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与方法

云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与方法

1星价 ¥18.6 (3.8折)
2星价¥18.1 定价¥49.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611361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74
  • 出版时间:2012-05-01
  • 条形码:9787516113615 ; 978-7-5161-1361-5

本书特色

安学斌、曹志杰等编著的《云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与方法》对云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豹结构类型、价值功能、保护意义及成就进行了分析归纳和总结,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云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对箦与建议。

内容简介

《云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与方法》由安学斌、曹志杰等编著。云南因其历史久远、民族众多、生态多样、文化多元而具有灿烂多彩、异常珍贵的各民族文化遗产,是名副其实的文化遗产大省。在当今世界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急剧变化、深刻变革,全球化、工业化、国际化、现代化、城镇化、信息化、市场化浪潮强力冲击的情况下,对2010年已有93项(含扩展项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众多文化遗产的云南来说,如何对这些人类特别珍贵和至为重要的精神财富更好地进行传承保护和开发利用,是一个重大而紧迫的理论与现实问题。《云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与方法》对云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豹结构类型、价值功能、保护意义及成就进行了分析归纳和总结,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云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对箦与建议。

目录

《云南民族大学学术文库》总序**章绪论**节问题的缘起第二节研究的价值与意义第三节国内外研究现状第四节基本思路与研究方法第二章云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型及特征**节“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界定第二节云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型第三节云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第三章云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功能、价值与保护意义**节云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功能第二节云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第三节云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义第四章云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节云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效第二节云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挑战与存在的问题第五章云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对策与建议**节云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总体思路与基本原则第二节云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第三节云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第四节云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及传承人的培养与保护第五节云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与利用附录子报告1:云南石林彝族史诗《阿诗玛》保护研究报告子报告2:云南西双版纳傣族织锦技艺保护调查研究报告子报告3:云南传统表演艺术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报告子报告4:云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报告参考文献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安学斌,男,彝族,1964年11月生,云南宾川人,法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优秀专家。历任云南民族大学党办副主任,党办校办主任,校党委委员、校长助理、兼研究生部与博士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等职,云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博士授权建设学科“民族文化遗产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现为红河学院副校长,兼任中国西南民族学会副秘书长、中国民族学/人类学学会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会理事、云南民族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等学术团体职务。主要研究方向为民族文化遗产研究、民族高等教育发展,主持完成国家级课题、省级重大课题、省部级课题、横向课题十余项,出版学术著作1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许多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获省部级优秀人文社会科学成果奖2项。 曹志杰,男,汉族,1984年5月生,河南淮阳人,河海大学中国移民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关涉气候变化与人口迁移的移民社会学研究和民族社会学研究,先后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参与完成国家级重大课题3项,主持省部级课题1项,参与省部级课题3项、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移民社会监测评估6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