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1411120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72
  • 出版时间:2014-01-01
  • 条形码:9787114111204 ; 978-7-114-11120-4

本书特色

    根据原交通部交公路发[2006]190号文《关于下达2006年度公路工程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的要求,由中交路桥技术有限公司承担《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 004—89)(以下简称“原规范”)的修订工作。     本次规范修订在总结近年来工程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的基础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的要求和《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l8306--2001)的规定,对原规范进行了系统的修订,期间广泛征求了业内外有关单位和专家的意见,同时适当吸取了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的抗震经验。     修订后,本规范由九章、一个附录构成,主要内容包括基本规定、地基和基础、桥梁、隧道、挡土墙、路基、涵洞等的抗震要求。较原规范变化主要有:     1.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l8306--2001)的有关规定,修改了地震作用的表述方法,用地震动参数代替地震基本烈度作为表征地震作用的主要形式。     2.增加了“基本规定”章,对公路工程抗震设防目标、设防标准、地震作用、抗震设计的要求及基本的抗震措施做出了系统的要求,突出了“概念设计”的理念。     3.调整了公路工程构筑物的抗震重要性分类和设防标准的规定,提出了对于生命线工程和有特殊要求的工程,可以结合具体情况适当提高抗震设防等级的要求。     4.增加了液化土的判别及处治措施的内容。     5.提出了桥梁两水平设防的设计要求和方法,增加了桥梁延性设计和减隔震设计的基本要求。     6.增加了一些成功的抗震设防措施,并尽量使其与地震作用相对应,提高规范的可操作性。

内容简介

根据原交通部交公路发[2006]190号文《关于下达2006年度公路工程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的要求,由中交路桥技术有限公司承担《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 004—89)(以下简称“原规范”)的修订工作。 本次规范修订在总结近年来工程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的基础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的要求和《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l8306--2001)的规定,对原规范进行了系统的修订,期间广泛征求了业内外有关单位和专家的意见,同时适当吸取了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的抗震经验。 修订后,本规范由九章、一个附录构成,主要内容包括基本规定、地基和基础、桥梁、隧道、挡土墙、路基、涵洞等的抗震要求。较原规范变化主要有: 1.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l8306--2001)的有关规定,修改了地震作用的表述方法,用地震动参数代替地震基本烈度作为表征地震作用的主要形式。 2.增加了“基本规定”章,对公路工程抗震设防目标、设防标准、地震作用、抗震设计的要求及基本的抗震措施做出了系统的要求,突出了“概念设计”的理念。 3.调整了公路工程构筑物的抗震重要性分类和设防标准的规定,提出了对于生命线工程和有特殊要求的工程,可以结合具体情况适当提高抗震设防等级的要求。 4.增加了液化土的判别及处治措施的内容。 5.提出了桥梁两水平设防的设计要求和方法,增加了桥梁延性设计和减隔震设计的基本要求。 6.增加了一些成功的抗震设防措施,并尽量使其与地震作用相对应,提高规范的可操作性。

目录

1总则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2符号
3基本规定
3.1桥梁工程抗震设防标准
3.2其他公路工程构筑物抗震设防标准
3.3地震作用
3.4作用效应组合
3.5抗震设计
3.6抗震措施
4地基和基础
4.1一般规定
4.2天然地基抗震承载力
4.3液化地基
4.4桩基础
5桥梁
5.1一般规定
5.2设计加速度反应谱
5.3设计地震动时程
5.4抗震设计
5.5强度和变形验算
5.6抗震措施
6隧道
6.1一般规定
6.2强度和稳定性验算
6.3抗震措施
7挡土墙
7.1一般规定
7.2强度和稳定性验算
7.3抗震措施
8路基
8.1一般规定
8.2抗震稳定性验算
8.3抗震措施
9涵洞
附录a地震土压力计算
本规范用词用语说明
附件《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b02—2013)条文说明
1总则
3基本规定
4地基和基础
5桥梁
6隧道
7挡土墙
8路基

展开全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