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
希特勒.永不消散的阴云?-德国历史学家之争
1980年代的德国,一场关于如何定性第三帝国及纳粹罪行的“德国历史学家之争”正在进行……
- ISBN:9787108036889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415
- 出版时间:2014-09-01
- 条形码:9787108036889 ; 978-7-108-03688-9
本书特色
1980年代,在当时的联邦德国发生了一场著名的争论,后来被称为“德国历史学家之争”。争论围绕纳粹罪行的独特性、如何评价第三帝国在德国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评价和书写历史等问题展开。参加争论的有著名哲学家哈贝马斯和德国一大批著名的历史学家,如恩斯特诺尔特等人。争论并不局限于学术圈和思想界,而是在德国的报纸、期刊等公共媒体上展开,因而在公众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并且在西方世界引起重视。参与论战的各方,虽然也有言辞激烈之处,但总体上而言,较好地遵守了学术讨论或者思想论争的基本规则,力争以逻辑力量阐明自己的观点,取得上风。
虽然这场争论没有明确的*终结论,但提出的问题是整个德国社会二战以后虽未明言却普遍关心的,参与争论的学者从历史和现实的多个角度进入,没有使用过多的学术语言,公众理解起来没有障碍,各方的观点也得到了充分的展开,各自的逻辑非常清晰,因此,对整个社会开放数十年以来的思想禁区,加深关于德意志第三帝国历史的思考,确认德国在历史和世界中的位置,有很大的推进作用。了解这场争论,中国的读者解读东亚的历史和自己的当代史,都很有借鉴作用。
内容简介
我们知道,把希特勒及其政权和作用评价得越高,德国社会就越能得到宽恕,这样带来的问题就是,我们往往把当下对于当时社会的看法当作阐释纳粹政权的主流观点。还简单断定其他人也持此看法。当希特勒下达屠杀犹太人的命令之时,那些接受了希特勒这一灭绝命令,并对其加以执行,或者仅仅就是对其加以容忍的人,就无法开脱自己的罪责。不论是单个个体,还是导致这一罪行的社会结构都无法逃脱罪责。
目录
2.没有历史的国度中的历史
3.不愿过去的过去
4.谴责与理解
5.一种损害赔偿方式
6.新的东部战线国家神话
7.暴政的时代
8.致《时代周刊))编辑的信,1986年8月1日
9.致《法兰克福汇报》编辑的信,1986年8月11日
10.致《法兰克福汇报》编辑的信,1986年8月16日
11.亏欠的记忆
12.致《法兰克福汇报》编辑的信,1986年9月6日
13.强加的糟糕实践
14.历史的道德
15.不可用斯大林和波尔布特抑制希特勒
16.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17.历史的猜谜图
18.寻找“遗失的历史”?
19.新的历史意识和对国家社会主义的相对化
20.在思想分歧之处
21.新的奥斯维辛谎言
22.特里尔第36届德国历史学家大会开幕演讲,1986年10月
23.在怀疑的统治下
24.致《明镜》编辑的信,198611.110月20日
25.被颠倒的是非
26.研究无禁区
27.论历史学的公用
28.永远在希特勒的阴影之下吗?
29.并非结语
30.化妆师们正在粉饰一种新的身份认同
31.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32.历史分量几何?
33.致《法兰克福汇报》编辑的信,1986年11月29日
34.致《法兰克福汇报》编辑的信,1986年11月29日
35.否认和遗忘都无法将我们从历史中解放
36.不能如此,也不允许如此
37.尤尔根·哈贝马斯、卡尔一海因茨·扬森和1986年的启蒙
38.纳粹统治——一种正常的暴政?
39.致《法兰克福汇报》编辑的信,1986年12月6日
40.唯有直面过去,我们才能自由
41.谁否认历史,谁就是背叛自己的国家
42.论“历史学家之争”
节选
3.不愿过去的过去
——一个可以写就、却无法发表的演说
在“不愿过去的过去”这一标题下所意指的,仅仅只能是德国人或者德国的那一段国家社会主义的历史。这一主题隐含着这样一种观点,一般来说每一段历史总要过去,而恰恰是这一不愿过去的过去,意味着一种完全的特例。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我们也不能将一般意义上历史的逝去看作是消失。比如说,拿破仑一世时代就一直在历史研究中被不断提及,奥古斯都时代同样也是如此。但很显然的,这些历史都没有给同时代人投下那种压抑感。正是因为如此,他们才可以任由历史学家们摆布。然而,*近赫尔曼·吕倍(HemannLube)指出,国家社会主义的历史与上述情况恰恰相反,它非但没有消逝或者衰弱下去,反而愈加鲜活、愈加充满力量一当然它的这一形象并非榜样形象,而是一个恐阼形象。这一段历史直接落户在当下,并如同一把行刑刀时刻高悬于当代人的头顶。非黑即白的形象
这一点并非偶然。联邦德国和西方国家越是坚定地朝着“福利社会”的方向发展,人们就越是讨厌第三帝国的形象以及其时刻准备充当战争牺牲者的意识形态,——“大炮代替黄油”是其准则;学校庆典时合唱队高唱的“我们的死亡是一场盛宴”(unserTodwirdeinFest)等埃达名言今天所有人都是思想上的和平主义者,但是他们却无法为自己找到一个稳妥的距离来看待第三帝国之好战。因为他们知道,两大强权一年到头的军备开销比希特勒1933年到1939年花费的还要多,于是一种根深蒂固的不安全感仍然梗在我们心里,它希望我们以明确的立场来谴责敌人,而不是一味陷在当下的混乱局势中。
这也适用于女性主义:在国家社会主义那里,“拥有男子气概的幻想”(Miinnlichkeitswahn)是一种充满挑衅的自我意识。但现在,人们倾向于否认和隐藏这种男子气概。这样,国家社会主义就成了当下敌人*后而十分显明的表现形式。我们越是清楚地强调,在当今世界政治格局中联邦德国至多只能扮演一个中等国家的角色,希特勒“统治世界”的要求在我们看来就越是匪夷所思——然而,其“无害性”依旧无法被证明,因此担忧在许多地方仍挥之不去,这种担忧虽然不会成为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理由,却可能成为其起点。而*重要的是,“*终解决”给我们留下的回忆使得过去无法成为过去,因为自从联邦德国通过立法使自己跻身人道国家的行列,大规模消灭数百万人生命的暴行就更显得不可思议。人们的怀疑就此产生了,而且难以计数的外国人也像德国人一样,过去不相信、现在也不会相信现在的这个“法律国家”与历史上的那个“军事国家”竟然是同一个国家。
德国人不想让过去挥之不去,并且希望在过去上画上“*后一笔”(SchluBstrich),让德国的过去看起来和其他民族的过去没有什么根本的不同,这难道仅仅是出于“军事国家”中极为常见的顽固不化吗?
这诸多论据和问题在我们面前竖起了一堵墙,挡住了我们持续不停地“讨论”国家社会主义的渴望。但是,在这诸多论据和问题中难道没有一个正确的核心吗?在此,我将举出这些论据和问题中的一部分,并提出一个我认为*具决定意义,并且能够终止各种“讨论”的“过错”的概念。它既非“*后一笔”,亦与不时烦扰我们的“摆脱”(Bewaltigung)无关。
恰恰是*经常以*消极视角提到“利益”的人,*无法容忍这样一个问题:在这不可过去的过去中,利益是否在其中扮演一定角色,如年轻一代与“父辈”不休斗争中的利益,或者是被迫害者后代所享有的永久特权地位的利益。
“德国人的罪责”这个话题故意忽略了与“犹太人的罪责”这个话题的相似性,后者曾是国家社会主义者的争论要点。由德国人发出的所有针对“德国人”的罪行指责都不是真诚的,因为控诉者没有将自己或其所代表的集团包括进来,并且实际上他们只是想给老对手以致命一击。
……
作者简介
哈贝马斯,德国哲学家,社会学家。批判学派的法兰克福学派的第二代旗手。1929年(己巳年)生于杜塞多夫,曾先后在哥廷根大学、苏黎世大学、波恩大学学习哲学、心理学、历史学、经济学等,并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题为《论谢林思想中的矛盾》
尤尔根·哈贝马斯(Jürgen Habermas,1929年6月18日—),是德国当代*重要的哲学家之一。历任海德堡大学教授、法兰克福大学教授、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所长以及德国马普协会生活世界研究所所长。1994年荣休。他同时也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中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的中坚人物。
由于思想庞杂而深刻,体系宏大而完备,哈贝马斯被公认是“当代*有影响力的思想家”,威尔比把他称作“当代的黑格尔”和“ 后工业革命的*伟大的哲学家。” ,在西方学术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
波斯帝国王位争夺战回忆录
¥23.8¥68.0 -
陌生人的需要
¥17.1¥45.0 -
马克思主义:赞成与反对
¥12.3¥35.0 -
(平装)二战战史
¥14.0¥45.0 -
毛泽东选集(普及本)(全四册)
¥60.8¥81.0 -
中国历代创业帝王
¥6.8¥25.0 -
毛泽东选集(全四册)
¥73.1¥97.5 -
中国政治二千年
¥9.6¥20.0 -
一臂之间-美国总统保镖回忆录
¥16.8¥48.0 -
大国的博弈-改变世界的一百八十天
¥11.2¥32.0 -
行省制度研究
¥11.7¥30.0 -
秘密访问-中美关系破冰亲历
¥10.6¥28.0 -
思想与社会
¥11.9¥27.0 -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
¥12.7¥23.0 -
朱镕基讲话实录-第一卷
¥15.7¥49.0 -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
¥11.7¥18.0 -
1793乾隆英使觐见记(九品)
¥11.7¥39.0 -
列宁全集·第八卷
¥6.8¥11.3 -
朱镕基讲话实录-第四卷
¥15.7¥49.0 -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29.9¥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