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分
不焦虑的女人:女人唯有放下:才能得到静心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静心的力量
在很多时候,我们都惯了以喧哗、噪杂驱散内心的寂寞,但同时我们却又忘记,内心的寂寞是永远无法驱散的,——如果我们学不会享受寂寞,在寂寞孤独中认识到沉静的力量,那么,无论我们身处何地何时,也依然彷如无根的飘萍,身无依靠、心无归宿。 可到底,我们还是可以有所依靠的,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灵,都能够找寻到一种终极的归宿,或许这与信仰无关,但一定与智慧相关。记得以前读《金刚经》时,里面说道:“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初次读时只觉得道理很是玄妙,但经过了人生中的四季轮转,尝过了命运赐予的苦辣酸甜,才算对这句经文了解到了一二却道不出个三四,只是觉得,任凭外境如何轮转变迁,唯有此一心是我们可以掌控的。只是,太多的人不懂得如何掌控,只是被自己那纷繁杂乱的心念困扰成一团。 或许,说“掌控”也不完全对。为何,我们不能与自己的心念和平共处?或者说,我们为何不能与自己好好地相处。很多时候,我们想知道的是该如何与这个世界、与他人相处,我们唯一忘记的便是自己。看起来,我们做的每一件事,吃饭穿衣、学习工作、恋爱结婚等等都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美好、活得更幸福,可到底,我们还是忘记了自己的那颗心。 太多的时候,我们容易沉陷在对过去的追悔中,又容易迷失在对未来的期待中。每一次追悔或期待,都会成为一条看不见的绳索,捆绑着我们的自心。 自心上的这种捆绑该如何挣脱?聪明的女人会这样问。但智慧的女人却从来不问别人,因为她们知道,自心上从来就没有任何缠缚,——这缠缚既是自己造成的,那也可以由自己解开。要解开这缠缚,就要先破除外相。《金刚经》五千余字,其实讲说的道理便是破除对外相的执著,进而破除心头的挂碍,然而这并非是解脱境界,真正的解脱大抵上应该是染净无分、红尘净土皆一般的那种状态吧。 没有执著,没有挂碍,心头留下的唯有一片空、静。这是一种沉寂的力量,自己不再与自己较真儿、作对,在一片寂静中,我们与自己达成了和解。从此,我们的身与心不再分离,我们与大千世界也是圆融一片。至少,我在读完《金刚经》之后会觉得它能带给自己这种力量。并且,我由衷地认为,女人需要这种静的力量。 在《不焦虑的女人》一书中,笔者写道:“世间最深厚的力量永远不是武力胁迫,而是谦卑温和。”静是一种力量,它总是在无声息处酝酿。当这种力量充盈心间时,我们不急不躁、不烦不恼,每一天都活得饱满充实又平和恬淡。我们于安静中体会生命怒放时的精彩,体会人生之盛大壮美。 《金刚经》所说的不执著,是要我们放下观念中的偏执和自心中的偏见。所谓执著,可以看作一个中性词,于生活态度来说,执著一点未必不好,如果这种执著能够带给我们无畏与勇气,那么存于心内未必就会成为挂碍。 我们必须领悟到的是,不论以何种态度面对人生,这生命都不过是一个自然流淌的过程。而我们的心念也不过是这过程中变化最快的那一个。既然过去心不可把握,未来心把握不住,那就好好地活在当下吧。过去的心念影响了现在,现在的心念又会影响到未来。因而,唯有当下这安宁静寂的心念才最难得,正因为它不动也不摇,所以在面对未来时才不畏亦不惧,而我们,终将会与那个爱纠结、爱焦虑、想不开的自己和解,比如在读完一段《金刚经》之后。 —— 此篇书评本人曾发在豆瓣网上,豆瓣id 妖精
- ISBN:9787504751454
- 装帧:80g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1cm
- 页数:264
- 出版时间:2014-05-01
- 条形码:9787504751454 ; 978-7-5047-5145-4
本书特色
【静心禅语】 无生无灭的境界,源自于无我之心; 自在自为的生活,是因为心无挂碍。 一旦心量洞开,人生中无处不精彩; 心灵上的缠缚,要靠般若智慧解开。 断妄想、破妄相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我们这今生今世百十年也只不过是一个很短的片段,短到只是那么一瞬间而已。但是,这百十年的人生对我们而言却是意义重大。在我们看来,这一生一世才是*真实、*确定的,纵然有前生后世,可到底今生今世才是我们更应该把握住的。 其实,我们不妨就把那前生后世当作是存在的吧,因为这样去想的话,我们就可以把心胸放开,放长远地去看,不论是前生还是今世,它们都是平等的。我们如今所做的事业是暂时的,我们爱的那个人也是如此。不论今生是贫富还是贵贱,一样都是暂时性的存在。如此去想,你还会对物质产生执着吗?你不执着,当下一刻心灵便从以往的桎梏中解脱出来。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 “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彼。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金刚经》第八品《依法出生分》) “须菩提,在你看来,如果有人用能够充满三千大千世界的七种珍宝,全部都用来布施,你觉得这个人因此获得的福德多不多呢?” 须菩提回答:“很多,世尊!为何这么说呢?因为这种世俗层面所说的福德,其实它们并非是根本上的福德,在世俗意义上,如来才说这福德很多。” “如果有人,能够信守这部经书,哪怕只是奉持其中的四句佛偈,并向他人宣说,那么这个人所得的福德果报,就比之前的那位要多得多。为什么呢?须菩提,因为所有的佛以及他们所具有的无上正等正觉法,都是从这部经书中发源。须菩提,所谓的佛法不过是一种方便法门,从根本上来说,其实并不存在绝对的佛法。” 《金刚经》五千余言,其实所讲的道理无非是让我们识破世间万事万物的“相”,打破心头妄念,熄灭心中烦恼。要想生活得自在安乐,不仅要从外部破除那个“相”,而且更要把内心的“妄念”给断除掉。如此,才能真正达至一种静心的状态,我们的生活才能真正地有所改变。 那么,《金刚经》是如何教给女性“破相”(破除外相,斩断烦恼)的智慧呢? 在《金刚经》里佛陀告诉须菩提,发无上正等正觉菩提心的人,要想降伏自己的妄心,就要先从破除“四相”开始,在前面,我们已经提到过多次了,因为破除对外相的执迷,这对我们来说真的很重要,这不仅需要对空性智慧有所领悟,而且还要有持之以恒、磨炼心性的意志。 这四相便是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菩萨在度化众生的时候,内心没有对这四种相状的执着念头,他们的心头自然也不会有什么烦恼生起。执着了“我相”,便生出对自己的执着,认为世上一切都该以自我为中心,认为唯有自己才是那真正度众生的人;执着了“人相”,便有了对“自己”与“他人”的分别,因为这样的分别,就会减少了那份慈悲和宽容;执着了“众生相”,就会在内心生起对众生贵贱高低的分别,这样就会产生傲慢的心理;执着了“寿者相”,就会产生希望通过救度众生而延长自身寿命、增加福德的想法,这其实是把原本无限的生命力和创造力降低到一个有限的程度。 所以,佛陀才一再告诉须菩提,要破除掉这四相,才算是真正地证悟到无上正等正觉。 有些女人,她们心头的妄想实在很多,因此控制欲也很强,烦恼随之增多,便难以静心安心地生活。她们恨不得天天都让爱人在她们的视线范围内活动,如果爱人一旦走出她们的视线,她们便会认为对方做了什么对不起自己的事情;她们也见不得有人背着她们交谈,她们总觉得那些人做出如此行为,一定对自己心怀不满,于是她看到那些人总是要摆出一副脸色来。 其实这些事情都是这些女人自己臆想出来的。这些臆想出来的画面却比现实生活更使她们身心烦乱。看看这多可笑啊!明明是不存在的事情,明明是自己想象出的画面,竟然能把自己搞得如此这般的心烦意乱。末了,为了安抚焦灼不安的心灵,还要到处找大师求教“安顿心灵的法则”。这难道不是一种颠倒的生活吗? “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 “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是故名阿那含。”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为着我、人、众生、寿者。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为**,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 (《金刚经》第九品《一相无相分》) “须菩提,你意下如何?你认为证得须陀洹果位的修行者,是否可以自认为已经证得须陀洹果位?” 须菩提说:“不可以,世尊!为什么呢?须陀洹的意思是入流,但实际上却没有什么可入的,不执着于色、声、香、味、触、法这六尘法界,因此才可以称作是须陀洹。” “须菩提,你意下如何?你认为证得斯陀含果位的修行者,是否可以自认为已经证得了斯陀含果位?” 须菩提说:“不可以,世尊!为什么呢?斯陀含的意思是一往来,但实际上又是无所往来的。心中没有了往来与否的分别,所以才能叫做斯陀含。” “须菩提,你意下如何?你认为证得阿那含果位的修行者,是否可以自认为已经证得了阿那含果位?” 须菩提回答说:“不可以,世尊!为什么呢?阿那含的意思是不来,但实际上又是无所不来的,心中没有来与不来的分别,所以才能叫做阿那含。” 佛陀继续问:“须菩提,你意下如何?你认为证得阿罗汉果位的修行者,是否可以自认为已经证得了阿罗汉的果位?” 须菩提说:“不可以,世尊!为什么呢?因为实际上没有什么法叫做阿罗汉。如果阿罗汉产生‘我已经证得阿罗汉果位’的想法,那么就会黏着于我相、人相、众生相和寿者相这些外相了。世尊,佛说我已经达到了寂然平等的无诤三昧境界,是修行*高的人,是彻底断绝了欲念的阿罗汉。但我自己不会认为自己已经证得了这样的境界,如果我自认为证得了阿罗汉果位,世尊就不会说我是处于寂静、乐于清静修行的阿罗汉了。正是因为须菩提已经彻底舍弃了分别执着的种种念头,也不执着于自己的一切功德,所以才把须菩提称作是乐于在寂静处的修行者。” 我们天天都在向别人求教“安心的法则”,但我们却忘记了自己脑中的妄念才是制造出混乱人生的“罪魁祸首”。我们始终达不到须菩提长老那样的修行境界——已经证得了阿罗汉果位,依然还能不执着于这个果位。可是,须菩提的这个果位也是他自己安心修行才证得的啊,而不是别的什么神灵“赐予”他的。 写到这里,我忽而想起一则禅宗故事,想必许多朋友也曾读过它吧。 在古时候,有位年轻僧人名叫慧可,他为了能得到菩提达摩的真传而在雪地里站立了好几天。这位僧人为了证明自己求道的决心,还挥刀砍断了一条手臂。菩提达摩终于被其感动,便问他有哪些困惑要解除。 慧可便说:“弟子我内心着实烦乱,日夜不宁,希望您能慈悲我,帮弟子安定这颗心。” “哦?那你就把这不安的心拿出来给我,我现在就让它变得安稳。”菩提达摩如是说道。 慧可当时是怎么想的,我们现代人实在难以想象出来,但我们可以猜想一下:他一定是满脸惊诧,然后小心翼翼地说:“我的心?我找不到它啊!” 那么菩提达摩又是如何回答的呢?根据历史上的记载,菩提达摩很平静地告诉慧可:“你看,我帮你把这颗心安好了。” “自心自度,不假外缘”便是由这里来的。有些女性其实本来是冰雪聪明之人,这个道理自然一点就通,当然,如果只是在道理上明白也算不错了,若能在现实生活中也能随处安稳自心,那更了不得啊!不过,我们只有先接受这个道理,想明白、想通透,才能在心上破除那些妄念,屏蔽一切妄想。心若一变,人生境界、生活境遇便有了极大的不同。 【静心禅语】 自心上的烦恼,只有自己解得开; 不对外界攀缘,心上自然无牵绊。 妄想颠倒的生活,无非是我们自作缠缚; 超越生死的束缚,彻悟世间的一切真相。 第二课 修心,先从观察情绪开始 不知道是哪位伟人说过这么一句话:“发脾气的女人是*丑陋的!”可见,女性*美丽的时刻应当是远离愤怒嗔恚、安住于平静之中时,此时自内心焕发出一种祥和喜悦的美丽,想来世上无人能对这样的美丽有抵抗力。 可是,我们生活在现实之中怎么可能没有脾气?我们又怎么可能时时刻刻都保持着好情绪呢?自然,这世间也有一类女性,她们能掌控自己的情绪,让自己保持着喜悦安乐,而一旦自己出现负面情绪时,总能及时觉察到并做出调整,让自己恢复到喜悦安乐的状态。 这样的女性无疑是智慧而幸福的。因那种时刻保持清醒的状态,她们在处理繁忙的事情、身处忙乱之中时也总会游刃有余,并且散发出女性独有的灵敏活力。 所以说,要想做一个静心、清心、时刻都安乐的女性,我们首先要从观察自己的情绪开始做起。当然,观察情绪还只是开始,观察情绪是为了时刻保持一种喜乐平和的心态,因了这样的心态,我们才能创造出更加美好幸福的人生。 是什么诱发你的不良情绪 首先,我们这里所说的“不良情绪”其实可以理解为“因无名而生的烦恼”。我们的各种烦恼无非是自心所生,同时又从自心而灭。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有很多,但根本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我执太重。 旁人说了一句什么话,你听后很心烦,因为这话让你觉得不顺耳;身边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你觉得郁闷,因为它给你的生活带来了困扰;爱人的某个举动,你看不惯,因为这不对你的心思…… 你希望世间的一切都能符合你的心意,可是,为什么世上的一切都一定要顺遂你的心愿呢?这没有道理呀!很明显,有这样的想法,也是“我执”太重的表现。 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然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 “不也,世尊!如来在然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 “须菩提!于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 “不也。世尊!何以故?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 “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于意云何?是身为大不?” 须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说非身,是名大身。” (《金刚经》第十品《庄严净土分》) 佛陀又问须菩提:“你现在意下如何?如来在往昔时在燃灯佛那里,是否得到了佛法呢?” “没有,世尊!如来以往在燃灯佛那里并没有得到佛法。” “须菩提,你现在是怎么想的?菩萨有没有让这个世界更加清净庄严?” “没有,世尊!为什么呢?因为所谓的庄严清净佛土,实际上如同虚幻中的事情,因为没有佛土等待菩萨去庄严,只是有这么一个名称,叫做‘庄严佛土’罢了。” 佛陀说:“所以,须菩提,诸位大菩萨都应该像这样生起清净心,不应该把心念执着在事物相状上,也不应该把心念执着在声、香、味、触、法这些外境上,菩萨应该对于存在的一切都不执着,他们的心念应该是自由流淌的。须菩提,比如有人的身体像世界上*高大的山,你意下如何?他的身体是不是真的很高大?” 须菩提说:“确实很高大,世尊!为什么呢?因为那是个虚幻的身子,只是有身体高大这样的名称而已。不过是个假借的说法,称之为身体高大罢了。” 不良情绪,或者说烦恼,是从我执而来。我执太重,那就只能永远生活在自己设置的牢笼里,而我们所偏执的,其实也不过是一个假相。说的直接些,我们的偏执,都是因为我们不明白,所谓的“自我”本来是个假相而已! 我们要做的就是从脑海中抹去那个假想的自己。所谓“我”,也不过是五蕴和合而成,是一个假名而已。正如《金刚经》中所说:“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 所谓的“心”,不管是清净心、平等心,还是慈悲心,那也都不过是个假名。当别人赞叹你有一颗慈悲心时,你当然可以很欢喜,但是也没有必要因为这句话而执迷。你一执迷,那慈悲心就没有了,就会生出那骄傲心和自负之心。 “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数,如是沙等恒河,于意云何?是诸恒河沙,宁为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 “须菩提!我今实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 佛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
内容简介
都说心里焦虑很普通,但这种心病的危害有多大,你知道吗?精神抑郁,情绪多变,浑身乏力,甚至对人生开始保有敌视的心态。也许你会说,这不过是生活压力大的表现。殊不知,您正在被焦虑烦恼重重围困,你的内心不得安宁,你的生活也难有快乐。对于一个女人来说,若是能放下妄念执着,顿悟生命的真谛,那么即便她身在烦恼中,也能保持心灵的自在自为,她的生命质量自然也要比寻常人高。若我们对《金刚经》有多了解,便会领悟到,时间纷纭万象,不过是因缘聚合、刹那生灭,其本意上是一种“空性”,也并非是生命的真相,因此我们没必要执着,更无须焦虑。
目录
不被外境干扰,靠的是智慧3
生活中,处处是道场10
所谓修行:专心做好眼前的事20
断妄想、破妄相29
第二课修心,先从观察情绪开始
是什么诱发你的不良情绪41
做智慧女人,从“观心”做起50
对治不良情绪,不要依靠别人56
第三课要静心,就要降伏心头杂念
用《金刚经》熄下妄念67
转念觉悟,这并不神奇82
杂念的源头,是你自己88
第四课以一颗慈悲心面对世界
唯有放下“我”,才能得到“静”99
用慈悲化解掉生活中的矛盾104
真正的慈悲,便是放下自我109
慈悲的力量,总是平和而温柔的115
第五课修行便是修一颗心
平等心:你与众生没什么两样120
放下分别,世间妙不可言126
不着外相,得无限安宁130
随心自在地过那本然的生活134
第六课面对压力,《金刚经》怎么说
让我们行走在无限可能性之中141
境随心转,这不是神话145
《金刚经》说,压力来自虚妄的念头150
重压之下,谁人能够“如如不动”154
第七课唯有正见,能够让你静心
正见,带你走出颠倒生活161
挣脱心灵的枷锁166
我们所依赖的,真的可依赖吗171
《金刚经》告诉你的人生实相174
第八课“静”的力量
纷乱世间,学会让自己静下来180
在任何时候,都要让自己学着平静182
放空心灵,你才会安静189
心不静,就意味着生活理不出头绪193
你所迷恋的,并不值得迷恋197
第九课《金刚经》的世界里没有焦虑
作为女人,你为何焦虑205
当你践行“不执着”时216
其实你可以没那么多压力222
第十课智慧女人,不会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心向菩提,一念成觉233
读懂《金刚经》,然后努力去践行236
心安处,便是大自在242
作者简介
静柏心然,原名:马超。淡然笑对世间的都市修行者,当初由于对佛学的喜爱,选择了佛教哲学作为研究生?进修专业。生活在尘世,自有一颗调心、治心的方法。现为专职作者,希望通过文字带给读者心灵的平和与安宁。
-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15.2¥38.0 -
哲学家的狗:一本让人捧腹大笑的超萌醒脑哲学书
¥15.9¥49.8 -
生活即是行动
¥19.2¥52.0 -
圣经的故事
¥19.1¥58.0 -
传习录
¥11.6¥55.0 -
周国平人文讲演录:人生和性爱的难题
¥13.9¥39.8 -
列宁全集4
¥3.8¥9.7 -
传习录:王阳明心即是理,知行合一
¥10.1¥36.0 -
心灵的平和之美
¥17.1¥45.0 -
知行合一:王阳明心学:升级图解版
¥14.3¥46.0 -
弗洛伊德论自我意识
¥14.1¥38.0 -
论语讲座
¥9.0¥23.0 -
哲学家们都在想什么
¥15.7¥49.0 -
谈修养
¥9.0¥20.0 -
昨日书林:道教史
¥12.2¥33.0 -
十力语要初续
¥10.3¥24.0 -
时间哲学简史
¥19.2¥52.0 -
沉思录
¥18.4¥49.8 -
穿越时空,与孔子对话
¥17.3¥48.0 -
哲学讲话-大家小书
¥23.8¥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