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合国集体安全制度改革问题研究

包邮联合国集体安全制度改革问题研究

¥28.0 (5.1折) ?
1星价 ¥28.0
2星价¥28.0 定价¥55.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612446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95
  • 出版时间:2014-01-01
  • 条形码:9787516124468 ; 978-7-5161-2446-8

内容简介

联合国集体安全制度在缔造之时就有着较为明显的缺陷,现时代更是难以适应新的国际安全情势,国际社会普遍性地认识到,只有改革才能使之充分发挥功能和效用。本文从国际法和国际政治的双重视角,对于情势断定的法律依据、决策机制、临时办法、制裁措施、武力行动等改革的核心问题,从阐述基本理论----分析缺陷----探讨现实困境----提出改革构想的思路进行了论述,*后分析了联合国集体安全制度改革与中国和平发展的交互影响。

目录

导论一 集体安全制度的思想理论二 联合国集体安全制度的法律体系三 联合国集体安全制度的困境四 联合国集体安全制度的改革**章 情势断定的改革**节 情势断定的法律困境一 第三十九条的不足二 安理会对第三十九条的扩大适用三 安理会扩大适用第三十九条的法律困境第二节 情势断定的法律规制一 规制情势断定的必要性二 建立情势断定的法律依据三 规制情势断定的政治与法律问题第二章 决策机制的改革**节 决策机制改革的政治与法律分析一 决策机构职权的划分二 决策模式的弊端三 改革安理会的内部动因四 改革安理会的外部动因第二节 决策机制改造的政治与法律问题一 扩大安理会的组成二 限制常任理事国的否决权三 改进安理会的运作机制四 发挥其他机构的辅助作用第三章 临时办法的改革**节 临时办法的理论分析一 临时办法的法律释义二 维持和平行动的临时办法性质第二节 维持和平行动的立法规制一 建立维持和平行动的法律制度二 规定维持和平行动的职权范围三 明确维持和平行动的管辖权四 建立资源募集的常规性法律制度五 规范区域组织的维持和平行动第四章 制裁措施的改革**节 联合国制裁制度的理论分析一 联合国制裁的法律释义二 联合国制裁的性质解析三 联合国制裁的实施方式四 联合国制裁的责任形式第二节 联合国制裁的实证考察一 制裁对象的选择存在着双重标准二 制裁决议的文本存在着模糊规定三 制裁实施的效果存在着消极效应第三节 联合国制裁措施的改制构想一 建立制裁决策的法律标准二 规定制裁实施的目标取向三 建立制裁实施的监评机制四 完善制裁制度的区域办法 第五章 武力行动的改革**节 安理会授权使用武力的法律规制一 安理会授权使用武力的法律依据问题二 安理会授权使用武力的实证考察三 对安理会授权使用武力进行规制的法律构想第二节 人道主义干涉的制度化一 人道主义干涉的合法性争议二 联合国人道主义干涉的法律问题三 人道主义干涉的价值四 人道主义干涉的制度化构想第三节 武力打击国际恐怖主义的法律控制一 武力打击国际恐怖主义的法律困境二 自卫权对武力打击国际恐怖主义的不适用性三 安理会授权武力打击国际恐怖主义的法律问题第四节 预先性自卫的法律管制一 预先性自卫权在理论上的分歧二 预先性自卫权在实践上的争议三 预先性自卫权在法律上的两难困境四 预先性自卫权实现管制的法律构想五 案例分析:2003年美国对伊拉克行使预先性自卫权第六章 联合国集体安全制度改革的中国视角**节 中国和平发展对联合国集体安全制度改革的影响一 中国和平发展战略的法律分析二 中国和平发展与国际法律秩序的互动三 中国和平发展对联合国集体安全制度改革的作用第二节 联合国集体安全制度改革对中国和平发展的影响一 联合国集体安全制度改革的基本走向二 联合国集体安全制度改革对中国和平发展的促进作用三 联合国集体安全制度改革对中国和平发展的制约作用结语一 联合国集体安全制度改革的前景探析二 联合国集体安全制度改革的中国考量参考文献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戴轶,1973年1月出生,湖北阳新县人,国际法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国际法、国际关系理论、国际组织的教学与研究。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