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苏蜀学思想研究(2011/8)

三苏蜀学思想研究(2011/8)

1星价 ¥8.8 (3.4折)
2星价¥8.8 定价¥26.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490454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60
  • 出版时间:2011-08-01
  • 条形码:9787564904548 ; 978-7-5649-0454-8

本书特色

叶平编写的这本《三苏蜀学思想研究》,其论说的角度主要是把三苏蜀学放在北宋古文运动的兴盛、宋代儒学复兴的学术大背景下重新审视,力图揭示它的儒学特征,分析诸学派之间思想的互动,还原它的儒学本色和学术价值。

内容简介

《三苏蜀学思想研究》,其论说的角度主要是把三苏蜀学放在北宋古文运动的兴盛、宋代儒学复兴的学术大背景下重新审视,力图揭示它的儒学特征,分析诸学派之间思想的互动,还原它的儒学本色和学术价值。

目录

绪论**章 北宋儒学复兴与三苏蜀学的形成 **节 北宋儒学复兴之溯源 一、儒学复兴的政治、社会准备 二、北宋王朝面临的外部挑战 三、政治上的因循保守和思想上的崇佛之风 第二节 儒学复兴的前期——古文运动的兴起 一、宋代古文运动的宗旨 二、古文运动的发展 第三节 古文运动对学术、政治和士风的影响 第四节 三苏蜀学的形成和基本特点 一、三苏蜀学之得名 二、三苏蜀学的渊源 小结第二章 古文运动的衍变——蜀学等诸家学派对古文运动精神的继承与发展 **节 复兴古礼的共同理想 一、对古道的重新认识——落实在古礼上 二、礼崩乐坏与“修礼”主张的提出 第二节 诸家学派之古礼的“外王”与“内圣”学 一、外王之实践——立法制、兴宗法与恢复三代之治 二、内圣之发挥——义理学与治心修养 第三节 三苏蜀学的以情释礼 第四节 诸儒对文、史学的态度之不同 一、尊史与反史 二、反对文词之学与保持文学传统 三、对佛、老的态度 第五节 南北学术差异和政治对立 小结第三章 变法、党争及其影响 **节 变法与党争始末 一、熙、丰党争 二、元祜更化 三、元祜诸公之不和 四、绍圣、崇宁党争 第二节 蜀学等诸家对变法的态度 第三节 变法后蜀、洛等学派的学术趋向 小结第四章 三苏的“人情为本”论 **节 苏氏之“圣人之道出于人情” 第二节 苏氏“任情”与王安石“任法”的冲突 一、王安石重法不重情 二、苏氏之重人情与举“公议” 三、苏氏重情与言利 第三节 苏氏“任情”与程颐“持敬”之争 小结第五章 杂糅百家的“大全之道” **节 儒家与道、释、纵横家思想的会通 一、夹杂纵横与以儒御“术” 二、混同佛、老与以儒为统 第二节 苏氏的“大全之道”及其在政治上的意义 一、苏轼提出“大全之道” 二、大全之道的政治含义 小结第六章 苏轼、苏辙的性命之学与修养之学 **节 二苏的性命之学 一、宋儒谈性说命风气的养成 二、二苏反对谈性说命 三、二苏对性善论的态度 第二节 二苏的修养之学 一、二苏论养浩然之气 二、二苏论物外之乐 三、庄、孟修养之道的交融 四、二苏论文章艺术与修养之道结束语 三苏蜀学的历史定位与思想价值参考文献后记
展开全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