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大区域重点产业发展战略环境评价研究

五大区域重点产业发展战略环境评价研究

1星价 ¥69.6 (7.1折)
2星价¥69.6 定价¥9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110934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28
  • 出版时间:2013-01-28
  • 条形码:9787511109347 ; 978-7-5111-0934-7

本书特色

《五大区域重点产业发展战略环境评价研究》是“五大区域重点产业发展战略评价”项目的研究成果之一。

内容简介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把保护环境确立为基本国策,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十一五"以来,我国环境保护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重要变化,环境保护投入和能力建设力度明显加大,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的作用逐步显现,污染防治和主要污染物减排成效明显,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在环保事业发展的宏伟进程中,不断涌现出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的新理念、新举措和新实践。战略环境评价就是从宏观战略层面切入解决环境问题、努力参与综合决策的成功典范之一。环渤海沿海地区、海峡西岸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沿海、成渝经济区和黄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区等五大区域战略环境评价,是战略环评理念引入我国以来地域*大、行业*广、层级*高、效果*好的一次生动实践。五大区域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上的地位重要。在经济上,五大区域在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推动下,正在发展成为国家宏观经济战略的重要指向区域和新的经济增长极;在环保上,"十一五"期间五大区域主要污染物802和COD减排任务分别占全国的75%和64%,同时拥有占全国1/3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功能区,直接关系到我国中长期生态环境安全。处理好五大区域重点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对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突出的示范作用,对我国中长期生态环境的战略性保护具有重大意义。

目录

**章开展五大区域战略环评的意义与目标第―节五大区域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全局性一、五大区域是国家宏观经济战略的主要指向区域二、五大区域在全国生态安全格局中占有突出地位第二节五大区域产业发展特征与趋势一、过程与现状二、愿景与趋势第三节面临的形势与任务一、产业发展面临的基本态势二、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三、重点任务与目标第二章全国生态环境的基本格局**节全国生态环境的基本格局与特征一、我国自然地理格局二、自然环境基础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与布局的影响第二节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一、我国生态地理特征与区划方法二、生态功能区类型与描述第三节国土生态脆弱性评价一、全国生态环境本底脆弱性二、全国生态系统脆弱性综合评价三、我国国土脆弱性综合空间分异四、生态与环境问题第三章区域发展战略演化与国土开发格局**节区域发展战略的演化历程一、改革开放前的区域发展战略二、改革开放后的区域发展战略第二节主体功能区规划与国土开发格局一、主体功能区内涵与任务二、国家层面主体功能区三、能源与资源第三节国家重大区域规划及发展指向一、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层次与任务二、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三、国家重大区域规划第四节未来区域发展基本趋势一、多元化区域板块的宏观战略二、城市区域为重点的发展区域三、产业转移的多元化路径四、问题区域的发展战略与政策五、跨境或战略性资源富集区的开发六、集中连片贫困区的扶持第四章战略环评重点指向区筛选**节区域发展情景与生态环境格局一、重点发展地区与生态环境的空间耦合二、重化工产业与生态环境的空间耦合第二节战略环评重点指向区筛选及生态环境问题一、重大“社会经济一生态环境”区域筛选二、重点指向区的发展趋势与生态环境问题第三节战略环评重点指向区的生态环境对策指引一、率先奔入小康区域二、流域性社会经济区三、河口型生态经济区四、内陆重点开发区域五、跨境国际河流流域六、沿海新兴开发区域七、集中连续性贫困区八、战略性资源开发区第五章全国资源型产业发展及布局趋势**节产业发展历程与特征一、产业发展历程二、产业发展总体特征第二节主要资源型产业发展与布局一、石化工业二、钢铁产业三、煤炭产业四、电力工业五、水泥工业六、造纸工业第三节结论与五大区域发展态势一、基本结论二、五大区域产业发展态势第六章五大区域产业功能定位**节未来十年我国工业化的基本趋势一、规模扩张态势二、结构调整态势三、区域分工变动格局四、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关系变化动态五、市场变化与国际竞争格局第二节基于全国发展格局的地位与功能一、国家宏观战略的指向区域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区域三、新一轮工业化规模扩张的主要承载区域四、保障全国生态安全的重要功能区域第三节五大区域产业基本定位一、五大区域产业定位框架二、分区域发展方向与定位第七章五大区域生态与环境现状及其演变趋势**节在全国生态与环境格局中的地位一、五大区域的生态区位二、五大区域的生态地位第二节生态与环境的历史演变趋势一、生态环境的总体概况二、生态系统的演变趋势三、环境质量的演变趋势第三节生态与环境演变的关键因素一、生态与环境演变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二、关键因素的作用第四节生态环境演变趋势及问题一、资源环境压力趋势二、生态环境面临的突出问题第八章五大区域重点产业发展资源环境效率评价**节资源环境效率概述一、资源环境效率的概念内涵二、资源环境效率的评价方法三、资源环境效率的研究意义第二节产业发展的资源环境效率一、资源环境效率总体评价二、产业发展的资源利用效率三、产业发展的污染排放效率四、区域资源环境效率评价第三节产业发展的资源环境压力及态势一、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二、重点产业发展的资源环境压力第四节重点产业发展的资源环境影响趋势一、重点产业对能源需求的压力二、重点产业对土地资源利用的压力三、重点产业对水资源利用的压力四、重点产业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压力五、重点产业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压力六、重点产业对地表水环境的压力七、重点产业对大气环境的压力第九章五大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节资源承载力及演变趋势一、土地资源承载力及演变趋势二、水资源承载力分析第二节环境要素承载力一、水环境承载力分析二、大气环境承载力分析第三节近岸海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一、岸线资源及变化趋势二、海洋环境承载力现状及利用情况第四节区域资源环境承载的影响因素与基本态势一、资源利用问题二、环境质量面临的问题第十章五大区域重点产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机制**节政策设计目标导向一、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保障生态安全二、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三、引导区域合理分工第二节五大区域产业发展的中长期环境政策体系一、建立责权明晰的区域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体系二、设立跨省区域的环境保护协调机制三、建立多部门多行业参与的区域环境综合管理委员会四、强化环境管理法规体系建设,健全生态补偿机制五、以节能减排、绿色GDP完善政绩考核体系六、制定区域性产业准入与退出政策体系七、探索以生态友好型替代生态破坏型的产业置换机制第三节行动方案一、制定“三临”化工类产业布局的环境规制体系二、生态经济示范工程三、西部地区产业发展与升级的环保支撑工程四、热带与亚热带沿海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生态修复工程五、黄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区能源重化工基地的环境建设工程六、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工程体系七、沿海岸线与近岸海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控制工程八、基于陆海统筹的环渤海减排与综合治理行动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节选

《五大区域重点产业发展战略环境评价研究》是“五大区域重点产业发展战略评价”项目的研究成果之一。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