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历史变迁中的地方社会-以歌谣为中心的解读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历史变迁中的地方社会-以歌谣为中心的解读

1星价 ¥16.1 (7.0折)
2星价¥16.1 定价¥23.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1010353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60
  • 出版时间:2011-05-01
  • 条形码:9787010103532 ; 978-7-01-010353-2

本书特色

马莉编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历史变迁中的地方社会——以歌谣为中心的解读》**章简略梳理了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与实践)研究情况,介绍了基本思想和基本概念。第二章从当代人类学及文化研究中可借鉴的理论成果出发,提出了其独特的方法论体系及研究视角。第三章是对歌谣的研究的历史和文本陈述,是一个知识社会史的梳理。第四章是从文化人类学角度对歌谣的个案研究,包括文化生态、文化的深层结构、社会禁忌、族群记忆、社会史等方面全面展示人类学对歌谣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科关照。第五章以甘肃和政科托村作为田野调查的地点,探讨当代社会变迁中歌谣的传承和适应情况,以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地方社会研究提供一个深入观察的个案。第六章主要围绕所谓“原生态”议题进行反思性阐述。第七章从理论和实践的视角,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的行为和认识上的误区、体制和管理上的障碍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对社会文化变迁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难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族群根本利益(长远与短期)的关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地方社会文化整体发展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内容简介

    在全球化背景下,近年来国际性“非遗”热的本±化运动向广度和深度演进,这一新的世界性文化理念在实践中正遭遇两难尴尬或某种暂时性迷失。该书从文化人类学学科体系和民族志方法论出发,立足当代文化遗产理论与保护实践、知识社会史以及民族志反思等理论视野,将“歌谣”被遗产化的过程从文本和实践两个层面加以梳理,贯穿一种“批判反思”的理论关照。该书不仅陈述了歌谣如何参与、适应地方社会历史文化变迁的过程,同时,通过对作为社会和文化现象的歌谣及歌谣活动的关注,探讨了有关歌谣的文化活动与当前政治、经济、商业、旅游、全球化的关系,从文化人类学视角对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进行了审视与反思。

目录

绪论
  一、本书的选题价值
  二、本书的理论视野和基本框架
  三、研究方法及相关说明
**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简述
  **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缘起及国际认同
    一、概念和性质的界定
    二、保护措施的制定
    三、社会意义及其启示
  第二节 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态势
    一、遗产保护概念、内涵与外延不断拓展
    二、形成了较完整的研究评价理论体系
    三、遗产地空间规划成为趋势
  第三节 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几个图式
    一、文化学、游记学角度的研究
展开全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