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司城的文化景观-永顺老司城遗址核心区域景观生态学研究

包邮土司城的文化景观-永顺老司城遗址核心区域景观生态学研究

¥22.6 (5.4折) ?
1星价 ¥22.6
2星价¥22.6 定价¥42.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513096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30
  • 出版时间:2013-12-01
  • 条形码:9787105130962 ; 978-7-105-13096-2

本书特色

永顺老司城,位于湘西永顺县城东约19公里处的灵溪镇司城村,本名福石城,因是永顺彭氏土司王朝统治的古都,俗称为司城或老司城。永顺彭氏土司自五代后梁开平四年(910)彭瑊成为溪州刺史开始,历经五代、宋、元、明、清,到清雍正六年(1728)“改土归流”止,历时818年,连绵不绝,世袭28代,共35位土司王,其鼎盛时期辖20州。这种持续不断的长期有效统治,在土司历史上绝无仅有,而且老司城规模之大、繁荣之盛、存时之久亦为各地土司所罕见。史书有“城内三千户,城外八百家”,“五溪之巨镇,百里之边城”的记载。清代贡生彭施铎曾作《竹枝词》赞“福司城中锦作窝,土王官畔水生波,红灯万盏人千叠,一片缠绵摆手歌”,从中可见老司城昔日的繁盛与辉煌。

内容简介

永顺老司城,位于湘西永顺县城东约19公里处的灵溪镇司城村,本名福石城,因是永顺彭氏土司王朝统治的古都,俗称为司城或老司城。永顺彭氏土司自五代后梁开平四年(910)彭瑊成为溪州刺史开始,历经五代、宋、元、明、清,到清雍正六年(1728)“改土归流”止,历时818年,连绵不绝,世袭28代,共35位土司王,其鼎盛时期辖20州。这种持续不断的长期有效统治,在土司历史上绝无仅有,而且老司城规模之大、繁荣之盛、存时之久亦为各地土司所罕见。史书有“城内三千户,城外八百家”,“五溪之巨镇,百里之边城”的记载。清代贡生彭施铎曾作《竹枝词》赞“福司城中锦作窝,土王官畔水生波,红灯万盏人千叠,一片缠绵摆手歌”,从中可见老司城昔日的繁盛与辉煌。

目录

**章 老司城遗址“选址”的文化意蕴
 **节 老司城遗址土司文化遗产内涵
  一、老司城遗址景观捕述
  二、老司城土司文化内涵
 第二节 五方观念与老司城遗址的空间镶嵌
  一、老司城遗址的景观格局
  二、老司城遗址景观布局中的风水观念
  三、“万马归朝”的文化想象
第二章 老司城遗址“圣界”与“俗界”的景观文化
 **节 老司城遗址“圣界”景观建构与文化呈现
  一、老刊城遗址“圣界”的景观建构
  二、老司城遗址“圣界”景观的文化呈现
 第二节 老司城遗址“俗界”的建构与文化呈现
  一、老司城遗址“俗界”主要景观分布
  二、老司城遗址“俗界”景观的文化呈现
  三、老司城遗址“俗界”景观布局文化分析
第三章 老司城遗址“公共空间”的景观生态与人文建构
 **节 老司城遗址公共空间景观呈现
 第二节 老司城遗址公共空间景观文化建构
  一、老司城遗址宗教公共空问——民众心声愿望的表达
  二、老司城遗址经济公共空问——地方社会的互为关联
  一、老司城遗址文化公共空问——神圣与世俗并存
  四、老司城遗址休闲公共空问——上司处理政务的姻亲模式
  五、老司城遗址行政公共空问——国家与地方治理的整合
 第三节 老司城遗址公共空间景观布局的意象表达
  一、依就水的山水意象
  二、因地制宜的生态意象
  三、家国同构的宗族意象
  四、强调风水的趋吉意象
第四章 老司城遗址的军事防御体系
 **节 老司城遗址“负险而居”的选址理念
  一、老司城被确立为治所的背景
  二、老司城遗址“负险而居”理念解析
 第二节 以山为城、即水为池的军事防御体系
  一、老司城遗址地形地貌特征
  二、老司城遗址及周边河流分布状况
  三、老司城遗址军事防御体系建构
 第三节 老司城遗址军事防御体系的运行
  一、负险而居,以险以胜的军事防御体系
  二、择要而防的防御格局的建构
  三、运转顺畅的古道、河流交通体系的军事防御功能的发挥
第五章 风水观念中的老司城遗址山水的造型与景观培植
第六章 老司城遗址山水景观的文化阐释
第七章 老司城遗址与土司辖地的尺度效应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田红(1974-),女,土家族,湖南吉首市人,吉首大学师范学院副教授,硕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生态民族学研究,主讲《生态民族学》、《地方性知识的保护与开发》等课程。主持教育部课题1项,省级课题5项;发表论文30多篇。专著《本土生态知识引论》(合著)获得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获湘西州“科技兴州先进个人”称号,湘西州“132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才。   石群勇(1966-),女,苗族,湖南保靖人,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吉首大学师范学院副院长,凤凰山江苗族博物馆副馆长,北京师范大学访问学者。近年来,潜心于民族文化保护实践及民族文化研究工作,先后在《中央民族大学学报》、《民族文学研究》、《青海民族研究》等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2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级科研项目5项。   罗康隆(1965-),男,贵州天柱人,博士,研究员。2009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对象,2011年聘为湖北省“楚天学者”讲座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有生态人类学和生态环境史等方面。中山大学人类学民族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西南民族学会副会长,中国生态环境人类学专业委员会主席。主持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社会经济发展署项目1项,组织美国福特基金项目1项等。先后出版了《族际关系论》等7部学术著作,主编四套丛书,在《民族研究》、《世界民族》、《JournalofResourcesancEcology》等专业刊物上发表民族学、人类学、资源环境学系列论文130余篇,其中50余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高等院校文科文摘》和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复印。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