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科学讨论会论文集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科学讨论会论文集

1星价 ¥398.4 (8.3折)
2星价¥398.4 定价¥480.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376781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803
  • 出版时间:2013-03-01
  • 条形码:9787503767814 ; 978-7-5037-6781-4

本书特色

2012年11月,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在北京召开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科学讨论会”。来自联合国驻京机构、有关部委、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级人口普查办公室的业务骨干200余人参加了讨论会。 本次科学讨论会共收到论文120余篇,这些论文都是利用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对城镇化、人口流动和住房,人口年龄性别结构、老龄化,人口与经济,婚姻家庭生育和普查技术方法,少数民族、人口素质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的成果。作者希望这些成果能为社会各界了解我国人口发展状况、各级政府科学决策和社会管理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在发挥人口普查的社会效益上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展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论文集,是作者从提交的120余篇论文中选出的,共77篇。所有论文都是作者辛勤研究的成果,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冯乃林主编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科学讨论会论文集》汇集了人口普查科学讨论会的多组优秀论文。书中从各个方面分析论述了目前中国的人口现状和主要发展态势,可供各级领导、专业从事人口工作以及关心中国人口问题的广大读者参考。

内容简介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科学讨论会论文集》共收到论文120余篇,这些论文都是利用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对城镇化、人口流动和住房,人口年龄性别结构、老龄化,人口与经济,婚姻家庭生育和普查技术方法,少数民族、人口素质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的成果。我们希望这些成果能为社会各界了解我国人口发展状况、各级政府科学决策和社会管理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在发挥人口普查的社会效益上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目录

专题一 人口普查组织实施与数据质量
对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准确性的估计
普查低年龄组数据质量评价
“六普”报告的婴儿死亡率误差和实际水平的估计
六普数据中婴儿死亡率及儿童死亡概率的质疑与评估
中国人口普查数据质量评估的改进与完善
对青海第六次人口普查生育和死亡数据的评估与修正
人口普查长表抽样方法探讨
人口普查1.2‰的总人口漏报率是如何得到的?
境外人员普查工作探讨

专题二 年龄结构、民族与人口素质
我国青年人口的新特点
湖南女性人口状况
重庆市人口年龄结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贵州人口年龄结构特征及变动趋势观察
我国少数民族人口发展与变化趋势分析
中国人口规模百万以上民族的职业结构现状及其变化特征
中国少数民族人口分布的地域性
云南省少数民族人口发展研究——基于云南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的分析
教育年限总和法人力资本测算——基于人口普查数据的修订结果
北京市人口分布与公共教育资源分析
辽宁未来人口变化与教育发展研究

专题三 人口流动与城镇化
当前我国流动人口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对策——基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
中国流动老年人口变化特征及趋势分析——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
北京城市人口空间分布变动模拟研究——基于近四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
人口流动性与社会管理创新研究——以浙江为例
四川流动人口现状及其影响研究
浙江人口城镇化及城镇规模分布研究
安徽省地区城市化水平比较分析
江西省人口城市化进程和空间变化研究
走向城乡统筹的河南新型城镇化研究
区域经济布局与人口城镇化进程研究
甘肃城镇人口布局的时空演变
较低工业化条件下人口城镇化发展研究——以青海人口城镇化为例

专题四 婚姻家庭生育与死亡
中国初婚模式变迁:基于婚姻表的分析
中国人口未婚率与终身不婚率的变化:2000-2010年比较研究
四川家庭发展特征研究
宁夏出生人口性别比问题的研究及对策
六普的极低生育率低在哪里?
安徽省妇女生育水平变动与生育模式变迁研究——以“六普”数据为基础
低龄人口漏报率测算及总和生育率重建研究(1982-2010)——基于1982-2010历次人口普查、抽样调查数据
利用“六普”资料估算人口预期寿命
浙江人口死亡与健康:变动态势与原因探讨

专题 五人口老龄化与社会保障
中国人口老龄化与老年人口:现状与变化
中国失能老人状况及演变趋势分析——兼养老机构床位和照护提供者需求测算
安徽省百岁老人现状研究
我国老年人口文化素质分析——基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1‰抽样数据
从性别差异看山东人口老龄化问题——兼论男女同龄退休的利弊
四川有老年人口的家庭户现状分析
云南人口老龄化现状、影响与对策
陕西人口老龄化趋势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江西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

专题六 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
2010年我国劳动生命表的编制与分析
我国劳动力市场中的就业:现状、趋势与对策研究
劳动力市场分割、搜寻匹配与结构性失业治理——文献综述对人口普查资料开发的启示
产业结构演进对人口流动的影响研究
河南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湖南流动人口就业状况及问题研究
辽宁产业结构升级与劳动力供需关系研究
辽宁人口变化趋势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山东人口就业、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湖北失业人口现状与社会救助政策研究
重庆市中长期劳动力资源变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基于“六普”数据的甘肃就业结构变动趋势分析
江西省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专题七 入口发展与住房
辽宁未来人口发展趋势研究
河南省人口发展趋势展望
湖北未来人口发展前景展望和人口现代化进程研究
江苏人口均衡发展研究
江西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基于人口安全视角的贵州省PREE系统可持续协调发展问题研究
陕西省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因素的协调性分析
人口发展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分析
甘肃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研究
宁夏人口发展变化研究
新疆人口分布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研究结题报告
中国城市家庭住房状况的时空变动及社会分化研究
基于对应分析的居民住房状况与户主职业关系研究
四川家庭居住状况分析
展开全部

节选

  3.社会保障程度日益提高  经济实力的增强带动了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的进一步提高。近年来,陕西省委、省政府将健全制度、系统解决社会发展领域的“短板”问题放在重要议事日程来抓,不断调整社会利益格局,健全和完善社会基本保障体系,大力推进并实施“民生八大工程”和“富民强省十大民生工程”,积极推进“和谐陕西”构建,加大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就业、教育、公共安全及交通运输等民生事业投入,确定将新增财力的80%用于民生工程,全民养老、医疗保险实现制度全覆盖。通过建立健全城乡居民养老和医疗保障制度,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达到64.85%,较2005年提高了47个百分点。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大部分群众的困难都能通过现有社会保障体系得以解决,特别是结合陕西实际和地区特点,在实践中探索社会保障新领域,创建出许多好的做法和经验,宝鸡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模式、榆林市统筹城乡养老模式、神木县医保模式、吴起县免费教育模式等开创了陕西乃至全国社会保障制度新局面,标志着陕西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健全,陕西人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生活憧憬有望早日实现。  4.社会治安状况持续好转  连续多年的群众安全感调查结果显示,2000年以来,陕西的社会治安满意率呈现平稳上升趋势,由2000年的82.8%到2006年85.72%,2009年突破90%,2011年达到91.44%的较高水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特别是创建“平安陕西”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得到多数群众的认可和赞同。  (四)自然资源相对丰富  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起点和条件。陕西地处西北,横跨黄土高原、关中平原和秦巴山地,自然条件复杂多样。陕北是我国重要的能源生产基地,也是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关中则是陕西重要的经济产业带和人类活动密集区,秦岭山地既是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屏障,也是东亚地区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地区,对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发挥重要的服务功能。在陕西20.58万平方公里土地中,山地占36%,主要分布在陕南的汉中、安康、商洛三市;高原占45%,以陕北的榆林和延安两市分布*多,其次是关中和陕南;平原仅占19%,主要分布在关中地区,其次是陕南,再次是陕北。2010年统计资料显示,我省有耕地405万公顷,占19.68%,林地1035.4万公倾,占50.31%,草地306.4万公倾,占14.89%。关中耕地比重大.陕南林地比重大,而陕北草地比重大。陕西的土地面积占全国12.68%,是全国的50分之一,人均耕地面积1.15亩,低于全国1.4的水平,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0.8亩的警戒线。  2000年以来,伴随退耕还林、植树造林、林地保护等政策的实施,陕西森林面积为853.24万公倾,较2000年为497.35万公倾增加了355.89万公倾。伴随陕西退耕还林、植树造林、林地保护等政策的实施,在森林面积增加的同时覆盖率逐年升高,由2000年的24.1%到2005年的37.26%提高到2010年的41.42%,高于全国20.36%的平均水平,在全国31个省市区中排列第11位。  陕西还是矿产资源大省之一。2010年,探明储量的矿产有93种,潜在价值42.56万亿元,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储量居全国前10位的有62种,居前五位的有煤、天然气、钼、盐和水泥及灰岩,神府煤田以其储量大、易开采、质量优而在国内市场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以靖边为中心的大型天然气田,除供应北京、西安、银川外,已成为西气东输的重要组成部分。  3.社会保障程度日益提高  经济实力的增强带动了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的进一步提高。近年来,陕西省委、省政府将健全制度、系统解决社会发展领域的“短板”问题放在重要议事日程来抓,不断调整社会利益格局,健全和完善社会基本保障体系,大力推进并实施“民生八大工程”和“富民强省十大民生工程”,积极推进“和谐陕西”构建,加大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就业、教育、公共安全及交通运输等民生事业投入,确定将新增财力的80%用于民生工程,全民养老、医疗保险实现制度全覆盖。通过建立健全城乡居民养老和医疗保障制度,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达到64.85%,较2005年提高了47个百分点。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大部分群众的困难都能通过现有社会保障体系得以解决,特别是结合陕西实际和地区特点,在实践中探索社会保障新领域,创建出许多好的做法和经验,宝鸡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模式、榆林市统筹城乡养老模式、神木县医保模式、吴起县免费教育模式等开创了陕西乃至全国社会保障制度新局面,标志着陕西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健全,陕西人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生活憧憬有望早日实现。  4.社会治安状况持续好转  连续多年的群众安全感调查结果显示,2000年以来,陕西的社会治安满意率呈现平稳上升趋势,由2000年的82.8%到2006年85.72%,2009年突破90%,2011年达到91.44%的较高水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特别是创建“平安陕西”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得到多数群众的认可和赞同。  (四)自然资源相对丰富  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起点和条件。陕西地处西北,横跨黄土高原、关中平原和秦巴山地,自然条件复杂多样。陕北是我国重要的能源生产基地,也是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关中则是陕西重要的经济产业带和人类活动密集区,秦岭山地既是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屏障,也是东亚地区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地区,对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发挥重要的服务功能。在陕西20.58万平方公里土地中,山地占36%,主要分布在陕南的汉中、安康、,商洛三市;高原占45%,以陕北的榆林和延安两市分布*多,其次是关中和陕南;平原仅占19%,主要分布在关中地区,其次是陕南,再次是陕北。2010年统计资料显示,我省有耕地405万公顷,占19.68%,林地1035.4万公倾,占50.31%,草地306.4万公倾,占14.89%。关中耕地比重大.陕南林地比重大,而陕北草地比重大。陕西的土地面积占全国12.68%,是全国的50分之一,人均耕地面积1.15亩,低于全国1.4的水平,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0.8亩的警戒线。  2000年以来,伴随退耕还林、植树造林、林地保护等政策的实施,陕西森林面积为853.24万公倾,较2000年为497.35万公倾增加了355.89万公倾。伴随陕西退耕还林、植树造林、林地保护等政策的实施,在森林面积增加的同时覆盖率逐年升高,由2000年的24.1%到2005年的37.26%提高到2010年的41.42%,高于全国20.36%的平均水平,在全国31个省市区中排列第11位。  陕西还是矿产资源大省之一。2010年,探明储量的矿产有93种,潜在价值42.56万亿元,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储量居全国前10位的有62种,居前五位的有煤、天然气、钼、盐和水泥及灰岩,神府煤田以其储量大、易开采、质量优而在国内市场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以靖边为中心的大型天然气田,除供应北京、西安、银川外,已成为西气东输的重要组成部分。  ……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