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禅宗美学文献集成笺注(全三册)
读者评分
5分

包邮禅宗美学文献集成笺注(全三册)

1星价 ¥365.4 (6.3折)
2星价¥365.4 定价¥580.0
商品评论(5条)
279***(三星用户)

很好,值得购买,值得收藏。全愬封,品相全新

2025-02-09 20:43:15
0 0
279***(三星用户)

很好,值得购买,值得收藏。全愬封,品相全新

2025-02-09 20:43:09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33692759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787mmX1092mm 1/16
  • 页数:暂无
  • 出版时间:2022-12-01
  • 条形码:9787533692759 ; 978-7-5336-9275-9

本书特色

16开精装,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

《禅宗美学文献集成笺注》入选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

全书对重要的人物、公案、典故、术语(含佛学、美学和文艺学),做了必要的注释,旨在为了解禅宗美学思根提供一些参考资料

可以为建立中国美学文献学提供经验,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美学体系、建构中国化美学话语体系,提供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

《禅宗美学文献集成笺注》所辑录的禅宗美学文献,上自南北朝梁代,下至清代,涉及四百多位禅师的论述,如何排列他们的次序,则是一个需要仔细斟酌的问题。我在发掘、整理禅宗画、书、诗、乐等美学文献时,大体上是按禅师活动的时代先后排序的,尚未考虑到禅师之间的师承体系、宗派源流。在编写这本《笺注》时,在大体上按时代先后排列的同时,则注重兼顾禅宗之师承体系、宗派源流。早期禅宗,以神秀为代表的北宗禅始终处于禅宗正脉的地位,因此,把北宗神秀系排在慧能系之前。牛头法融系,以及五祖弘忍下除南宗慧能和北宗神秀以外的法嗣,因传承世次少,人数不多,延续时间较短,则集中排列在青原与南岳两系之前。从青原行思和南岳怀让之后(从唐至五代),即按青原系和南岳系之世次为序,同世之禅师则集中排列在一起,其中又把同世次、同宗派之禅师排在一起。从宋起,则按宋、元、明、清各历史阶段中禅宗宗派分别排列。少数禅师之师承关系不清、宗派所属不明者,则编入同时代禅师之后。

全书在体例上,是以禅师为单位进行编排的,每个禅师及论述分为五个部分。正文(文献)前,安排:(一)禅师小传;(二)禅宗美学思想提要;(三)辑录文献所据版本;(四)正文(文献),对入选的文字,都按其内容分类编排,并冠以小标题(涉及美学的术语、范畴、命题、主张等),以突出它的理论含义,显示其话语特色;(五)笺注。在注释中,特别注意对那些涉及美学的术语、范畴、命题、主张,做详细解读。在注解时,既考虑供专家学者利用参考,又注意供一般读者(主要是高校文科学生)了解查阅,这就既要注意学术的深度和广度,又要考虑知识的普及与传播。《笺注》未对所辑录的文献作校勘,是由于笔者学识与才力有限,精力与时间不足,单兵作战,难于破阵。

全书所辑录禅宗美学文献,主要源自以下典籍:《大正新修大藏经》(简称《大正藏》),台湾新文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83年;《新编卍续藏经》,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93年;《嘉兴大藏经》(简称《嘉兴藏》),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87年;《乾隆大藏经》(简称《乾隆藏》),台湾传正有限公司,1999年;蓝吉富主编《大藏经补编》,台湾华宇出版社,1986年;蓝吉富主编《禅宗全书》,台湾文珠文化有限公司,1988年;明复主编《禅门逸书初编》,台湾明文书局,1981年;明复主编《禅门逸书续编》,台湾汉声出版社,1987年;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续修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四库全书存日丛书》,齐鲁书社,1997年;《四库未收书辑刊》,北京出版社,1997年。《笺注》在编写禅师们的小传时,除依据禅师们的“语录”、著述所提供的“行实”、“行状”、“塔铭”、“序”、“跋”,以及各种灯录外,主要参考了以下文献:徐自强主编《中国历代禅师传记资料汇编》,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4年;震华法师遗稿《中国佛教人名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比丘明复编《中国佛学人名辞典》,中华书局,1988年;张志哲主编《中华佛教人物大辞典》,黄山书社,2006年;陈垣《释氏疑年录》,中华书局,1964年。

全书对重要的人物、公案、典故、术语(含佛学、美学和文艺学),做了必要的注释,旨在为了解禅宗美学思根提供一些参考资料。编写注释,主要参考了以下文献:任继愈主编《佛教大辞典》,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慈怡主编《佛光大辞典》,书目文献出版社,1989年;陈兵编著《新编佛教辞典》,中国世界语出版社,1994年;黄夏年主编《禅宗三百题》,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任道斌主编《佛教文化辞典》,浙江古籍出版社,1991年;李明权《佛学典故汇释》,浙江古籍出版社,1990年;袁宾、康健主编《禅宗大词典》,崇文书局,2010年;袁宾《禅宗著作词语汇释》,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年;成复旺主编《中国美学范畴辞典》,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林同华主编《中华美学大词典》,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0年;钱仲联、傅璇琮、王运熙、章培恒、陈伯海、鲍克怡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修订本)》,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傅璇琮、许逸民、王学泰、董乃斌、吴小林主编《中国诗学大辞典》,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年;周积寅主编《中国画论大辞典》,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陶明君《中国书论辞典》,湖南美术出版社,2001年;孙酪《中国画家大辞典》,中国书店,1982年;梁披云主编《中国书法大辞典》,香港书谱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1987年;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音乐词典》编辑部编《中国音乐词典》,人民音乐出版社,1985年;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音乐词典》编辑部编《中国音乐词典续编》,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年。

禅宗美学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美学精神的一个组成部分,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美学观的指导下,对它们加以诠释,可以为建立中国美学文献学提供经验,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美学体系、建构中国化美学话语体系,提供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

节选













作者简介

皮朝纲,1934年10月生,四川南川县(现为重庆市南川区)人。1954年于四川师范学院(四川师范大学前身)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留校,曾任系党总支副书记、校党委办公室主任、副校长等职。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美学教授,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四川省美学学会名誉会长。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著作10余部。主要有:《中国古典美学探索》、《中国美学沉思录》、《中国古典美学思辨录》、《中国古代文艺美学概要》、《禅宗美学史稿》、《禅宗美学思想的嬗变轨迹》、《丹青妙香叩禅心:禅宗画学著述研究》、《墨海禅迹听新声:禅宗书学著述解读》、《游戏翰墨见本心:禅宗书画美学著述选释》、《中国禅宗书画美学思想史纲》、《禅宗的美学》(合著)、《审美心理学导引》(合著)、《中国古代审美心理学论纲》(合著)、《中国美学体系论》(主编,合著)、《审美与生存——中国传统美学的人生意蕴及其现代意义》(主编,合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历代美学文库明代卷》(主编,合著)。其论著曾获省、部级优秀科研成果奖七项(荣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优秀学术著作优秀奖1项)、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二等奖)。获曾宪梓教育基金奖。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