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都市区空间结构与可持续交通

包邮大都市区空间结构与可持续交通

¥33.6 (8.4折) ?
1星价 ¥33.6
2星价¥33.6 定价¥40.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1213661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99
  • 出版时间:2012-12-01
  • 条形码:9787112136612 ; 978-7-112-13661-2

内容简介

     黄昭雄专著的《大都市区空间结构与可持续交通》是从空间结构的视角来研究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将宏观层面的空间增长与中观层面的规划建设活动结合起来,从居住地点和活动地点的基本关系,来评价规划实践和探讨改进策略。大都市区社会经济空间发展和交通模式之间的整体关系,以及区域性住房开发对于居民迁居、就业、购物等活动和出行特征的影响,可为新区建设、旧城更新、住房建设等提供参考,对其他类型的城市规划、交通规划、城市设计编制和政策制定有借鉴意义。

目录


**章 绪论    一、选题背景与问题   二、相关概念辨析     1.大都市区与大都市区化     2.空间结构     3.可持续交通   三、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3.数据来源     4.研究内容 第二章 基础理论与相关研究综述    一、基础理论      1.级差地租理论     2.生态区位论      3.互换理论    二、空间结构与交通模式      1.空间要素与居民出行的关系     2.交通方式与空间形态    三、空间规划理论与可持续交通     1.与可持续交通有关的规划理论      2.影响可持续交通的政策机制   四、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与交通模式     1.田园城市理论     2.光辉城市理论      3.有机疏散理论        五、相关研究综述 第三章 大都市区发展与交通问题   一、社会经济与空间的大都市区化进程     1.产业与经济     2.人口与就业      3.空间结构   二、机动化进程与居民机动性特征     1.机动化进程     2.居民机动性特征   三、可持续交通面临的难题     1.交通供需关系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黄昭雄,籍贯广东揭阳,1996~2009年在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与理论专业完成学士、硕士、博士学习,硕导为朱锡金教授,博导为潘海啸教授。2004~2008年博士学习以交通与空间研究为主,期间负责《韶关交通规划》、《杭州钱江新城核心区规划研究》等项目,负责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与同济大学合作课题《上海近郊区居民出行研究》,作为主要人员参与的《2010上海世博会交通需求》获得上海科学技术奖三等奖。负责组织法国动态基金会与同济大学合作的“建筑行动起来——城市交通空间创新设计全球巡回展览、“SUSTAINABLE CITY AROUND NEW URBAN MOBlLlTY”等活动。2004~2005年在《城市规划学刊》担任专栏编辑,在《国际城市规划》、《理想空间》、《上海城市规划》等刊物发表文章,参与由王雅娟副教授负责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的《规划引介》的编译。 2008年至今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从事规划设计工作,其中作为主要人员参与上海、浦东、四川绵阳、济南小清河新区等空间发展战略,负责浙江绍兴滨海新城、江苏启东沿海等战略规划,负责株洲枫溪生态城、株洲荷塘区商贸城等控规及城市设计。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