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全民科学素质调查评估及监测

广东全民科学素质调查评估及监测

1星价 ¥42.5 (7.2折)
2星价¥42.5 定价¥5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360240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03
  • 出版时间:2012-05-01
  • 条形码:9787513602402 ; 978-7-5136-0240-2

本书特色

周霞、廖颖宁编写的《广东全民科学素质调查评估及监测》是广东省科学技术厅重大软科学项目的研究成果之一。全书共分八章,内容包括:绪论,全民科学素质内涵,广东省全民科学素质基准设计,广东省全民科学素质调查体系的设计,广东省全民科学素质状况调查分析,广东省全民科学素质群体性特征及制约因素分析,广东省实施《全民科学素质纲要》监测体系设计,提高广东省全民科学素质的对策建议。

内容简介

《广东全民科学素质调查评估及监测》选取广东省全民科学素质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广东省21个地级市进行抽样调查,并参考国内外相关成果及文献,构建了科学素质要素模型,阐述了科学素质的形成机理和表现形式;制定了广东省全民科学素质基准,设计开发出广东全民科学素质量表;较全面地阐述了广东省公民的科学素质现状,公民获得科学技术知识和信息的渠道和方法,以及公民对科学技术的看法和态度,进而跟踪、分析其发展变化趋势;明确了广东省全民科学素质调查评估及监测体系的目标与定位;提出了促进广东全民科学素质提高的对策建议。我们力争按照《广东省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工作方案》的要求,结合广东省全民科学素质的实际情况,建立广东省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情况的监测评估工作体系,为纲要在广东省的顺利实施提供指导和保障。

目录

**章 绪论第二章 全民科学素质内涵2.1 全民科学素质内涵2.1.1 国外对科学素质内涵的研究2.1.2 国内对科学素质内涵的研究2.1.3 定义科学素质及其内涵分析2.1.4 科学素质模型2.2 全民科学素质的形成机理2.2.1 科学素质建立的基础是基本文化素质2.2.2 个体经历社会化过程受到社会影响2.2.3 科学素质转化的动力机制2.2.4 个体科学素质的提升有赖于实践活动2.2.5 形成机理2.3 全民科学素质的表现形式第三章 广东省全民科学素质基准设计3.1 广东省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社会环境3.1.1 制度环境3.1.2 经济文化环境3.2 制定全民科学素质基准的原则3.3 广东省全民科学素质基准的具体内容3.3.1 基准内容的选择3.3.2 基准的定位3.3.3 基准的具体内容3.3.4 重点人群的特殊科学素质要求第四章 广东省全民科学素质调查体系的设计4.1 国内外全民科学素质调查体系的比较研究4.1.1 美国的“公众理解科学技术调查”4.1.2 欧共体国家的“欧洲人、科学和技术的调查”4.1.3 加拿大的“VOSTS科学素质评价表”4.1.4 印度的“ISR科学调查”4.1.5 国际经合组织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4.1.6 我国的公众科学素质调查4.2 广东省全民科学素质调查指标的设计4.2.1 广东省全民科学素质测评指标的构建原则4.2.2 广东省全民科学素质指标体系建立的步骤4.2.3 广东省全民科学素质测评指标体系的设计4.2.4 基于广东省全民科学素质测评指标的问卷设计4.3 广东省全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方案设计第五章 广东省全民科学素质状况调查分析5.1 问卷测试题的分值设置5.1.1 数据处理方法的选择5.1.2 分值的选择5.1.3 权重的选择5.2 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5.3 问卷调查的统计处理5.3.1 统计软件的选择5.3.2 量表的编码5.4 问卷调查的信度检验5.4.1 Alpha信度5.4.2 测量标准误5.4.3 重测信度5.5 问卷调查的效度检验5.5.1 问卷题目的项目分析5.5.2 结构效度5.6 广东省公民科学素质基本情况5.6.1 全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评定标准5.6.2 全民了解基本科学知识情况5.6.3 全民具备基本科学人格情况5.6.4 全民具备基本科学能力情况5.6.5 全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情况第六章 广东省全民科学素质群体性特征及制约因素分析6.1 性别特征6.1.1 科学知识层面6.1.2 科学人格层面6.1.3 科学能力层面6.2 年龄特征6.2.1 科学知识层面6.2.2 科学人格层面6.2.3 科学能力层面6.3 文化程度特征6.3.1 科学知识层面6.3.2 科学人格层面6.3.3 科学能力层面6.4 职业特征6.4.1 科学知识层面6.4.2 科学人格层面6.4.3 科学能力层面6.5 地区特征6.5.1 科学知识层面6.5.2 科学人格层面6.5.3 科学能力层面6.6 户籍特征6.6.1 科学知识层面6.6.2 科学人格层面6.6.3 科学能力层面6.7 全民行为调查6.7.1 全民获取科技信息渠道调查6.7.2 全民获取科技信息活动情况调查6.7.3 全民参观科技类场馆情况调查6.7.4 全民看报、上网情况调查6.7.5 全民看电视、听广播情况调查6.7.6 全民对不同新闻兴趣程度调查6.7.7 全民对不同职业的看法调查6.7.8 全民对社会各机构威信程度的看法调查6.8 行为特征6.8.1 上网时间与科学素质6.8.2 看报频率与科学素质6.8.3 看电视时间与科学素质6.8.4 听广播时间与科学素质6.8.5 参加科普活动或参观科技场馆频率与科学素质6.9 科学素质影响因素分析第七章 广东省实施《全民科学素质纲要》监测体系设计7.1 监测体系的设计7.1.1 监测评估的意义7.1.2 监测评估的目标7.1.3 监测评估的组织机构7.1.4 监测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7.1.5 数据的收集和计算7.1.6 常用监测评估方法7.2 确定监测的内容7.2.1 监测评估指标的类型7.2.2 监测评估指标体系的框架7.3 监测指标的设计7.3.1 确定监测指标7.3.2 数据处理和分析第八章 提高广东省全民科学素质的对策建议8.1 基于战略高度普及科学技术8.1.1 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8.1.2 科学普及与技术创新同等重要8.1.3 科学普及的重点是提高人的素质8.2 组织构建科普工作大联合的格局8.2.1 完善科普工作制度8.2.2 加强《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的协调8.2.3 继续开展“科技进步活动月”“读书月”活动8.2.4 建立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表彰奖励制度8.3 积极推进《全民科学素质纲要》落实8.3.1 未成年人科学素质培养的对策8.3.2 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的对策8.3.3 提高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对策8.3.4 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对策8.4 切实提高广东全民科学素质水平8.4.1 进一步完善科普政策法规8.4.2 加大政府对科普经费的投入8.4.3 抓好科普基础工程建设8.4.4 建立与完善科普人才体系8.4.5 发展经营性的科普产业8.4.6 攻克一批支撑科普产品的公共技术和核心技术8.4.7 充分发挥大众媒体的科技传播功能8.4.8 加强科普的对外合作与交流8.4.9 建立科学素质定期调查机制和有关考核制度附录1 广东省全民科学素质调查问卷(Ⅰ)附录2 广东省全民科学素质调查问卷(Ⅱ)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周霞,三级教授,管理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任职于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创新。担任广州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第十六届亚组委人力资源规划专家,从化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广东省价值工程学会副会长,广东省系统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广州市政协第十一届委员等社会职务。曾获得广东省首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广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主持完成多项政府、企业委托的重大、重点项目。 廖颖宁,讲师,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物流管理硕士,马来西亚科技大学工商管理博士,现任教于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管理学院。主要研究方向: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技术创新。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