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隋唐佛教史

隋唐佛教史

1星价 ¥37.0 (4.3折)
2星价¥36.1 定价¥86.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614198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491
  • 出版时间:2014-05-01
  • 条形码:9787516141984 ; 978-7-5161-4198-4

本书特色

杨曾文所著的《隋唐佛教史》分为两编。**编是写隋朝佛教,由两章组成:**章写隋朝社会和佛教,着重介绍隋朝的社会及佛教政策、佛教概况、僧官制度、佛经翻译和经录、佛学研究;第二章写隋代的佛教宗派,对天台宗、三论宗和三阶教作介绍。第二编写唐朝佛教,也分两章:**章写唐朝社会和佛教,介绍唐王朝的宗教政策和佛教,对唐初佛、道二教的争论、武则天称帝与扶植佛教、唐朝僧尼制度、唐武宗灭佛、佛经翻译及佛教著作等作介绍;第二章写唐代佛教宗派,对法相宗、律宗、净土宗、华严宗、禅宗的成立和早期发展、禅门五宗中的临济宗、沩仰宗、曹洞宗等进行介绍。

内容简介

本书分隋朝佛教、唐朝佛教两编。隋朝编有两章:一、隋朝社会和佛教,介绍隋朝社会及佛教政策、佛教概况、僧官制度、佛经翻译和经录、佛学研究;二、隋代佛教宗派,介绍天台宗、三论宗、三阶教。唐朝编也两章:一、唐朝社会和佛教,介绍唐朝宗教政策和佛教、唐初佛道二教争论、武则天与佛教、僧尼制度、唐武宗灭佛、佛经翻译及佛教著作等;二、唐代佛教宗派,对法相宗、律宗、净土宗、华严宗、禅宗成立和早期发展、禅门五宗中临济宗、沩仰宗、曹洞宗等进行介绍。

目录

序 **编 隋朝佛教 **章隋朝社会和佛教 **节统一的隋王朝和佛教 一 实现南北统一的隋王朝 二 隋文帝兴隆佛法 三 隋炀帝与佛教 四 隋朝的僧官制度 第二节隋朝的译经和经录 一 佛经翻译 二佛教经录 (一)法经等人编《众经目录》 (二)彦琮等人编《众经目录》 (三)费长房编《历代三宝记》 第三节隋朝著名学僧及其研究和弘法活动 一 隋朝奖励佛教义学及在长安的学僧组织 二 隋朝的著名学僧及其佛学成就 (一)帝师昙延 (二)地论学者净影慧远及其著作、弟子 (三)游历南北的摄论学者昙迁及其著作 (四)将南方摄论唯识学传到北方的靖嵩及其著作 (五)宝山寺石窟的建造者灵裕 (六)彦琮及其论译经的《辩正论》和论佛儒的《通极论》 (七)“三国论师”僧粲 (八)《成实论》学者智脱 (九)《四分律》学者洪遵 第二章隋朝的佛教宗派 **节天台宗的创立 一 慧文、慧思和智额在天台宗祖统说中的地位 二 慧文及其“一心三智”理论的提出 三 慧思及其“心具染净”的心性论 (一)慧思的生平 (二)慧思的著作和思想 四 天台宗的真正创始人——智颉 (一)师承北齐慧思,以隋晋王杨广为外护 (二)智颛著述——天台三大部和五小部 第二节天台宗的教义 一 天台宗的判教论 (一)对一切佛经教义的总评述与分类——“判教” (二)南北朝时期“南三北七”的判教学说 (三)天台宗的判教理论——“五时八教” 二 天台宗的真理观——中道实相论 三 观心和一念三千、一心三观、一心三智 四 天台宗“性具善恶”的心性论 第三节三论宗的创立及其教义 一 “三论”的翻译和隋以前研究概况 二 吉藏的生平 三 吉藏的著作 (一)《三论玄义》,一卷 (二)《中观论疏》,简称《中论疏》,十卷,或析为二十卷 (三)《十二门论疏》,三卷 (四)《百论疏》,三卷 (五)《二谛义》,三卷 (六)《大乘玄论》,五卷 四 以弘扬中道不二思想为主旨的三论宗教义体系 (一)三论宗的判教学说 (二)般若空义与中道实相论 (三)二谛与所谓“四重二谛”论 (四)八不中道论 (五)二智与“无所得”境界 第四节三阶教的兴起和衰亡 一信行略传 二 三阶教的典籍和历代遭禁情况 三 三阶教的教义 (一)佛教的正、像、末三法和三阶教的末法观 (二)三阶与普法 (三)所谓“无尽藏” 第二编唐朝佛教 **章唐朝社会和佛教 **节唐王朝的宗教政策和佛教 一 唐王朝的盛衰及其文教政策 二 唐初傅奕奏请废佛和高祖下诏沙汰僧尼 三 唐太宗在战地立寺和超度阵亡将士 四 武则天称帝和佛教盛况 五 佛道先后问题 六 国家寺院 七 关于沙门致敬父母、君王问题 八 唐朝的僧官制度 九政府制定僧尼法规 十 佛骨崇拜和法门寺 十一 韩愈谏迎佛骨 十二 唐武宗灭佛 第二节唐朝的佛经翻译 一 玄奘西行求法和佛经翻译 (一)玄奘学历及其赴印求法的艰难历程 (二)在唐太宗、高宗直接支持下的玄奘译场 (三)玄奘所译主要佛典介绍 二 义净西行求法和佛经翻译 (一)出家学习佛法和渡海赴印求法 (二)义净的佛经翻译和著作 三 波颇、那提、地婆诃罗、实叉难陀和菩提流志的译经 (一)波颇 (二)那提 (三)地婆诃罗 (四)实叉难陀 (五)菩提流志 四 “开元三大士”善无畏、金刚智和不空的译经 (一)善无畏 (二)金刚智 (三)不空 第三节唐朝的佛教经录 一道宣及其《大序内典录》 二 《大唐东京大爱敬寺一切经论目录》和《古今译经图纪》 三 《大周刊定众经目录》 四 智升《开元释教录》和圆照《续开元释教录》 五 圆照《贞元释教录》 第四节唐朝的佛教史书著作 一 法琳及其《辩正论》 二 道宣《广弘明集》 (一)佛、道二教的论争 (二)朝廷废佛 (三)朝廷兴佛 (四)灵魂是灭还是不灭 三 道宣《续高僧传》 四 惠祥《弘赞法华传》和法藏《华严经传记》 (一)惠祥《弘赞法华传》 (二)法藏《华严经传记》 五 文谂撰《往生西方净土瑞应传》 六 禅宗史书《宝林传》 第二章唐朝的佛教宗派 **节法相宗 一 玄奘、窥基与法相宗 二 法相宗的判教论 三 法相宗的唯识理论 (二)三自性、三无性的理论 (三)“唯识五位”与“转依”、转识成智的解脱论 (四)五种姓论 第二节佛教戒律和唐代律宗 一 律的传译和戒律基本内容 (一)小乘四部律的传译和基本内容 (——)大乘戒律的传译和基本内容 二 中国律学体系,的创立——道宣的南山律宗 (一)道宣简历与著述 (二)道宣的四分律学 (三)道宣的判教论——化教和行教(或制教) (四)止持与作持——强调止恶与行善并重 (五)道宣的戒体论及其意义 (六)把小乘戒律纳入大乘佛教体系之中 三 相部宗与东塔宗 (一)法砺和相部宗 (二)怀素和东塔宗 第三节道绰、善导和唐代净土宗 一 道绰及其净土思想 (一)道绰生平 (二)《安乐集》的净土思想 二 善导的净土学说 (一)善导及其著作 (二)善导的净土思想 (三)善导的弟子怀感、怀恽 三 其他净土高僧:慧日、承远、法照、少康 第四节华严宗 一 华严五祖和华严宗 (一)祖杜顺 (二)祖智俨 (三)祖法藏——华严宗正式创始人 (四)祖澄观 (五)祖宗密 二 华严宗的基本教义 (一)华严宗“五教十宗”的判教论 (二)法藏的法界观 (三)澄观的四法界论 三 宗密的《原人论》 第五节禅宗的成立和早期发展 一 禅宗的成立二东山法门 (一)道信及其“入道安心”禅法 (二)弘忍及其“守心”禅法 二 神秀和北宗 (一)“两京法主,三帝门师”的神秀及其弟子普寂 (二)北宗的禅法 三 慧能和南宗 (一)慧能生平和北上求法历程 (二)曹溪传法和六祖地位的确立 (三)慧能的禅法思想 四 南宗的早期传播 (一)马祖道一和洪州宗 (二)石头希迁和石头宗 …… 主要参考书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杨曾文,1939年12月7日生于山东省即墨县,1964年9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专业,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有:《中国佛教史》第1-3卷(任继愈主编,共著)、《佛教的起源》、《日本佛教史》、《唐五代禅宗史》、《宋元禅宗史》、《中国佛教东传日本史》、《中国佛教史论》、《当代佛教与社会》、《佛教与中国历史文化》;主编并参与撰写《佛教文化面面观》、《当代佛教》、《日本近现代佛教史》、《中国佛教基础知识》;与日本源了圆合编《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佛教与中国历史文化·宗教卷》;校编《敦煌新本六祖坛经》、《神会和尚禅话录》;翻译《日本佛教史纲》(村上专精著)、《印度佛教史概说》(合译)。有论文230多篇、译文36多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