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普法战争:1870-1871年德国对法国的征服(八品-九品)

这部作品毫无疑问是权威之作,研究精湛且引人入胜。本书以俾斯麦和拿破仑三世为主角,塑造出那个时代的璀璨群星。这本书展现了普法战争对于现代世界的重要性,也令现代读者有如身临其境。

——迈克尔·贝施洛斯,《征服者:罗斯福、杜鲁门与希特勒德国的毁灭,

1星价 ¥55.2 (6.0折)
2星价¥55.2 定价¥92.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0161411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
  • 页数:547
  • 出版时间:2020-06-01
  • 条形码:9787520161411 ; 978-7-5201-6141-1

内容简介

1870-1871年间的普法战争极大地改变了欧洲历史的进程。法兰西皇帝拿破仑三世惊惧于普鲁士在1864年普丹战争和1866年普奥战争中的大胜,以及俾斯麦的政治野心,希冀通过战争让普鲁士臣服。1870年7月两军开始动员,这场战争显然已经是“箭在弦上”。普鲁士及其德意志同盟的军力两倍于法军。不过,巴赞元帅麾下的“老兵”已然是战场传奇,不可等闲视之。他们经验丰富,更配备了当世*为精良的步兵武器“夏塞波”步枪。俾斯麦、毛奇筹谋已久,拿破仑三世、巴赞各怀心事,法国一路溃败,从格拉沃罗特、色当的血腥战役,再到卢瓦尔河和巴黎的残暴收官,这场战争始于政治谋略,终于政治谋略。

经过普法战争,战败的法国经历了自我革新,共和观念深入民心;胜利的德意志,形式上实现了统一,然而其帝国体制只会推动军国主义集团的崛起,将德意志的发展同战争与扩张相联结。在作者看来,究竟谁赢得了普法战争,答案不像看起来那般简单。

目录

缩略词/插图目录/致谢
导言
章 普法战争的缘起
第二章 1870年军情
第三章 战争动员
第四章 维桑堡与斯皮克伦
第五章 弗罗埃斯克维莱战役
第六章 马斯拉图尔战役
第七章 格拉沃洛特战役
第八章 色当之路
第九章 色当战役
第十章 危机中的法兰西
第十一章 法兰西陷落
第十二章 和平
展开全部

节选

1870年时有两个普鲁士。一个是蒂奥多·冯塔纳(Theodor Fontane)的《勃兰登堡漫游记》(Rambles through the Brandenburg March)中的普鲁士,这是一部洋洋洒洒的四卷本游记,里面呈现的是一个刚刚从沼泽和森林当中显露的普鲁士,一个野蛮的普鲁士。“且不要指望像旅游(grand tour)那般舒服惬意”,冯塔纳在卷就揶揄说,那里只有“贫困、肮脏……没有现代文化的迹象”。在这个正在经历工业化的煤炭和钢铁的国度,火车仍然是奢侈品;只有大城市和大的城镇才会通火车。若要在普鲁士乡间穿行,必须租用马车(trap),但赶车人都是令人憎恶的乡民,他们会带着你兜圈子,在树林和溪流间穿来穿去,也许只是相邻的两个村庄之间的短短路途,也会收上一大笔钱,这些钱够你坐五个小时的火车从柏林到德累斯顿了。1870年的普鲁士仍然是“未开垦的蛮荒之地”,满是泥塘和松树,一直铺展到柏林的城门前。这的确是鼓荡着乡野之风的乡野之地。此时的维也纳人在谈到普鲁士人的时候,总是免不了高高在上的优越感,免不了嘲笑他们的北方表兄弟,说这些表兄弟“两条腿扎在《圣经》里,另两条腿扎在泥土里”。此时的普鲁士人仍然是愚笨之人,是福音派的庸俗之人,这样的结论,即便是蒂奥多·冯塔纳这样的伟大爱国者也是难以回避的。

作者简介

杰弗里·瓦夫罗(Geoffrey Wawro),毕业于耶鲁大学。目前担任北德州大学军事史中心主任,主攻战略研究。著有《普奥战争》(The Austro-Prussian War)、《欧洲的战争与社会,1792-1914》(War and Society in Europe, 1792-1914)、《哈布斯堡的灭亡》(A Mad Catastrophe)等。他所获奖项众多,其中就包括了奥地利文化研究院的大奖以及军事历史学会的蒙卡多大奖。他还是历史频道“精装历史”节目的主持人,这档每周访谈节目的受访者均是一流史学家、政治家和新闻人士。



译者简介

林国荣,哲学博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