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代中国和谐稳定-当代中国调查报告之一

当代中国和谐稳定-当代中国调查报告之一

1星价 ¥44.3 (7.5折)
2星价¥44.3 定价¥5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974834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427
  • 出版时间:2013-09-01
  • 条形码:9787509748343 ; 978-7-5097-4834-3

本书特色

《当代中国和谐稳定(当代中国调查报告)》由李培林、陈光金、张翼、李炜著,全书共十一章,内容包括:宏观背景、分析框架和调查方法;当前社会发展的基本状况;社会和谐稳定认识的影响因素分析;收入与财富分配;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的变化;社会分层、人力资本与收入不平等等。

内容简介

  这套《当代中国调查报告》丛书,是基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全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cass)而撰写的,每次调查的主题,也成为研究的主题。基于2006年、2008年和2011年的全国调查,已经分别撰写出版了《当代中国和谐稳定》《当代中国民生》《当代中国城市化及其影响》。2013年的调查即将开始,它以中国梦为主题。十几年后,当我们用10本著作记录分析了20年的社会巨变时,可能才更能理解这种大规模调查数据的意义,这是我们从来没有过的一种历史发展轨迹的记述。

目录


导论和谐社会建设是新的伟大实践
 一 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新特征、新问题
 二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新进展
 三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体系
 四 可供借鉴的西方社会建设理论
 五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构建和谐社会
 六 加快社会体制改革的思路
**章 宏观背景、分析框架和调查方法
 一 社会结构变动:宏观背景
 二 社会和谐稳定的基本分析框架
 三 调查方法与数据说明
第二章 当前社会发展的基本状况
 一 社会和谐稳定的总体判断
 二 财富分配和消费差距问题
 三 生活压力和社会问题
 四 公平感、阶层认同和冲突感知
 五 公共产品供给与社会支持网络
 六 社会价值整合面临挑战
第三章 社会和谐稳定认识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 方法与变量
 二 社会和谐稳定认识影响因素分析
 三 个人和家庭生活感受影响因素分析
 四 安全感、公平感、冲突感影响因素分析
 五 政府工作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六 结论和讨论
第四章 收入与财富分配
 一 从平均主义到分配差距过大:文献回顾
 二 收入的分配、构成与差距
 三 家庭财产的分配、构成与差距
 四 收入和财产分配差距的构成
 五 结论、讨论与政策建议
第五章 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的变化
 一 中国现阶段阶级阶层结构的几种描述
 二 阶级阶层结构分析范式
 三 中国当前阶级阶层结构测量
 四 中国各阶级阶层的社会态度
 五 结论和讨论
第六章 社会分层、人力资本与收入不平等
 一 收入不平等的研究背景
 二 收入在阶级阶层中的分布
 三 各阶级阶层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
 四 人力资本、阶级位置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五 研究结论与政策性建议
第七章 中产阶层的规模、认同和社会态度
 一 中产阶层的概念
 二 中产阶层的界定、测量和规模
 三 社会中层的认同及其影响因素 
 四 中产阶层社会态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五 结论和讨论
第八章 中产阶层的力量和政治态度
 一 中产阶层是“稳定器”还是“变革器” 
 二 新中产阶层与老中产阶层
 三 中产阶层的政治态度
 四 社会中层的认同及其影响因素
 五 结论和讨论
第九章 农民工的经济地位和社会态度
 一 农民工的经济地位:收入、劳动时间和社会保障
 二 农民工的社会态度
 三 对农民工具有的积极社会态度的解释
 四 结论和讨论
第十章 贫困群体分析
 一 问题与方法
 二 贫困群体的识别与规模
 三 城乡贫困的深度、强度与扶贫力度
 四 城乡贫困人口的特征与贫困影响因素
 五 结论和讨论
第十一章 利益矛盾和冲突
 一 利益冲突认知及其影响因素
 二 利益冲突意识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
 三 社会群体间的利益分化和冲突
 四 社会群体利益冲突的事件分析
 五 结论和讨论
结语 主要发现和政策建议
 一 研究的主要发现和基本结论
 二 促进社会和谐的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调查问卷
索引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当代中国和谐稳定(当代中国调查报告)》由李培林、陈光金、张翼、李炜著,全书共十一章,内容包括:宏观背景、分析框架和调查方法;当前社会发展的基本状况;社会和谐稳定认识的影响因素分析;收入与财富分配;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的变化;社会分层、人力资本与收入不平等等。

作者简介

  李培林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兼社会学研究所所长。主要著作有:“社会转型与中国经验”“和谐社会十讲”“村落的终结"“另一只看不见的手:社会结构转型”“李培林自选集”“生活和文本中的社会学"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