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艺术与精神20世纪80年代中国戏剧研究

艺术与精神20世纪80年代中国戏剧研究

1星价 ¥12.5 (3.2折)
2星价¥12.1 定价¥39.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612613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21
  • 出版时间:2013-07-01
  • 条形码:9787516126134 ; 978-7-5161-2613-4

本书特色

  《艺术与精神:20世纪80年代中国戏剧研究》以人与精神为切入点,以戏剧艺术实践为经、戏剧文本创作为纬,通过20世纪80年代戏剧的宏观反思和微观透视,凸显80年代戏剧的艺术精神:艺术,使人成为人:使人在精神解放的路途中不断寻回自我生命本体,张扬生命的激情与活力。同时,《艺术与精神:20世纪80年代中国戏剧研究》深度阐释了中国20世纪80年代戏剧的特殊意义:在完成自身和艺术解放这个历史使命中戏剧精神的张扬,以及戏剧对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历史性担当:重点阐释了80年代戏剧在精神寻求中的三个阶段:在政治诉求中对解放的乌托邦幻想及其精神困境、在艺术探索中寻求精神解脱之路、在文化反思中回归精神主体与生命本体。

内容简介

本书以人与精神为切入点,以戏剧艺术实践为经、戏剧文本创作为纬,通过20世纪80年代戏剧的宏观反思和微观透视,凸显80年代戏剧的艺术精神:艺术,使人成为人;使人在精神解放的路途中不断寻回自我生命本体,张扬生命的激情与活力。同时,本书深度阐释了中国20世纪80年代戏剧的特殊意义:在完成自身和艺术解放这个历史使命中戏剧精神的张扬,以及戏剧对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历史性担当;重点阐释了80年代戏剧在精神寻求中的三个阶段:在政治诉求中对解放的乌托邦幻想及其精神困境、在艺术探索中寻求精神解脱之路、在文化反思中回归精神主体与生命本体。

目录

绪论
一 戏剧:人类精神的对话
二 百年中国话剧对精神的守护与疏离
三 20世纪80年代中国戏剧对精神解放的历史性担当
四 20世纪80年代中国戏剧的研究现状与本书研究思路
上编 思潮论:20世纪80年代戏剧对精神解放的历史性担当
**章 20世纪80年代文化语境中的中国戏剧
**节 “没有止境”的“思想解放”思潮
第二节 艺术“合法性”身份的确立
第三节 知识分子立场及其思想资源
第二章 思想解放的精神诉求及其困境
**节 主流意识形态的运行模式与谋略
第二节 思想交锋与话语转换
一 关于剧作《假如我是真的》的争论
二 1982年京沪导演座谈会:激越的乌托邦情怀
三 《wm(我们)》风波:“具体化了的历史”
第三节 争议背后的思想潜流
一 “清除精神污染”及对《爱,在我们心里》的批判
二 争议背后的思想潜流
第四节 20世纪80年代早期创作的内在矛盾
一 矛盾之一:思想僵化与精神解放的纠葛
二 矛盾之二:创作主体的遁入与逸出
三 矛盾之三:惯性、惰性与超越性
第三章 去政治化与本体回归
**节 “戏剧观大讨论”(上):追寻“根本”的思路与迷惑
一 为戏剧“正名”:“大讨论”的缘起
二 对“大讨论”的反思
第二节 “戏剧观大讨论”(下):“戏剧观”:概念的多重衍生
一 异化的概念:“形式”抑或“通向心灵的途径”
二 质疑性概念:祛魅与赋魅之间的裂痕
三 潜在概念:剧场性
第三节 观众与剧场:“《搭错车》现象”的阐释与分析
一 现象的出现
二 意义及影响
第四章 越界:寻求解脱之路
**节 戏剧探索:“书写戏剧激情”
一 “85新潮”
二 “二度”“西化”中的中国戏剧
三 精神的高蹈
第二节 心灵图像的审美解放
第三节 先锋性与“戏剧的歧途”
第四节 精神焦虑与时代的内在冲突

下编 剧作论:创作主体的精神取向及其限度
第五章 创伤记忆的戏剧演绎
**节 作品何以获得“时间的青睐”
第二节 跨过创伤记忆的门槛
第三节 《荒原与人》:“铁变成了钢”
一 诗人戏剧家的生命激情
二 感性诗美与理性哲思的交融
三 诗意之美的戏剧转化
第四节 戏剧中的疯癫隐喻
第六章 爱情话语的审美转换
**节 戏剧中“爱情的位置”
第二节 道德伦理与精神之爱
第三节 性的迷茫与性别困惑
第四节 复调式爱情及其超越
第七章 文化风俗的对象化
**节 京味戏剧:魅力与痼疾
一 风俗:折磨与抚慰
二 北京人艺:“骆驼坦步”
第二节 海派戏剧:吸纳与交融
一 时尚与趣味
二 拆解与重构
第三节 关东戏剧:民间文化与关东风情
一 日神崇拜与理想情怀
二 土野文化与关东风情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当代历史发展关键的转折时期,也是中国当代戏剧艺术转折关键的十年。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张荔编著的《艺术与精神——20世纪80年代中国戏剧研究》以人与精神为切入点,以戏剧艺术家的艺术实践为经,以文本为纬,深度阐释80年代戏剧的特殊意义:在完成自身和艺术解放这个历史使命中戏剧精神的张扬,以及戏剧对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历史性担当。本书稿通过对20世纪80年代戏剧的宏观反思和微观透视,凸显了80年代戏剧的艺术精神:艺术,使人成为人;使人在精神解放的路途中不断寻回自我生命本体,张扬生命的激情与活力。多年来我国戏剧方面高水准的论著很少,本书稿有较有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

作者简介

  张荔,沈阳师范大学延松剧场艺术研究所教授。先后就读于吉林师范学院中文系、吉林大学文学院和中国传媒大学影视学院,分别获得汉语言文学学士学位、中国现代文学硕士学位和戏剧戏曲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戏剧艺术和中国现代文学与文化:主讲中国现当代文学和戏剧理论等课程。曾出版专著《梦与醒的边界:徐志摩的女性世界》(河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云深不知处:黄健中的艺术与人生》(河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主编《风急天高:黄健中导演手记》(作家出版社2001年版)、《笑笑傲傲365——央视版电视连续剧<笑傲江湖>拍摄写真》(作家出版社2001年版:香港商星卫传播有限公司台湾分公司2001年版)。在《鲁迅研究月刊》、《文艺争鸣》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2009年在“中德文化交流年”开幕式演出的王延松“新解读”德国经典剧作《莱昂瑟与莱娜》中任文学编辑:2010年在王延松“新解读”《原野》精编英文版赴美演出项目中任排练统筹:2011年在澳门第八届华人戏剧节王延松导演的话剧《弥留之际》中任排练统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