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4720984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31
  • 出版时间:2012-06-01
  • 条形码:9787547209844 ; 978-7-5472-0984-4

本书特色

  1)作者呕心沥血,近十年观察思考结晶。   2)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与人性、拆迁与保护、居住与文化的激烈变幻。            3)著名学者于丹、俞孔坚,清华大学教授、古建筑保护专家陈志华,著名建筑评论家史建倾情推荐。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六部分,内容包括雄起的中国:中国城市的“大跃进”;现实的中国:传统在乱象中失守;酷性的中国:城市的特质是文脉等。

目录

序言
**部分 雄起的中国:中国城市的“大跃进”
 中国城市的膨胀热
 伪城市化下的生存压力
 谁在主导新时期的“攻城略地”?
第二部分 现实的中国:传统在乱象中失守
 “山寨”建筑何时休
 30年前的中国城市肤色
 中国城市的幼年和成长
 面孔雷同:城市建筑的个性在哪里?
 追随传统还是“媚外”?
 拆了旧的盖新的,新的还是旧的
 中国城市是外国的建筑师的试验场
 世博会是更大的先锋建筑试验场
 cbd:城市再造
展开全部

相关资料

城市是用来居住的,每一种居住体验都带着个人色彩。城市又是一种坐标系,居住其中的人和某个城市之间总有强烈的默契或惊心的反差,它们往往瞬间就映衬出生命中的某种潜质。在城市里久了就会发现,城市穿过我们的生命,用一帧一帧定格的年华,成就了我们心中永不褪色的风景。                                 ——于丹  著名文化学者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在当今中国这股裹足般的“城市化妆运动”大潮下,城市建设迷失了方向,转而追求毫无意义的风格、形式以及华丽的异国情调。而这些,只会加速生存环境的恶化。                  ——俞孔坚  著名学者   北京大学景观设计研究院院长 中国的城市化曾经走过千篇一律、千城一面的阶段,现在的新农村建设应该规避这样的局面。                  ——陈志华  古建筑保护专家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中国建筑和城市建设的前景不容乐观。一方面,我们的超速城市化很有可能“无意”中创造出全新的都市化模式;另一方面,在建筑和公共空间营造方面我们又自食其果,只是人类已有空间样式的贪婪而又粗劣的模仿者和消费者。                                                              ——史建  著名建筑评论家

作者简介

  王杰,曾在郑州、上海等地媒体从业,历任上海《外滩画报》资深记者,《郑州晚报?深度周刊》执行主编,现任《中国国家地理》编辑。从事社会报道多年,亦爱在山岳冰川之间追逐天地大美,近年开始关注城市建设和古建筑保护领域。   2004年出版《水墨徽州》;同名作2005年被收入小学义务教育五年级语文课本;2008年出版《城市之旅》中、英文版;2009年出版《城市之旅》德文版;2009年出版《皇城古韵-透过建筑看北京》;2010年出版《徽山烟雨-透过建筑看徽州》;另著有散文集《平淡的秋天》、待出怀旧文集(绘本)《皮孩子》。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