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关村笔记(八品)

中关村笔记(八品)

¥13.4 (3.0折) ?
1星价 ¥14.9
2星价¥14.9 定价¥45.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30216651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暂无
  • 出版时间:2017-04-01
  • 条形码:9787530216651 ; 978-7-5302-1665-1

本书特色

1.2017年度中国好书(主办机构:中国图书评论学会) 2.中国出版协会:2017年度中国30本好书 3.《中华读书报》“2017年十大好书” 4.2017收获排行榜长篇非虚构榜(专家榜) 5.2017年度“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 6. 2018年入选北京市党员干部推荐书单 7.中国图书评论学会-2017年5月“中国好书”

内容简介

《中关村笔记》在田野调查与深入思考的基础上,以人文笔调书写不同阶段中关村的典型人物。全书从与华罗庚、陈省身并列为中国数学“三驾马车”的中科院院士冯康为开篇并贯穿始终,以陈春先与中关村的硅谷梦、柳传志与联想、王选与“千年之约”、王永民与汉字输入、程维与滴滴打车、吴甘沙与智能驾驶、苏菂与车库咖啡等19个段落与手记,展现了中关村如何锐意求新,解放思想,创造历史,重塑价值,成为继美国硅谷之后又一个世界科技创新中心的史诗性进程。中关村不仅改变了北京,也改变了中国,某种意义上也改变了世界,作品对此给予了追根溯源与深度思考,富于启发,勇于担当,具有穿透性的震撼力和独抒机杼的艺术创新力。

目录

序/1 冯康构图(1)/1 手记一:沉默的基石/22 第 1人/25 手记二:偶然性/47 未来的引力/49 手记三:时光/79 战风车/81 手记四:火山/92 联想中国(1)/95 手记五:历史/118 冯康构图(2)/121 手记六:冯康学派/143 MS-2401/145 手记七:另一种家学/163 千年之约/165 手记八:千年装置/209 联想中国(2)/211 手记九:所有的影子/232 王码/235 手记十:汉字精神/243 冯五块/247 手记十一:底层的精神/256 冯康构图(3)/259 手记十二:铜像永远屹立/281 联想世界(3)/283 手记十三:泰山/307 KV300/309 手记十四:疾病与创造/320 Internet/323 手记十五:去日留痕/336 联想世界(4)/341 手记十六:《蓄势》/353 万物的指纹/357 手记十七:新一代人/368 车库咖啡/371 手记十八:中关村,北京/400 分享或共享/403 手记十九:创业,创新,不会止息/445 后记/448 附录/449
展开全部

相关资料

中关村,这不是一个与你无关的地方,也不是一段与你无关的历史。我已彻底忘掉了小说,成了一个记录者,沉思者。这部笔记我愿是一次对太史公的致敬,一个小小的微不足道的致敬。 ——《中关村笔记》作者宁肯 中关村,被誉为“中国硅谷”,它的崛起背后有哪些精彩的创业故事?作家宁肯这部长篇纪实文学作品,以充满活力与温度的文字,带领读者一起解读中关村动人的神话与传奇,在透视中关村的历史进程中,展示了中国大国崛起的未来命运。 ——《中关村笔记》入选“2017中国好书”颁奖词 《中关村笔记》更似一部《中关村本纪》。尽管《中关村笔记》里是一个人一个人的故事,但是宁肯把这些故事串联得非常好,通过这些人物,宁肯记录了中关村以及中关村里的英雄们艰苦卓绝、光芒映日的奋斗历程。 ——前鲁迅文学院院长、著名作家白描 在人们耳熟能详的中关村神话以外,在众多描写中关村的文学作品中,《中关村笔记》有着不可替代性。它前半部分,冯康是当之无愧的主角。作者用了很多的气力,很大的篇幅,来聚焦这个“两弹一星”的zui神秘的“幕后英雄”,来抒写这个数学天才。宁肯就是要撩开“神秘”的面纱,打开“历史的皱褶”,让这个因神神秘秘而默默无闻的“英雄”和“天才”从历史的皱褶中走出,为更多的人们所知晓,所颂扬,所敬仰。在这个意义上,宁肯主写冯康的《中关村笔记》,可与新时期之初徐迟主写陈景润的《哥德巴赫猜想》相提并论,是一部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的新史诗。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评论家白烨 在这部中国互联网基地发展的史诗里,熠熠闪耀的是人的光芒,是创业者、开拓者的故事,它是历史zui为精彩的部分,并照耀着历史进程。《中关村笔记》的制高点自始至终是人,是人的精神和品格。这样的人物和故事,在我们的文学、影视作品中太少,好的更少。无论是冯康、陈春先,还是王选夫妇的故事、柳传志父女的传奇……《中关村笔记》中的许多人物几乎都可以独立成篇写成佳作,拍成影视,从而展示一代人甚至两代人的精神世界……中关村的历史,可以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历史毕竟是人创造的,那些走在历史前沿的人,我们看重的常常是他们的辉煌业绩,而忽视他们作为人的内在世界。宁肯强调了中关村精神的“创业、创新、百折不挠、锐意进取”,其实,在《中关村笔记》中,他浓墨重彩的是人的仁义、胸襟、气度、理性、温和。这两部分放在一起,才是中关村zui为宝贵的财富。 ——著名评论家、出版人陈保平 读《中关村笔记》,感觉不光读的是中关村而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步伐。好作品就是这样,题材规模可能有限,但给人的感受却是无限。这个书没像有些报告文学通行的写法那样,比如写中关村先要写世界,先写历史,先从宇写到宙,然后再写中关村。宁肯不是这样,他上来就先写中关村里的一个人,很小的角度,先写冯康是谁,然后整部书读下来,你反而感觉很阔大,让人感叹中国的变化。整个作品写得很明快,但不是一般报告文学的明快,事实上又让我感觉到一种舒缓,有一种小说的流转自如。 ——中国作协创研部原主任、评论家胡平 当代文学要讲好当代故事,当代作家要具备讲述时代经验的能力和方法。作为民族电子科技业发展的重要收获,中关村的变迁和它的热腾腾的经验之前曾见诸各种文字,但整体性书写包括历时性和共时性以及人文性书写包括哲学性和文学性不多,这两点在作家宁肯这本纪实文学作品《中关村笔记》里得到较好整合。《中关村笔记》建立在大量田野调查和辩证思考基础上,作品对真实性和文学性的关系把握到位,表达确切、节制,细节丰富、细腻,不仅贡献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而且贡献了从一个个个体的梦想到中关村梦想和整体经验的深层探讨。 ——著名评论家、《人民日报海外版》文艺部主任刘琼 zui早知道中关村,还是在徐迟先生那部著名的报告文学集《哥德巴赫猜想》。好像是神奇的契合,其实是作家独特的理解力与穿透力--宁肯的中关村也是从一位数学家开笔。由此宁肯也给中关村,给他这部“向太史公致敬”的力作奠定了“沉默的基石”。中关村不能忘记中科院,不能忘记科学家。太阳底下无新事,但在别具会心的人看来寻常习见的事情中也多的是奇趣与新意。很多人写过中关村,宁肯的这一本不是又一本的数量叠加,而是与众不同,特立独行的存在,就像他在小说家中,也是与众不同,特立独行的那一个。 ——《中关村笔记》出版人、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总编辑 宁肯老师给这本书带来属于人的一个一个瞬间。怎么才能抓住中关村的整体,而不是像盲人摸象一样只是写出局部、一个空间,宁肯老师的处理特别好,他选择的是抓住每个公司zui能体现出人的光泽,zui能体现出人的性情的那个瞬间。许许多多这样的瞬间联合起来,就使中关村不再是一个地名,不再是一个创业园区,它构成了有思想、有激情的人的整体。《中关村笔记》zui了不起的地方,就是宁肯老师赋予中关村以生命,这不是一般作家能做到的。先锋文学一旦获得中关村这个加持,所焕发的能量是不可想象的。 ——80后青年批评家岳雯 宁肯在文学上有一种桀骜不驯的风格。《中关村笔记》里,宁肯果然带来了新东西,至少在写作方式和结构方面,宁肯选择了一条不好走的路。他把中关村当一个“装置”来写,这就使《中关村笔记》有别于其它非虚构。作品中“冯康构图”和“联想世界”是一个两层结构,构成全书两条主线,其他人物镶嵌其上,形成外观的装置。内在装置是什么?为什么让两条完全不同的线索交织一起?又为什么会有一明一暗效果?这种意味是宁肯独有的,也是他给中关村带来的。 ——80后青年批评家丛治辰

作者简介

宁肯1959年生于北京,198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二分院中文系,八十年代写诗,大学期间在《萌芽》发表诗歌处女作《积雪之梦》。1984年至1986年在西藏生活工作,“新散文”代表作家,代表作为西藏长篇散文《沉默的彼岸》。1998年开始长篇小说写作,现已出版《蒙面之城》《沉默之门》《环形山》《天·藏》《三个三重奏》。另有中短篇小说集《词与物》《维格拉姆》,散文集《说吧,西藏》《思想的烟斗》。获第二届、第四届老舍文学奖长篇小说奖、首届施耐庵文学奖,第四届《人民文学》长篇小说双年奖,第七届北京文学艺术奖,首届香港“红楼梦奖”推荐奖,《当代》2001年文学拉力赛总冠军,第八届茅盾文学奖提名,首届美国纽曼文学奖提名。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