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7810315234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54
- 出版时间:2010-10-01
- 条形码:9787810315234 ; 978-7-81031-523-4
本书特色
本书略具系统地叙述了著名历史学家、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复旦大学教授周谷城先生追求进步、捍卫真理的一生业绩,多侧面地展示出一代学人博大精深、建树巍峨的光辉风范。并通过传主与中共几代领导人的深厚友情与交往,体现中国共产党与知识分子、民主党派人士之间水乳交融、肝胆相照之情。全书文笔生动、插图丰富,且有相当数量的珍贵照片**次披示,弥足珍贵。
内容简介
周谷城,杰出的爱国民主人士,蜚声海内外的历史学家和国学大师。他一人著有《中国通史》和《世界通史》两部代表作,为中国史学界至今**人。“文革”后他培养了**批史学硕士、博士,主持创办了《中国文化研究集丛》,主编了“中国文化史丛书”。他认为“历史家的理论是指导人的”,“历史家从现实中抽出规律,组成理论,以为理想”。
《国史·国师:周谷城传》以中国农工民主党的卓越领导人,蜚声海内外的著名史学大家与大教育家周谷城一生近百年的生平与活动为主线,分十一章,每章又分若干小节,从其开展学术活动与取得的成就,以及投身民主政治活动及其作出的贡献两大方面,运用丰富的的史料,以朴实、通俗的语言叙说传主的跌宕人生经历。
目录
一、故乡的风光
二、家世
三、读经书也好哲学
四、喜欢“立异鸣高”
五、暑假的收获
第二章 北上求学(1917-1920)
一、考入北京高师
二、“运动”与读书
三、崭露“辩才”
四、与胡适的初次交往
第三章 在大革命的洪流中(1920-1927)
一、初识毛泽东
二、教书重心得
三、著《生活系统》:奠学术思想之基
四、开始关注农民运动
五、南下羊城
六、为农民说话
七、撤离武汉
第四章 流亡上海(1927-1930)
一、与胡适的争论
二、译书卖文
三、论“中国之教育”
第五章 广州中山大学(1930-1932)
一、播革命“火种”
二、钻研社会史论
三、论中国的知识分子
四、研究逻辑
五、悼邓演达
第六章 任教上海暨南大学(1932-1941)
一、潜心史学研究
二、《中国通史》的问世
三、深究中国政治史
四、“孤岛”接来鸿
第七章 在陪都重庆(1942-1946)
一、转道山城
二、论“中国之现代化”
三、为“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呐喊
四、“中国史学史”论析
五、老友相逢
第八章 迎接曙光(1946-1949)
一、《世界通史》创新见
二、组织“大教联”
三、抗议“临时办法”
四、“教授说话了!”
五、声援“反美抗日”运动
六、委以重任
第九章 风雨十七年(1950-1966)
一、为人民办好新大学
二、慧眼纳良才
三、不要轻视本国文化的历史地位
四、“逻辑问题”的新思维
五、在“大讨论”的旋涡中
六、对“拔白旗”的抗争
七、教书育人并重
八、感言毛泽东的多次会见
九、论“史学与美学”
十、“我的文艺理论观”
第十章 夕照青山(1966-1996)
一、不当“风派”人物
二、“书要让他继续写”
三、喜迎“科学的春天”
四、伟大的感召
五、给史学专业学生的一封信
六、创立中国太平洋研究协会
七、谈历史与爱国主义教育
八、要重视中西文化的交流
九、“全社会都要尊师重教”
十、主编《民国丛书》
十一、谈与新闻的因缘
十二、与江泽民的交往
十三、与共产党风雨同舟振兴中华
第十一章 余晖
一、对故乡的深情
二、在患病的日子里
三、对后事的嘱托
四、一代宗师
后记
附录
一、初次接触经典(1905-1913)
二、积累知识,活跃思想(1913-1921)
三、钻研马列,参加农运(1921-1930)
四、教学、科研与反帝爱国(1930-1949)
五、解放以后的工作
节选
《国史·国师:周谷城传》:
我们认为,生活三境轮转进化的人生观虽然不是十全十美,甚至在某些方面也不无缺失,然而,这种人生观的提出对于会通古今、融合中西,以及调和科学与人生观来说,堪称为一个楷模。因此,下面对《生活系统》一书的三项批评决不抹杀该书的上述历史意义。
周谷城在绪论一章中申述了自己对研究生活所持的态度:一、只图阐明生活的本身,不急于立什么人生观。二、依据科学方法,分析事实,一本无所为而为的精神,客观的态度,探究事实的真相,成见武断,务排除尽净。三、以生物的及心理的事实为中心。尽管如此,周谷城似乎仍未能完全超越其“成见”与“武断”。
从周谷城在书中所体现出来的宇宙人生观来看,他所注重的只是物我关系,即自我与环境的关系,其生活系统即是物我浑融、物我分立以及信仰奋斗三种生活境界或阶段与其间的轮转与进化。这种宇宙人生观并非完全不带“成见”,而基本上是否属于道家体系?因此,从中国文化来看,《生活系统》的局限性在与对情际关系,特别是孔子的仁学未予足够的重视。虽然,我们可以将该书中的“物”或环境理解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但物我关系仍然未能充分地包含儒家的人伦情际关系。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例如剥削、,压迫、争夺、战争、谋杀、偷盗、妒忌、仇恨等等,并不能统统归结为天灾人祸,也不只是物我分立的问题,乃是情际关系的破坏与人际关系的冲突。因此,这些问题都不能在物我关系的框架下得到充分的处理。
与西方文化比较,周谷城似乎未能充分了解基督信仰中的“上帝”。《生舌系统》一书中称“上帝创世说”为一种迷信,却对此结论未予论证。为什么上帝创世说应称为迷信呢?这一结论是根据什么得出的呢?是根据无神论?或是根据唯物主义?但无神论和唯物主义是否比上帝创世说更合理呢?或许,周谷城认为上帝创世说不符合科学。然而,有理由认为,西方近代科学的产生恰恰依赖于上帝创世说。在基督信仰的宇宙观中,存在着上帝一人一自然之间的三边关系。上帝与自然(包括人)之间的区分正是由上帝创世说所决定的,即造物主与受造物的关系。正是上帝与自然的本质区别,使得受基督信仰影响的西方传统文化中存在着上帝与自然的基本关系。这种基本关系使得人们对自然的认识有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而这一崭新的视角对于近代科学革命能够突破古希腊的宇宙观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反观《生活系统》的宇宙人生观,虽以物我关系为基本框架,以物我浑融为*高人生境界,却忽视了上帝与自然的关系。也许周谷城认为,上帝与自然的关系不属于生活的范畴。然而宗教信仰则无疑属于生活中的重要部分(这一点周谷城也是认同的)。从基督信仰来看,信仰的本质是上帝与人的关系,因此,物我关系不足以刻画宗教的本质。物我浑融的无差别境界虽然是一种崇高的美学境界,却不是一种崇高的宗教境界,其根本原因就是物或环境是无位格的,由此决定了物我浑融的无差别境界不是一种位格关系,乃是一种无位格关系。总之,《生活系统》的局限在于忽略了上帝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上帝与人的关系。
*后,《生活系统》一书认为信仰的目标是由思想所产生的。诚然,我们有理由认为孔子、老子和释迦牟尼的学说,首先是哲学,然后才发展为宗教信仰。然而,基督信仰的依据是圣经。圣经是否能理解为人的思想产物呢?圣经就其文学体裁而论,首要的成分是历史与叙事(或故事),其次才是人生哲理。《旧约》*核心的部分是耶和华上帝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进伽南,这主要是历史。《新约》*核心部分是耶稣的生平与教训,包括他的降生、传道、钉十字架、复活与升天。这主要是叙事(或故事)。基督教传统和神学认为,耶和华上帝和耶稣基督作为基督信仰的目标是出自神君。若说它出自人的思想,需要拿出有说服力的论据,否则,便有“武断”之嫌了。
总之,周谷城在写作的《生活系统》一书中,虽努力要客观地研究生活,提炼思想,他也的确提出了许多有创见的学术观点,但由于种种原因,书中在某些方面的论述中,也有个人的“成见”和“武断”之处。
……
作者简介
莫志斌,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史、毛泽东生平与思想、湖南近现代史与湖湘文化的教学与研究。已主持和参与完成国家、省部级课题多项。独著《毛泽东的治学之路》《邓小平与毛泽东:世纪伟人的交流与对话》《青年毛泽东思想研究》《毛泽东的管理思想与管理方法》《跟毛泽东学读书》《毛泽东与国民党人的交往》《周谷城传》《湖湘文化与近代中国》等著作,主编《毛泽东的为人处事》《毛泽东的青春风采》丛书及《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第三卷)、《湖南教育史》(第二卷)、《湘籍近现代文化名人:史学家传》等10多部著作。在《中共党史研究》《光明日报》《求索》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著作曾获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三等奖,省“五个一”工程二等奖、全国图书“金钥匙”奖一等奖、中南出版协会一等奖。2008年获“湖南师范大学教学名师”称号。
-
大宋宰相王安石
¥18.7¥55.0 -
小说家的假期
¥19.2¥52.0 -
两宋人物
¥6.9¥19.2 -
人类群星闪耀时
¥8.9¥29.8 -
大宋文脉:苏氏家族传
¥11.3¥42.0 -
人类群星闪耀时
¥14.4¥45.0 -
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
¥32.0¥68.0 -
钻石与铁锈:琼·贝兹自传(八品)
¥26.5¥68.0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识
¥18.6¥58.0 -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7.8¥29.0 -
黑夜(八品-九品)
¥12.6¥39.5 -
毛姆自传
¥17.2¥38.0 -
隔膜与猜忌:胡风与姚雪垠的世纪纷争
¥9.6¥30.0 -
沿着公路直行
¥19.5¥50.0 -
道教徒的诗人 李白及其痛苦
¥9.9¥26.0 -
武则天演义:良相辅国 一代女皇
¥12.2¥38.0 -
自述五种
¥9.0¥28.0 -
百年梦忆:梁实秋人生自述
¥8.4¥28.0 -
词人纳兰:西风独自凉
¥14.4¥48.0 -
追梦漫画60年-藤子不二雄A自述
¥8.3¥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