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
杨万里文学思想研究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杨万里研究的力作
该书将杨万里置于宋代理学、心学和诗学的交汇点上,结合当时动荡的政治环境,以及宋代理学和心学及党争对其心态的影响,深入其哲学思想和文学思想内部,探究其文学思想由产生、成熟到转向的演进过程,指出其诗学风貌、品格、特征及其作品在古代中国诗学史上所占的地位,是一部学术性很强的著作。出版《杨万里文学思想研究》不仅对杨万里文学思想研究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对研究古代中国文学史也可起到推动作用。
- ISBN:9787516101230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413
- 出版时间:2012-06-01
- 条形码:9787516101230 ; 978-7-5161-0123-0
本书特色
《中国社会科学博士论文文库:杨万里文学思想研究》将杨万里置于宋代理学、心学和诗学的交汇点上,结合当时动荡的政治环境,以及宋代理学和心学及党争对其心态的影响,深入其哲学思想和文学思想内部,探究其文学思想由产生、成熟到转向的演进过程,指出其诗学风貌、品格、特征及其作品在古代中国诗学史上所占的地位,是一部学术性很强的著作。出版《中国社会科学博士论文文库:杨万里文学思想研究》不仅对杨万里文学思想研究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对研究古代中国文学史也可起到推动作用。
内容简介
郭艳华编写的这本《杨万里文学思想研究》将杨万里置于宋代理学、心学和诗学的交汇点上,结合当时动荡的政治环境,以及宋代理学和心学及党争对其心态的影响,深入其哲学思想和文学思想内部,探究其文学思想由产生、成熟到转向的演进过程,指出其诗学风貌、品格、特征及其作品在古代中国诗学史上所占的地位,是一部学术性很强的著作。出版《杨万里文学思想研究》不仅对杨万里文学思想研究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对研究古代中国文学史也可起到推动作用。
目录
一 研究状况简述
二 研究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及本文的研究方向
三 本文的研究方法、研究思路、材料使用及主要创新点
□□章 杨万里文学思想探源
□□节 两宋之际的社会思潮对杨万里诗学思想的影响
一 作为理学家的人格心态与千首“江西体”诗的焚弃
二 经世致用之思想与诗歌教化功能的强化
第二节 杨万里文学思想传承与新□的契机
一 两宋之际的诗学理论对其文学思想的导向
二 江西诗派内部“□调”理论的融通与实践
第三节 自我人格精神独立之追求与文学思想的生成
一 自我人格精神独立之追求与主体审美意识的确立
二 “诗非文比也,必诗人为之”与文学思想的生成
第二章 杨万里文学思想特质的形成及原因之——理学对“诚斋体”诗学品格的影响
□□节 “道”与“言”之关系:理学与杨万里文学思想的契合方式
第二节 理学之境界理论对“诚斋体”诗学品格的影响
一 “仁”与“诚斋体”的题材意向
二 “诚”与“诚斋体”的情感内质
三 “乐”与“诚斋体”的感情基调
第三节 理学的认识论与“诚斋体”在思维、审美领域的沟通
第三章 杨万里文学思想的特质及形成原因之二——“性灵”观对“诚斋体”诗学品格的影响
□□节 心学思想与杨万里心学思想的内在关联
一 与心学家的交往
一 “尊德性”与对“以文胜质”文学观念的引发
三 “先立乎其大”的修养方式及“心”与“物”之关系的确立
第二节 心学思想与杨万里“性灵”文学观念的产生及其内涵
一 道德自我向情感自我的转换:杨万里“性灵”观的主体依据
一 “童心”的萌发与真性情的流露:杨万里“性灵观的情感内涵
三 “心与物”之关系与自适的人生追求:杨万里“性灵”观的诗学旨归
第三节 “性灵”观与“诚斋体”的诗学品格
一 主活法
二 重机趣
三 以俗为雅
第四章 作为文坛领袖时期的诗学理论建构
□□节 本时期的文学态度及对诗坛的影响
第二节 “合神与圣”的诗学主张:对诗学传统的□□与整合
第三节 提倡晚唐诗风:宋诗品格转□的端绪
第五章 庆元□□与杨万里晚年文学思想的转向
□□节 庆元□□前后的心态转□
第二节 气节持守与明哲自保的双重人格心态及文学思想的转向
第三节 任情自适的价值选择与师心自用的创作思想
参考文献
节选
在这篇序中,杨万里首次公开表露自己对江西诗派的看法。在他看来,江西诗派是“世俗之作”。他所谓的“世俗之作”是指江西诗派在后来扩大自己声誉的过程中,已经逐渐开始追求形似,而忽略了其□初的精神宗旨。他认为在江西诗派□初的形成过程中,诗人们在共同的创作追求中又有着各自不同的风味。正是因为他们能够以“味”存诗,所以才会不断地扩大门庭,吸纳更多的后学者。但是,后来的诗人们为了维护门风而追求创作形式上的一致性,□终陷入一味追求形似的创作窠臼,失去了江西诗派得以存在的精神内核,即以各自的诗学风味拓展诗派的创作视野,保持自身的生命力。正如与杨万里同时的诗人陈岩肖在《庚溪诗话》中云:“近时学其(指黄庭坚)诗者,或未得其妙处,每有所作,心使声韵拗戾,词语艰涩,日江西格也,此何为哉?”指出了当时诗坛一味追求江西诗派形式之风的弊端。
而杨万里则进一步指出了问题的实质,他认为后学者应该学□□西诗派内部成员所呈现出来的不同诗学风貌,而不是严守创作法度规范,要识其“味”,方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随后,他又由江西诗派扩大到整个诗歌史,对唐宗李杜,宋宗苏黄的诗学传统提出了质疑。他认为,李白和苏轼的诗歌创作以才思取胜,是“无待于法”,属于“神于诗”一类;而杜甫和黄庭坚的创作则以法度为准绳,是“有待于法”,属于“圣于诗”一类。但他□后又提出了质疑,“神”和“圣”是划分诗歌创作类型的两大标准,如果将“神”和“圣”合而为论,难道李杜就不成为李杜,苏黄就不成为苏黄了吗?在他看来,“有待于法”与“无待于法”并不是严格划分创作类型的标准,好的诗歌并不在于它是脱离于“法”,还是合乎于“法”,而是要体现作家的创作个性与内心的情感,这是诗歌能够产生不同风味的根源所在。
事实上,“神”和“圣”分别体现了道家和儒家的文学观念。儒家和道家都讲“神”,但具体的内涵却有所不同。从哲学本体的角度看,“神”有着□化、□□的意味。“圣”本身也有着通达、智能的意义。《尚书·大禹谟》就有“乃圣乃神”,将二者并举,意为圣明而又广大的德行。《易经》中有几处讲到“神”,其中在《易·系辞传》中有一节云:“子日:‘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化而裁之存乎□,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其中“书不不尽言,言不尽意”与“神而明之存乎其人”是一种必然的因果关系,因为形而下的文字不能说明形而上的“道”,只能通过“温故而知新”、“彰往而察来”的修养和实践工夫来达到对“道”的认识和把握。儒家所说的“神”就是“圣”的概念,即指学问与道德。正如朱熹所云:“从容于法度之中,盖圣于诗。”杜甫和黄庭坚的创作理念正是受儒家“圣”的观念的影响,主张创作主体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和学问修养,通过创作技法的研炼达到辞达理明的境地。
相关资料
该论文在两宋的社会历史、学术文化和诗学演进的大背景下,考察杨万里在其人生不同阶段的文学思想的特点与“诚斋体”的形成原因,以此为范例,观照宋代历史、哲学与诗学之间的互动关系,这对中国文化史、中国思想史、中国文学史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郭英德
杨万里是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在南宋诗坛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所创立的“诚斋体”,更是古今学人所关注的热门话题。然而,对杨万里文学思想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的专门著作,却一直没有出现。郭艳华的博士论文以杨万里的文学思想作为研究对象,选题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论文把理学和文学相沟通、把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相融论,对许多问题的分析都颇有说服力,时有创新之处。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李炳海
论文对杨万里文学思想的基本内容、形成原因及其文化意蕴进行了比较全面、深入的阐释。论文结合杨万里的人生经历,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了其文学思想的成因;又联系杨万里的理学思想,从学术史的角度对其文学思想的文化含蕴进行了发掘,这双层视角,使论文具有了□□一般文学史、文学批评史的丰富性与深刻性。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李春青
作者简介
郭艳华,回族,宁夏贺兰人,1978年生。先后于宁夏大学、首都师范大学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011年进入陕西师范大学博士后流动站。现为北方□□大学文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宋夏战争与北宋文学》、宁夏高校重点研究项目《□□融合与中国古代传统“诗史”观的演进》。出版教材《宋辽金元文学史》-部,在《宁夏社会科学》《宁夏大学学报》《南昌大学学报》《中国韵文学刊》等刊物发表论文□0余篇。
-
快乐就是哈哈哈哈哈 插图纪念版
¥15.6¥52.0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17.5¥49.8 -
西南联大文学课
¥20.9¥58.0 -
十三邀4:“这样的时代,有这样一个人”(八品)
¥22.6¥58.0 -
她们
¥16.8¥46.8 -
事已至此先吃饭吧
¥16.5¥55.0 -
别怕!请允许一切发生
¥17.5¥49.8 -
战争与和平(上下)
¥23.4¥78.0 -
树会记住很多事
¥9.2¥29.8 -
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
¥41.5¥68.0 -
又得浮生一日闲
¥15.9¥49.8 -
这辈子 :1920-2020外婆回忆录
¥15.8¥45.0 -
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文通版)
¥13.0¥42.0 -
平平仄仄平平仄
¥24.3¥68.0 -
山月记
¥14.8¥39.0 -
我生命中的那些人物
¥6.0¥20.0 -
茶,汤和好天气
¥7.6¥28.0 -
花.猫.幽默家:老舍散文经典全集
¥13.5¥45.0 -
通往天竺之路
¥17.4¥58.0 -
林徽因讲建筑
¥8.7¥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