系列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