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发展理论与实践

社会发展理论与实践

¥21.2 (4.3折) ?
1星价 ¥42.3
2星价¥42.3 定价¥49.8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811292749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431
  • 出版时间:2010-09-01
  • 条形码:9787811292749 ; 978-7-81129-274-9

本书特色

本书以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实践观为中心线索,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是一个历史过程,论证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实践到制度创新、体制创新的内在逻辑关系。实践表现在四个层面上:一是理论层面,即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以“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身份,强调了实践在社会改造中的权威性,结束了空想社会主义寄托理性、企望精神的唯心主义历史观,明确宣布“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了的人类”。使旧世界“在实践中受到革命改造”。二是在现实层面,实践就是革命,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和改变事物的现状,如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三是实践是社会主义建设,即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从国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四是实践就是改革,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要遵循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在经济、政治、文化体制上调节上层建筑、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方面或环节,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内容简介

与其说社会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勿宁说是时代的难题或问题。本书将社会发展理论分析与社会发展实践解析相结合,以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实践观为中心线索,阐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历史进程,论证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实践到创新的发展过程以及唯物主义与科学发展观的内在逻辑关系,进而从历史实践的角度对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特色作出了简要的总结和评价。本书的主要特色是在理论与实践的相互作用中对社会发展所遇到的新问题进行阐发和探讨,力图彰显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在新的社会实践中的生机和活力,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科技与制度、行为与思想的和谐统一。

目录

前言
**章 社会发展理论的起源与演进1
一、社会发展理论研究主要观点阐释1
二、社会发展理论有机体的本体起源5
三、社会发展规律的道路与选择
四、社会发展理论的社会形态演进
五、西方社会发展理论的嬗变及内容
第二章 社会发展理论的原则与方法
一、社会历史观与主体价值观的统一
二、社会进步本质与人的价值统一
三、社会发展与进步尺度综合评价
四、社会发展理论研究的主要方法
第三章 社会发展理论的主体价值视角
一、科学与价值关系的观点
二、科学与价值的内在统一
展开全部

节选

《社会发展理论与实践》主要内容:与其说社会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勿宁说是时代的难题或问题。《社会发展理论与实践》将社会发展理论分析与社会发展实践解析相结合,以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实践观为中心线索,阐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历史进程,论证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实践到创新的发展过程以及唯物主义与科学发展观的内在逻辑关系,进而从历史实践的角度对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特色作出了简要的总结和评价。《社会发展理论与实践》的主要特色是在理论与实践的相互作用中对社会发展所遇到的新问题进行阐发和探讨,力图彰显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在新的社会实践中的生机和活力,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科技与制度、行为与思想的和谐统一。

作者简介

刘林(1975— ), 黑龙江哈尔滨人,管理学博士,现任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黑龙江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会副理事长,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和研究工作。在《光明日报》、《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外语学刊》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撰写《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性》等多部学术著作,其中《论实践社会主义》曾多次获得省部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