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分
包邮二十四史精华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 ISBN:9787545110135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4本
- 页数:1122
- 出版时间:2011-01-01
- 条形码:9787545110135 ; 978-7-5451-1013-5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辽海出版社出版
★ 由于立文主编,北京大学、人大等三十多位专家学者共同编纂
★ 文白对照,语言平实准确、内容丰富、通俗易懂
★ 记载了历代经济、政治、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等各方面的事迹
★ 汇集《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等二十四部正史中的经典之作
内容简介
《二十四史精华》(精装4册),由沈玉成、吴树平等多位史学专家译文,汇集《史记》《汉书》《后汉书》等二十四部正史中的经典之作,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诸多重要历史事实囊括其中,文白对照,语言平实准确、语言平实准确,晓畅易懂,更易于读者理解接受。
二十四史,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是被历来的朝代纳为正统的史书,故又称“正史”。它上起传说中的黄帝(约前2550年),止于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计3213卷,约4000万字,用统一的有本纪、列传的纪传体编写。1921年,中华民国大总统徐世昌下令将《新元史》列入正史,与“二十四史”合称为“二十五史”,而多数地方不将新元史列入,而改将《清史稿》列为二十五史之一,或者将两书都列入正史,则形成了“二十六史”。
前言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又充满着生机与活力的泱泱大国。中华民族早就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前赴后继,绵延百代,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有四千多年。做为人类文明*早的发源地之一,我们的祖先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这三大文明古国已不复存在,而承载中华文明的中国历史,在她形成发展的曲折而漫长的过程中,从未中断过,她虽历尽坎坷,备尝艰辛,却始终以昂首挺立的不屈姿态,耸立在亚洲东方。这不可不说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大奇迹。不间断的五千年文明记载,不仅记录了中华民族自身的发展,而且记录了中外文化、经济等方面交流的过程。致使许多国家在研究本国历史时,由于缺少史料,不得不借助中国的历史典籍。在研究世界科学发展史时,中国科技发展史更是不可或缺的内容。难怪黑格尔惊叹“中国历史作家层出不穷、继续不断,实在是任何民族都比不上的。”“而尤其使人惊叹的,是他们历史著作的精细正确。”确实,中国古籍可谓浩如烟海,其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记载之连续、体裁之多样,都是世界历史上所罕见的。微言大义,阐发儒家经典的《尚书》《春秋》,“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被誉为“无韵之《离骚》”的《史记》等史学名篇,又足以跻身于文学名著之列。这些史书几乎涵盖了当时人们全部的社会生活,无论政治、科学、思想伦理,还是文学艺术、风情民俗,靡不毕现,无怪后人有“六经皆史”之说。
培根说过“历史使人明智”。历史经验是前人付出巨大代价,才总结出来的,要深刻地面对现实,理智地面对将来,就应当自觉地追溯历史。“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只有了解历史,才能感受历史启迪现实的无穷魅力。唯有从历史经验与哲理感知杂乱纷纭的现实,才能体会历史智慧的美感和简洁感。由此可见,了解历史不仅可以丰富一个人生命的内涵,提升人的素质,更是关系到社会和民族发展的大计。整理蔚为大观的历史典籍,将之做为一份珍贵的精神食粮奉献给社会,可以引导华夏子孙了解历史、增强自信、与时俱进、开创未来。为此我们郑重推出这部《二十四史精华》,相信此书对于广大知识分子、历史工作者和众多历史爱好者所言,将有所受益。
本书汇集了《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二十四部正史中的经典之作,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将多如恒河沙数的历史事实囊括其中,增大了本书的知识含量,同时本书文白对照,语言平实准确,晓畅易懂,更易于读者理解接受。
该书修纂过程中得到了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学院等史学界专家学者的鼎力支持,其中三十多位专家学者亲自参加了编纂,我们相信,凝聚几十位专家学者的不懈努力,这套<二十四史精华》必将实现我们为史学发展略尽绵薄的初衷。
目录
秦始皇本纪
一一《史记》卷六
汉高祖本纪
一一《史记》卷八
孔子世家
一一《史记》卷四七
司马穰苴传
一一《史记》卷六四
白起传
一一《史记》卷七三
屈原传
一一《史记》卷八四
蒙恬传
一一《史记》卷八八
汉 书
平帝本纪
一一《汉书》卷一二
项籍传
一一《汉书》卷三一
韩信传
一一《汉书》卷三四
卫青、霍去病列传
一一《汉书》卷五五
董仲舒传
一一《汉书》卷五六
卜式传
一一《汉书》卷五八
张骞传
一一《汉书》卷六一
司马迁传
一一《汉书》卷六二
后 汉 书
汉光武帝纪
一一《后汉书》卷一
献帝本纪
一一《后汉书》卷九
刘玄 刘盆子传
一一《后汉书》卷四一
班超传
一一《后汉书》卷四七
曹节传
一一《后汉书》卷一O八
张让、赵忠传
一一《后汉书》卷一O八
左慈传
一一《后汉书》卷一一二
列女传
一一《后汉书》卷一一四
三 国 志一
武帝纪
一一《三国志》卷一
魏文帝纪
一一《三国志》卷二
武宣卞皇后传
一一《三国志》卷五
文昭甄皇后传
一一《三国志》卷五
文德郭皇后传
一一《三国志》卷五
张辽传
一一《三国志》卷一七
徐晃传
一一《三国志》卷+七
曹植传
一一《三国志》卷一九
曹彰传
一一《三国志》卷一九
刘劭传
一一《三国志》卷二一
满宠传
一一《三国志》卷二六
华佗传
一一《三国志》卷二九
先主刘备传
一一《三国志》卷三二
后主传
一一《三国志》卷三三
诸葛亮传
一一《三国志》卷三五
关羽传
一一《三国志》卷三六
马超传
一一《三国志》卷三六
赵云传
一一《三国志》卷三六
……
节选
-
你不知道的古人生活冷知识
¥15.7¥49.0 -
消寒图:珍重待春风
¥20.7¥58.0 -
中国通史
¥16.3¥45.0 -
安史之乱
¥24.1¥68.0 -
中国近代史
¥13.7¥39.8 -
西北史地丛书:冯承钧西北史地论集
¥25.2¥68.0 -
万历十五年
¥16.0¥25.0 -
人类酷刑简史
¥32.5¥59.0 -
宋朝文人的朋友圈
¥32.5¥59.0 -
显微镜下的大明
¥29.6¥52.0 -
西北史地丛书(第三辑):辛卯侍行记
¥25.2¥68.0 -
三国史话
¥13.6¥42.0 -
正说明朝十六帝
¥22.4¥49.8 -
中国历史常识
¥23.4¥49.8 -
明朝那些事儿大结局 第七部
¥10.5¥29.8 -
司马迁和他的历史学
¥8.9¥24.8 -
刑罚
¥27.7¥59.0 -
宋代文学与文献考论
¥58.9¥128.0 -
清史不忍细读
¥20.0¥52.8 -
日本历史
¥21.1¥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