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1350515
  • 装帧:一般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43
  • 出版时间:2012-02-01
  • 条形码:9787561350515 ; 978-7-5613-5051-5

本书特色

  长久以来,中国人对“政治”始终抱持着又爱又惧的情结。
  一方面,中国人非常热衷于政治,只要家族成员有从政机会,不但整个家族会有扬眉吐气、光耀门楣的得意之情,甚至整个村庄也会因此而倍感殊荣、兴奋不已。因为在朝为官能够施展抱负,为民造福,当然是好事一桩。各行各业,无不以升官发财为祷,彼此互相勉励祝福,把职场当做官场看待。由此可见,中国人受“学而优则仕”的影响十分重大。
  但是另一方面,中国人对政治又非常惧怕,常认为政治是以诈术为手段,目的在争权夺利。而所谓的公共利益,只不过是一种幌子,实际上在掩饰个人的权力动机。
  久而久之,大家对于政治,便采取了两极化的看法、抱持不一样的心态。这种矛盾的知,倘若不能加以化解,做出合理澄清,试问,社会人群的共同事务应当如何推行处理?又该如何建立起共识,使大家能够求同存异,在和谐的社会秩序中分工合作,谋求整体生活的安宁与幸福呢?
  “政”指众人的事务,治理众人的事务即为“政治”。可见广义的政治,其涵盖面很广。在家称为“家政”;在国便是“国政”;邮有“邮政”;户有“户政”;学校也有“教育行政”;而各行各业存在的目的,实际上也是为众人谋福利,因此可称为“业政”。
  换言之,把众人的事务推广到极致,便可成为创造一切人生文化价值的事业。
  我们从《论语》中可以发现,中国儒者倡导“礼让”,然而,一旦是为了替天下兴公利、除公害的时候,就极力主张“当仁不让”。清初大儒顾炎武更明确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理念,呼吁知识分子应当把政治清明,视为君子本来就应当尽到的责任。不像西方人那样,只强调权利与义务的均等。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知道良好的政治秩序,是经济、社会、教育的根本基础。尽管近百年来,西方学说一直强调“经济”应该和“政治”分开、道德感化的力量不如法律那么有效等学说。但我们心知肚明,中国人有自己行之已久的做法,可以在现代化的浪潮中,走出一条自己独特的大道。

内容简介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出自《论语?子张》,是孔子的弟子子夏提出来的。意思是说:做官的事情做好了,就可以更广泛地去学习以求更好;学习学好了,就可以去做官,以便给更好地推行仁道。几千年来,“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念深深地烙印在我们内心深处,使我们的确立了“做官、治天下”才是人生*大荣耀的意识。   那么对于“为官”,曾仕强教授是什么看法呢?他将给观众和读者以什么样的启迪呢?中国社会的为官之道究竟应该是什么?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这些耳熟能详的词语,分别代表了什么,对于官员又意味着什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和逻辑隐含着哪些多年被忽略而不为人知的深刻道理呢?为官究竟为什么?如何为官才能做到长治久安呢?   曾仕强教授以四书之首《大学》为根本,正本清源,通过解读经典,借助大量实例,旁征博引,夹叙夹议,深刻剖析为官的学问和技巧,勾画出一条远大光明的为官之道。

目录

代序—小小的心意
前言
经一章
 经文(一)
 经文(二)
 经文(三)
 经文(四)
 经文(五)
 经文(六)
传十章
 传(一)
 传(二)
 传(三)
 传(四)
 传(五)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曾仕强   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人   旅游卫视《泰学》栏目首席主讲人   山东教育卫视《名家论坛》主讲人   台湾兴国管理学院首任校长   东方卫视《世界文明讲坛》首席主讲人   英国莱斯特大学管理哲学博士   人类自救协会理事长   台湾交通大学教授、台湾师范大学教授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