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751081253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67
- 出版时间:2012-01-01
- 条形码:9787510812538 ; 978-7-5108-1253-8
本书特色
l 作者的《东瀛过客》,与另一部作品《暧昧的日本人》一样,是了解日本、研究日本人的必读之作。无论是留学人士还是文化学者,无论是出自简单的兴趣还是深入研究,都可以从本书中汲取营养,看到与你以往所感知的不一样的日本。 l 作者为新一代知日专家,在日本文化研究领域见解敏锐精辟,堪称权威。他在日本的打工生涯,是一笔独特的创作财富。学者之眼,加上现实生活的历练,洞察幽微,给人一个不一样的视角,淬练出精华之感悟。读罢《东瀛过客》,当我们聊起日本时,犹如到过、看过、感受过,关键是,我们对这个变化多端的国度有了超越普通人的视角与认识。学会以“过客”之眼打量世界。 l 本书讲述的有关日本的故事,画面感很强,人物刻画栩栩如生,读起来趣味性强,在轻松诙谐的语言背后,又能体会到作者暗含笔端的丝丝苦涩,丰富阅读的情绪感受。这些来源于真实的生活,又有高于世俗生活的故事,不同于一般作品空洞的叙述,给人以深层次的审美愉悦。 本书包装精美,内容版式精益求精。常读常新,适合珍藏。 书评一: 过客与过客 ——关于李兆忠的日本体验 文:董炳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北京大学文学硕士,日本东京大学文学博士) 关于日本,李兆忠曾经写过二十多万言的《暧昧的日本人》(2010年,九州出版社再版)。现在他的第二本专著又修订再版了,这就是《东瀛过客》。 “东瀛过客”这个书名表明了李兆忠面对日本时的自我定位,意味着进入与疏离两种关系。拒绝进入则不成其为“过客”,全部融入亦不是“过客”。进入而又在进入之后保持距离,故成其为“过客”。“过客”也是一种心态,意味着几分旁观者的清醒与超然。人一旦成为过客,世界就变为风景并展示出新的意义。 李兆忠是一位研究者,大量阅读了有关日本的研究著作。他是带着丰富的理性知识成为“东瀛过客”的。到东京之后深入到日本的平民百姓之中,他又用那种男性少有的精细与敏锐感觉了活着的日本。面对日本,比起对既成观念的认同,李兆忠更忠实于自己感觉。这可以举他对浮世绘大师葛饰北齐的名画《神奈川冲浪里》的解释为例。他认为这幅画体现了日本人对“不平衡之美”的迷恋。这解释与素来的正统解释相去甚远,我本不以为然,但将那幅画再看几遍之后,觉得他的理解也颇有道理。“不平衡之美”至少可以作为这幅画的一种解释。画面上强烈的动感确实来自于波涛的不平衡。掌握了丰富的理性知识而又忠实于自己的感觉,研究日本而又体验日本,因此,在**本书中李兆忠才能够从日语、民间传说、樱花、温泉、料理、相扑等文化问题,战犯、广岛被炸、谢罪等历史问题一直谈到日本人的名片与狗。前一本书中*有创见的部分是第五章“语言——文化的壁垒”。该章能够从日语这种*具特异性的语言入手解析日本人的文化心理,显然是取决于李兆忠这位学者型“过客”所具有的日语、汉语和英语三种语言能力的综合。 李兆忠并非那种把日本研究作为文化献媚手段的“假洋鬼子”。相反,总体上他对日本持批判态度,目光中带着些冷嘲。其批判不止于历史认识问题,而且深入到国民性层面。比如他从一次住饭店的经历看出日本人的“小”(《再见,小日本》),从日本青年大野的英语病与欺软怕硬看出日本人的“贱”(《东京男子汉》),从成田机场日本老人的孤独背影看出某种“日中友好”的浅薄(《成田机场的孤独身影》)。不过,类似的批判由于具有“过客之眼”的超然,因此少了些剑拔弩张,多了些调侃。 本来,对于大部分中国人来说,“留日反日”(旅日反日)是一种必然。这不仅是因为日本侵略战争的受害者记忆已经成为“集体无意识”,大部分中国人作为第三世界国家的国民在日本的生存状态也并不那么理想。日本有所谓“三K工作”(指危险、脏、辛苦的工作,这三个词的日语读音用英文拼写**个字母都是K,故称)。“三K工作”正是不少中国人从事的。同时,他们还要承受某些日本人的“三K态度”——厌恶、蔑视、戒备(きらぅ、けいべつ、けいかい,这三个词的日语读音用英文拼写**个字母恰巧也都是K)。三K+三K=六K。“六K体验”自然会强化那种“集体无意识”。 “过客”李兆忠在岛国的“旅途生活”也曾有过辛苦的一段。扫楼梯于百货店,端盘子于餐馆,当侍者于酒吧。关于这些,《东瀛过客》作了不少自嘲式的描写。我是在国内认识李兆忠并与他见面的,那时他已结束“过客”生活回国重做主人公。一位白面书生,身材不高,戴着眼镜,有些弱不禁风,却常常提着一个大包,走起路来昂首挺胸,看上去有些悲壮。读《东瀛过客》时想象着他在东京打工的情景,便有些“异样的感觉”。日本对于这位中国“过客”未免有些残酷。他本人一定深切感受到了这种残酷,好在他置身“残酷”依然能保持“过客”的超然,而不是像电视纪录片《我们的留学生活》的有些主人公那要悲悲切切。所以,在《太岁头上动土》一文中他才能把自己的挫折写成喜剧,写得让人意识不到那是挫折。 尤其可贵的是,李兆忠把自己的“过客”生涯变成了精神财富,在“残酷”中升华了自己。因此他才能写出《东瀛过客》中《来自第三世界的老外》这种文章。在该文开头部分他这样说:“刚到日本时,发现日本人只把欧美人当作'外人'(外国人的意思),中国不入此列,便忿忿不平:这不是明摆着瞧不起我们中国人么?小日本真势利呀,想当年,一切还不是从我们这儿批发来的么?”“然而回过头来想想,便也心平气和了,我们中国人自己也不是这样吗?我们又何曾把第三世界穷国家的人们真正当成'老外'对待过?”结论是:“趋炎附势,是人类共的劣根性,小至个人,大到国家,莫不如此”。然后讲述了两位越南学者来北京进行学术交流时的际遇,调侃了中国人的势利。调侃中包含着李兆忠作为中国人的自我反省,而反省的心理背景,显然是在日本的“过客”体验。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于是为两位越南“过客”鸣不平。李兆忠的日本论有深度、有广度且有可读性,但其中的良知更可贵。 人生是“旅途”,人不过是“过客”。从北京到东京的人是“过客”,从河内到北京的人是“过客”,从乡村到北京或上海的人同样是“过客”。以“过客之目”看人,世界才能充满阳光,人间才能多些温情。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这种简单的认知方法中包含着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如果北京人、上海人或者名流学者们缺乏这种人道主义精神,小看进城打工的民工,小看来自第三世界国家的人,那只能证明日本人小看中国人的合理性。 用“过客之目”看日本又用“过客之目”看中国、看自我,这“过客”当得好。 《东瀛过客》,李兆忠 著,九州出版社,2011年12月 书评二: 过客眼中的日本及日本人 瘦竹 象我这样出生是上个世纪六、七十代的中国人对于日本及日本人的记忆是从那些革命影片中开始的,诸如《地道战》、《地雷战》、《平原游击队》等,在这些电影中日本鬼子既蠢又傻是一定的,及长,知道事实完全不是那么回事,此时再看到象《举起手来》那样的意淫电影,就只能埋怨中国人自己不争气了,如果中国人对于日本人的认识水平还停留在如此低级的意淫水平,如果真的中日再发生战争,那中国肯定还是要一败再败的。 我想大多数中国人无缘亲历日本,也没有亲身和日本人打交道的经历,他们对于日本及日本人的了解只能寄希望于那些日本文化的研究专家、那些日本生活的亲历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著名的日本文化研究专家李兆忠曾游学日本多年,零距离接触普通日本人的生活,甚至参与其中,他的关于日本的著作无疑是了解日本人的**手资料,他在《东瀛过客》中虽然谦虚地称自己为“过客”,看到的日本人也只是日本人中的凤毛麟角,但也许正是因为他的“过客”身份,才为了我们提供了一个客观观察普通日本人的独特视角,而这从他书中为每一编所撰写的题目就可见一斑:东瀛炼狱似真似幻、岛国根性、另类日本人、吟味东洋风情、“全球化”的喜剧。 在我看来,《东瀛过客》的**编“东瀛炼狱似真似幻”也许改为“打工奇遇”更为贴切,那些看过水均益《日本,听我对你说》中国读者也许心中都会有个小小的偏见:既使是普通日本人也是会岐视和凌辱中国人的,但在这里我们几乎是感觉不到这些的,在李兆忠的“打工奇遇”中,他干过的活可以说卑微得不能再卑微,他先后做过画廊的伙计、酒吧的BOY、百货店的清洁工等,他在日本的打工体验与国内普通打工仔的体验并无太大的不同,做好自然会受的BOSS的表场,做坏自然会受到BOSS的训斥,如果说非有什么不同的体验,那就是作者再一次领略了日本人的精细以及对工作的一丝不苟。日本人的精细不只表现在伊豆小姐对于自己化妆的吹毛求疵上,还表现在,你对他(她)的好,他(她)会铭记在心,比如,作者在主人的宠特狗的生日上送的一件特别的礼物,就让女主人差一点掉下眼泪。 李兆忠为我们描绘的几个另类日本人的背影中,如果不是他特意指明他们是日本人,我们也分别不出他们与普通中国人有什么区别,比如他们斤斤计较、幸灾乐祸、虚情假意,我们中国人里不是也不乏这样的人吗?只是在他们中一些人确实对中国友好,另外一些人暗藏祸心,我们在中国的极端民族主义者中一样现在找到现成的例子。 “吟味东洋风情”也许是《东瀛过客》中*具文化气息的篇章,从中我们可以知道为什么中国人与“榻榻米”无缘、为什么土地资源极斯匮乏的日本却成了高尔夫超级大国、为什么日本人对色情男抱着一种宽容的态度、为什么在日本男女“混浴“屡禁不止、为什么并不太聪明的寅次郎却受得了日本人民的长期爱戴。与他的前辈郁达夫不同,李兆忠面对日本的情色文化,并没有喊出“祖国,您快强大起来吧。”的呐喊,而是不卑不亢,细细考察它们的历史渊源,从而让读者知道何以至此的原因。 在日本这个高度商业化的国家,也有那么一群人,他们凭自己的一己之力对抗着商业大潮、文化主流以及极端民族主义,他们就是异色日本人,他们是艺术流亡者久保田、水墨画师今冈琴子、基督徒佐佐木、日本叛徒——《丑陋的日本人》的作者高桥敷。他们是我们这个世界美好事物的守护着与讴歌者,美虽然无力,也许却是这世界对抗庸俗和丑陋的终极堡垒,正是这些美好事物的守护着与讴歌者使我们即使是在人类*黑暗的时候也不至对人类的未必感到绝望。 而在“全球化”的喜剧里,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中国人的势利,势利这样的词一样可以贴在日本人身上,区别是日本人对于真正的强者心诚悦服,并且虚心学习,而中国人更多的显现出来的却是奴性,这也许真是中国人真正应该反思地地方。 翻阅《东瀛过客》,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的结论,它既不是一本讨好中国人的书,也不是一本媚日的书,他只给我们提供了若干日本人的样本,至于结论只能靠读者自己得出了。 《东瀛过客》,李兆忠 著,九州出版社,2011年12月 书评三: 妙趣说《东瀛过客》 文/培元 前几天去逛书店,一本刚出炉的《东瀛过客》吸引了我眼球,封面设计别致,包装精美。而作者李兆忠,马上令我想起另一本书《暧昧的日本人》,作者是同一个人。 《东瀛过客》是一部妙趣横生、才情洋溢之作。如果说《暧昧的日本人》是对日本多角度、全方位的解读,那么《东瀛过客》就是对日本率性而为的散点透视。作为个人,我更喜爱《东瀛过客》的表达方式,因为它不端架子,性情自然流露,尤其是行云流水、优雅从容的文字。 《东瀛过客》分五编,**编讲述作者游学东京时的“洋插队”生涯,似真似幻,读了令人慨叹,令人拍案惊奇,思索不已。第二编记述旅途见闻,写尽日本观光客在中国大陆的不良表现及其背后的“岛国根性”,常常令人捧腹。第三编描写几位特立独行的日本人,由此可以领略日本文化的另一种活力。第四编对“痴汉”、“混浴”、“寅次郎”等东洋风情作了精致的解读,貌似轻松的笔调蕴含深厚的功力。第五编描写东亚诸国的“老外”(包括海归的克莱登博士)以北京为舞台的种种表演,合成一出全球化背景下的“狂欢”。 *近这几年,中国学者写日本的书渐渐多起来,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似乎并不多。就这点而言,这本《东瀛过客》别开生面。李兆忠是一位作家型的学者,曾在日本游学四年,体验过形形色色的东瀛生活,对日本社会有相当的了解。而且还是一个悟性好、感受力强、笃学深思的人,使得他在把握文字的尺度上,能够游刃有余、扬长避短。比如《伊豆小姐》、《皮尔的生日》、《头发的故事》诸篇,构思独特、结构精巧,读起来就像是小说。其中反复出现的“我”对日本人不可捉摸的“脸”、“眼神”的惶恐不安,实在令人难忘。从写作技巧的角度看,这几篇东西可以说相当出色,但明眼人也可以看出,其中包含许多主观想象的成分,因此给人一种亦幻亦真的感觉。这种感觉是作者有意的夸张化的表述,生动地再现了作者印象中的日本特征,给人一种艺术的审美享受。这是他的早期之作,与后来的作品趋于朴实、内涵蕴籍形成鲜明对比,这大概跟对日本文化的重新理解有关。 总之,无论是对这种“主观性”的充分发挥,还是偏重朴实幽默的记述,都构成作者解读日本文化的特色,其长处与短处,也都尽在其中。 《东瀛过客》,李兆忠 著,九州出版社,2011年12月书评一: 过客与过客 ——关于李兆忠的日本体验 文:董炳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北京大学文学硕士,日本东京大学文学博士) 关于日本,李兆忠曾经写过二十多万言的《暧昧的日本人》(2010年,九州出版社再版)。现在他的第二本专著又修订再版了,这就是《东瀛过客》。 “东瀛过客”这个书名表明了李兆忠面对日本时的自我定位,意味着进入与疏离两种关系。拒绝进入则不成其为“过客”,全部融入亦不是“过客”。进入而又在进入之后保持距离,故成其为“过客”。“过客”也是一种心态,意味着几分旁观者的清醒与超然。人一旦成为过客,世界就变为风景并展示出新的意义。 李兆忠是一位研究者,大量阅读了有关日本的研究著作。他是带着丰富的理性知识成为“东瀛过客”的。到东京之后深入到日本的平民百姓之中,他又用那种男性少有的精细与敏锐感觉了活着的日本。面对日本,比起对既成观念的认同,李兆忠更忠实于自己感觉。这可以举他对浮世绘大师葛饰北齐的名画《神奈川冲浪里》的解释为例。他认为这幅画体现了日本人对“不平衡之美”的迷恋。这解释与素来的正统解释相去甚远,我本不以为然,但将那幅画再看几遍之后,觉得他的理解也颇有道理。“不平衡之美”至少可以作为这幅画的一种解释。画面上强烈的动感确实来自于波涛的不平衡。掌握了丰富的理性知识而又忠实于自己的感觉,研究日本而又体验日本,因此,在**本书中李兆忠才能够从日语、民间传说、樱花、温泉、料理、相扑等文化问题,战犯、广岛被炸、谢罪等历史问题一直谈到日本人的名片与狗。前一本书中*有创见的部分是第五章“语言——文化的壁垒”。该章能够从日语这种*具特异性的语言入手解析日本人的文化心理,显然是取决于李兆忠这位学者型“过客”所具有的日语、汉语和英语三种语言能力的综合。 李兆忠并非那种把日本研究作为文化献媚手段的“假洋鬼子”。相反,总体上他对日本持批判态度,目光中带着些冷嘲。其批判不止于历史认识问题,而且深入到国民性层面。比如他从一次住饭店的经历看出日本人的“小”(《再见,小日本》),从日本青年大野的英语病与欺软怕硬看出日本人的“贱”(《东京男子汉》),从成田机场日本老人的孤独背影看出某种“日中友好”的浅薄(《成田机场的孤独身影》)。不过,类似的批判由于具有“过客之眼”的超然,因此少了些剑拔弩张,多了些调侃。 本来,对于大部分中国人来说,“留日反日”(旅日反日)是一种必然。这不仅是因为日本侵略战争的受害者记忆已经成为“集体无意识”,大部分中国人作为第三世界国家的国民在日本的生存状态也并不那么理想。日本有所谓“三K工作”(指危险、脏、辛苦的工作,这三个词的日语读音用英文拼写**个字母都是K,故称)。“三K工作”正是不少中国人从事的。同时,他们还要承受某些日本人的“三K态度”——厌恶、蔑视、戒备(きらぅ、けいべつ、けいかい,这三个词的日语读音用英文拼写**个字母恰巧也都是K)。三K+三K=六K。“六K体验”自然会强化那种“集体无意识”。 “过客”李兆忠在岛国的“旅途生活”也曾有过辛苦的一段。扫楼梯于百货店,端盘子于餐馆,当侍者于酒吧。关于这些,《东瀛过客》作了不少自嘲式的描写。我是在国内认识李兆忠并与他见面的,那时他已结束“过客”生活回国重做主人公。一位白面书生,身材不高,戴着眼镜,有些弱不禁风,却常常提着一个大包,走起路来昂首挺胸,看上去有些悲壮。读《东瀛过客》时想象着他在东京打工的情景,便有些“异样的感觉”。日本对于这位中国“过客”未免有些残酷。他本人一定深切感受到了这种残酷,好在他置身“残酷”依然能保持“过客”的超然,而不是像电视纪录片《我们的留学生活》的有些主人公那要悲悲切切。所以,在《太岁头上动土》一文中他才能把自己的挫折写成喜剧,写得让人意识不到那是挫折。 尤其可贵的是,李兆忠把自己的“过客”生涯变成了精神财富,在“残酷”中升华了自己。因此他才能写出《东瀛过客》中《来自第三世界的老外》这种文章。在该文开头部分他这样说:“刚到日本时,发现日本人只把欧美人当作'外人'(外国人的意思),中国不入此列,便忿忿不平:这不是明摆着瞧不起我们中国人么?小日本真势利呀,想当年,一切还不是从我们这儿批发来的么?”“然而回过头来想想,便也心平气和了,我们中国人自己也不是这样吗?我们又何曾把第三世界穷国家的人们真正当成'老外'对待过?”结论是:“趋炎附势,是人类共的劣根性,小至个人,大到国家,莫不如此”。然后讲述了两位越南学者来北京进行学术交流时的际遇,调侃了中国人的势利。调侃中包含着李兆忠作为中国人的自我反省,而反省的心理背景,显然是在日本的“过客”体验。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于是为两位越南“过客”鸣不平。李兆忠的日本论有深度、有广度且有可读性,但其中的良知更可贵。 人生是“旅途”,人不过是“过客”。从北京到东京的人是“过客”,从河内到北京的人是“过客”,从乡村到北京或上海的人同样是“过客”。以“过客之目”看人,世界才能充满阳光,人间才能多些温情。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这种简单的认知方法中包含着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如果北京人、上海人或者名流学者们缺乏这种人道主义精神,小看进城打工的民工,小看来自第三世界国家的人,那只能证明日本人小看中国人的合理性。 用“过客之目”看日本又用“过客之目”看中国、看自我,这“过客”当得好。 《东瀛过客》,李兆忠 著,九州出版社,2011年12月 书评二: 过客眼中的日本及日本人 瘦竹 象我这样出生是上个世纪六、七十代的中国人对于日本及日本人的记忆是从那些革命影片中开始的,诸如《地道战》、《地雷战》、《平原游击队》等,在这些电影中日本鬼子既蠢又傻是一定的,及长,知道事实完全不是那么回事,此时再看到象《举起手来》那样的意淫电影,就只能埋怨中国人自己不争气了,如果中国人对于日本人的认识水平还停留在如此低级的意淫水平,如果真的中日再发生战争,那中国肯定还是要一败再败的。 我想大多数中国人无缘亲历日本,也没有亲身和日本人打交道的经历,他们对于日本及日本人的了解只能寄希望于那些日本文化的研究专家、那些日本生活的亲历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著名的日本文化研究专家李兆忠曾游学日本多年,零距离接触普通日本人的生活,甚至参与其中,他的关于日本的著作无疑是了解日本人的**手资料,他在《东瀛过客》中虽然谦虚地称自己为“过客”,看到的日本人也只是日本人中的凤毛麟角,但也许正是因为他的“过客”身份,才为了我们提供了一个客观观察普通日本人的独特视角,而这从他书中为每一编所撰写的题目就可见一斑:东瀛炼狱似真似幻、岛国根性、另类日本人、吟味东洋风情、“全球化”的喜剧。 在我看来,《东瀛过客》的**编“东瀛炼狱似真似幻”也许改为“打工奇遇”更为贴切,那些看过水均益《日本,听我对你说》中国读者也许心中都会有个小小的偏见:既使是普通日本人也是会岐视和凌辱中国人的,但在这里我们几乎是感觉不到这些的,在李兆忠的“打工奇遇”中,他干过的活可以说卑微得不能再卑微,他先后做过画廊的伙计、酒吧的BOY、百货店的清洁工等,他在日本的打工体验与国内普通打工仔的体验并无太大的不同,做好自然会受的BOSS的表场,做坏自然会受到BOSS的训斥,如果说非有什么不同的体验,那就是作者再一次领略了日本人的精细以及对工作的一丝不苟。日本人的精细不只表现在伊豆小姐对于自己化妆的吹毛求疵上,还表现在,你对他(她)的好,他(她)会铭记在心,比如,作者在主人的宠特狗的生日上送的一件特别的礼物,就让女主人差一点掉下眼泪。 李兆忠为我们描绘的几个另类日本人的背影中,如果不是他特意指明他们是日本人,我们也分别不出他们与普通中国人有什么区别,比如他们斤斤计较、幸灾乐祸、虚情假意,我们中国人里不是也不乏这样的人吗?只是在他们中一些人确实对中国友好,另外一些人暗藏祸心,我们在中国的极端民族主义者中一样现在找到现成的例子。 “吟味东洋风情”也许是《东瀛过客》中*具文化气息的篇章,从中我们可以知道为什么中国人与“榻榻米”无缘、为什么土地资源极斯匮乏的日本却成了高尔夫超级大国、为什么日本人对色情男抱着一种宽容的态度、为什么在日本男女“混浴“屡禁不止、为什么并不太聪明的寅次郎却受得了日本人民的长期爱戴。与他的前辈郁达夫不同,李兆忠面对日本的情色文化,并没有喊出“祖国,您快强大起来吧。”的呐喊,而是不卑不亢,细细考察它们的历史渊源,从而让读者知道何以至此的原因。 在日本这个高度商业化的国家,也有那么一群人,他们凭自己的一己之力对抗着商业大潮、文化主流以及极端民族主义,他们就是异色日本人,他们是艺术流亡者久保田、水墨画师今冈琴子、基督徒佐佐木、日本叛徒——《丑陋的日本人》的作者高桥敷。他们是我们这个世界美好事物的守护着与讴歌者,美虽然无力,也许却是这世界对抗庸俗和丑陋的终极堡垒,正是这些美好事物的守护着与讴歌者使我们即使是在人类*黑暗的时候也不至对人类的未必感到绝望。 而在“全球化”的喜剧里,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中国人的势利,势利这样的词一样可以贴在日本人身上,区别是日本人对于真正的强者心诚悦服,并且虚心学习,而中国人更多的显现出来的却是奴性,这也许真是中国人真正应该反思地地方。 翻阅《东瀛过客》,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的结论,它既不是一本讨好中国人的书,也不是一本媚日的书,他只给我们提供了若干日本人的样本,至于结论只能靠读者自己得出了。 《东瀛过客》,李兆忠 著,九州出版社,2011年12月 书评三: 妙趣说《东瀛过客》 文/培元 前几天去逛书店,一本刚出炉的《东瀛过客》吸引了我眼球,封面设计别致,包装精美。而作者李兆忠,马上令我想起另一本书《暧昧的日本人》,作者是同一个人。 《东瀛过客》是一部妙趣横生、才情洋溢之作。如果说《暧昧的日本人》是对日本多角度、全方位的解读,那么《东瀛过客》就是对日本率性而为的散点透视。作为个人,我更喜爱《东瀛过客》的表达方式,因为它不端架子,性情自然流露,尤其是行云流水、优雅从容的文字。 《东瀛过客》分五编,**编讲述作者游学东京时的“洋插队”生涯,似真似幻,读了令人慨叹,令人拍案惊奇,思索不已。第二编记述旅途见闻,写尽日本观光客在中国大陆的不良表现及其背后的“岛国根性”,常常令人捧腹。第三编描写几位特立独行的日本人,由此可以领略日本文化的另一种活力。第四编对“痴汉”、“混浴”、“寅次郎”等东洋风情作了精致的解读,貌似轻松的笔调蕴含深厚的功力。第五编描写东亚诸国的“老外”(包括海归的克莱登博士)以北京为舞台的种种表演,合成一出全球化背景下的“狂欢”。 *近这几年,中国学者写日本的书渐渐多起来,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似乎并不多。就这点而言,这本《东瀛过客》别开生面。李兆忠是一位作家型的学者,曾在日本游学四年,体验过形形色色的东瀛生活,对日本社会有相当的了解。而且还是一个悟性好、感受力强、笃学深思的人,使得他在把握文字的尺度上,能够游刃有余、扬长避短。比如《伊豆小姐》、《皮尔的生日》、《头发的故事》诸篇,构思独特、结构精巧,读起来就像是小说。其中反复出现的“我”对日本人不可捉摸的“脸”、“眼神”的惶恐不安,实在令人难忘。从写作技巧的角度看,这几篇东西可以说相当出色,但明眼人也可以看出,其中包含许多主观想象的成分,因此给人一种亦幻亦真的感觉。这种感觉是作者有意的夸张化的表述,生动地再现了作者印象中的日本特征,给人一种艺术的审美享受。这是他的早期之作,与后来的作品趋于朴实、内涵蕴籍形成鲜明对比,这大概跟对日本文化的重新理解有关。 总之,无论是对这种“主观性”的充分发挥,还是偏重朴实幽默的记述,都构成作者解读日本文化的特色,其长处与短处,也都尽在其中。 《东瀛过客》,李兆忠 著,九州出版社,2011年12月
内容简介
这个民族的过去和现在,它的抖擞和崛起,它的勇敢、残忍和彻底,所有这一切,无不使人心惊魄动。这也是我们关注它的理由。——李兆忠“知日派”学者,从自我的“岛国炼狱”开始,深入日本人的骨髓里辨识日本,以超越普通人的视角洞察这个变化多端的国度,由此淬炼出篇篇妙文。**编,东瀛炼狱似真似幻,讲述在这个景色如画的岛国里,所呈现的矛盾的对立统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地纠结;第二编岛国根性,揭露大批日本观光客在中国上演的一幕幕跨国文化喜剧,“岛国根性”尽显其中;第三编另类日本人,勾勒那些他们生存艰难,却执意坚守理想,不流时俗的“另类”日本人;第四编吟味东洋风情,用日本司空见惯的“混浴”、“痴汉”、“寅次郎”现象,体现着东洋风情的深层内涵。第五编“全球化”的喜剧,且看在北京这座国际化大都市里,中国人、日本人、韩国人、越南人、犹太人以及海归的克莱登博士依次登台表演。每个章节从不同角度直击日本文化性格*深处。
目录
作者简介
李兆忠,1957年生于上海,1978年初考入上海华东师大中文系,1982年初分配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1989年初赴日,游学四年,1992年底回国重操旧业,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副研究员。出版专著有《暧昧的日本人》《东瀛过客》《看不透的日本》《喧闹的骡子——留学与中国现代文化》等。
-
快乐就是哈哈哈哈哈 插图纪念版
¥15.6¥52.0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15.9¥49.8 -
她们
¥15.0¥46.8 -
西南联大文学课
¥20.9¥58.0 -
十三邀4:“这样的时代,有这样一个人”(八品)
¥35.0¥58.0 -
战争与和平(上下)
¥23.4¥78.0 -
事已至此先吃饭吧
¥16.5¥55.0 -
别怕!请允许一切发生
¥15.9¥49.8 -
树会记住很多事
¥8.9¥29.8 -
读人生这本大书
¥10.4¥26.0 -
遇见动物的时刻
¥17.4¥58.0 -
这辈子 :1920-2020外婆回忆录
¥23.0¥45.0 -
又得浮生一日闲
¥21.9¥49.8 -
得半日之闲,抵十年尘梦
¥7.6¥28.0 -
平平仄仄平平仄
¥21.8¥68.0 -
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文通版)
¥20.6¥42.0 -
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
¥33.3¥68.0 -
山月记
¥23.0¥39.0 -
我生命中的那些人物
¥6.0¥20.0 -
茶,汤和好天气
¥7.6¥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