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436953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87
  • 出版时间:2013-08-01
  • 条形码:9787504369536 ; 978-7-5043-6953-6

本书特色

刘利群等主编的《媒介与女性研究教程(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系列教材)》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女性”教席主持人刘利群教授及其科研与教学团队成员共同智慧的结晶。全书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媒介与女性研究的学术定位、理论、方法与研究史,介绍了西方媒介与女性研究的前沿问题以及中国媒介与女性研究的本土问题,展现了教席科研团队整体的研究视角与阶段性研究成果,具有相当的权威性和领先性。

内容简介

  《媒介与女性研究教程(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系列教材)》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女性”教席主持人刘利群教授及其科研与教学团队成员共同智慧的结晶。全书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媒介与女性研究的学术定位、理论、方法与研究史,介绍了西方媒介与女性研究的前沿问题以及中国媒介与女性研究的本土问题,展现了教席科研团队整体的研究视角与阶段性研究成果,具有相当的权威性和领先性。

目录


**章  “媒介与女性研究”概述
  **节  媒介与女性研究的研究对象
    一、媒介与女性研究的源起
    二、媒介与女性研究的热点与难点
    三、媒介与女性研究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第二节  媒介与女性研究的特点
    一、实践性
    二、批判性
    三、国际性
    四、本土性
  第三节  媒介与女性研究的现实考量
    一、女性媒介工作者遭遇玻璃天花板
    二、媒介从业人员缺乏社会性别意识
    三、媒介对性别呈现具有刻板印象
  第四节  媒介与女性研究的重要问题
    一、理论的本土化问题
    二、研究的系统化问题
    三、实践的主流化问题
第二章  媒介与女性研究的理论
  **节  媒介与女性研究的核心概念“社会性别”  
    一、“社会性别”的内涵
    二、社会性别视角的媒介应用  
    三、本节小结
  第二节  媒介与女性研究理论的两种范式
    一、范式分类的依据
    二、“女权主义媒介研究”的范式:以社会性别为理论主体
    三、“媒介与性别研究”的范式:以媒介和传播学研究为理论主体
    四、本节小结
  第三节  媒介与女性研究理论构成的三个主要层次
    一、适用于阐释传播现象与规律的女权主义理论
    二、倡导性别视角与女性话语的传播学理论
    三、其他社会科学理论:以性别分层理论和性别公正理论为例
    四、本节小结
第三章  媒介与女性研究方法
  **节  女性主义关于社会科学研究的新主张
    一、女性主义对主流/传统社会科学研究的批判
    二、女性主义关于社会科学研究的新主张
    三、我国媒介与女性研究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问题
  第二节  研究的几组范畴
    一、应然与实然
    二、思辨研究与实证研究
    三、归纳与演绎
    四、个案式样解释与通则式解释
  第三节  媒介与女性研究方法的类型
    一、定性研究
    二、调查法
    三、实验法
    四、非介入性研究
    五、行动研究
  第四节  研究的过程与研究报告的撰写
    一、研究的过程
    二、研究报告的撰写
第四章  媒介与女性研究的历史
  **节  媒介与女性研究的学术源流
    一、女性研究的发展
    二、女性研究的代表性著作
    三、传播研究中的性别视角
  第二节  媒介与女性研究的历史发展
    一、媒介与女性研究的兴起
    二、媒介与女性研究的代表作品
  第三节  中国的媒介与女性研究
    一、中国的媒介与女性研究
    二、媒介与女性研究学科建设概况
第五章  西方媒介与女性研究的前沿问题
  **节  媒介对女性政治人物的再现
    一、西方女性政治参与的历史及现状
    二、媒介对女性政治人物的再现
    三、媒体对2008年美国女性总统候选人报道研究
  第二节  新媒体与女性研究
    一、赛博女性主义
    二、赛博空间中的社会性别与性别鸿沟
    三、社交媒体与女性研究及研究案例
  第三节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媒介与儿童研究
    一、西方媒介与儿童研究历史简介
    二、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媒介对儿童的影响
    三、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媒介与儿童研究案例
第六章  中国的媒介与女性研究
  **节  中国的媒介与女性研究的本土问题
    一、中国的性别政策传播
    二、中国的媒介与女性研究的本土问题
  第二节  现代中国的媒介与女性的观念
    一、现代中国的媒介与女性的历史观照
    二、性别制造:现代中国的媒介与女性的研究视角
  第三节    中国的媒介与女性的社会应用
    一、“剩女”的定义
    二、“剩女”的形成原因
    三、“剩女”的性别传播偏向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系列教材:媒介与女性研究教程》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刘利群,女,博士,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女性教席主持人。现任该校国际传播学院院长、媒介与女性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向包括新闻学、媒介与性别、西方广播电视等。主要著作有:《社会性别与媒介传播》、《网络传播与新闻媒体》、《独立制片——从构思到发行的全程指导》、《组织传播——平衡创造性和约束》、《国际传播——全球都市的历史、;中突及控制》等。   张敬婕,曾用名张京,1979年生于北京。工作于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女性研究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媒介与女性”教席。中国法学会反家暴网络成员。致力于传媒、性别与文化的研究与教学。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