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1302867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15
- 出版时间:2014-10-01
- 条形码:9787513028677 ; 978-7-5130-2867-7
本书特色
本书基于专利文献从知识网络视角揭示专利技术主题的结构及变化。首先,在知识网络、知识计量基本理论及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建构了专利技术主题结构的理论基础,界定了专利技术主题的相关概念,阐释了专利技术主题结构的形成就是知识网络中的知识单元游离与重组的过程,分析了从技术术语到专利技术主题的形成机理,提出了专利技术主题结构分析的主要路径。在此基础上,构建起以技术术语共现矩阵与技术主题关联矩阵为手段,以知识单元的游离与重组为内容的专利技术主题结构的分析模型、计量指标和分析方法。其次,以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领域的专利文献为例,从专利文献的标题和摘要中抽取技术术语,并以余弦指数构建技术术语共现矩阵,利用卡龙的共词分析方法和原则,运用战略坐标分析方法从位置维度对专利技术主题象限结构进行静态和动态分析。专利技术主题象限结构的静态分析显示,核心专利技术主题不仅在技术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与其他专利技术主题之间具有交叉和融合的趋势。专利技术主题象限结构的动态分析,显示了专利技术主题结构的变迁与不同时段技术术语的共现关系和强度有着密切关联,由此可以有效地揭示某技术领域的研究内容和方向的变化。*后,应用同一专利文献数据,分别构建了专利技术主题的关联矩阵和*大外联度的技术术语共现矩阵,从关系维度对专利技术主题的关联结构和强链接结构进行静态和动态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中间中心度高的专利技术主题在知识网络中起着重要作用,与其他专利技术主题有交叉和融合的趋势;*大外联度的技术术语间的共现强度决定专利技术主题之间的强链接结构。不同时段专利技术主题的中间中心度和强链接的变化,表征了专利技术主题的继承与更新、新专利技术主题及新链接的形成、专利技术主题间链接强度的增强等。
内容简介
本书基于专利文献从知识网络视角揭示专利技术主题的结构及变化。首先,在知识网络、知识计量基本理论及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建构了专利技术主题结构的理论基础,界定了专利技术主题的相关概念,阐释了专利技术主题结构的形成就是知识网络中的知识单元游离与重组的过程,分析了从技术术语到专利技术主题的形成机理,提出了专利技术主题结构分析的主要路径。在此基础上,构建起以技术术语共现矩阵与技术主题关联矩阵为手段,以知识单元的游离与重组为内容的专利技术主题结构的分析模型、计量指标和分析方法。其次,以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领域的专利文献为例,从专利文献的标题和摘要中抽取技术术语,并以余弦指数构建技术术语共现矩阵,利用卡龙的共词分析方法和原则,运用战略坐标分析方法从位置维度对专利技术主题象限结构进行静态和动态分析。专利技术主题象限结构的静态分析显示,核心专利技术主题不仅在技术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与其他专利技术主题之间具有交叉和融合的趋势。专利技术主题象限结构的动态分析,显示了专利技术主题结构的变迁与不同时段技术术语的共现关系和强度有着密切关联,由此可以有效地揭示某技术领域的研究内容和方向的变化。*后,应用同一专利文献数据,分别构建了专利技术主题的关联矩阵和*大外联度的技术术语共现矩阵,从关系维度对专利技术主题的关联结构和强链接结构进行静态和动态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中间中心度高的专利技术主题在知识网络中起着重要作用,与其他专利技术主题有交叉和融合的趋势;*大外联度的技术术语间的共现强度决定专利技术主题之间的强链接结构。不同时段专利技术主题的中间中心度和强链接的变化,表征了专利技术主题的继承与更新、新专利技术主题及新链接的形成、专利技术主题间链接强度的增强等。
目录
**章 导论 **节 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二、问题的提出 三、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专利技术主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二、知识网络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文献计量研究 第三节 数据来源和主要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和标准化处理 二、主要研究方法 三、主要软件工具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主要内容、创新点 一、研究思路和基本框架 二、主要研究内容 三、创新点第二章 专利技术主题结构分析的理论基础和模型构建 **节 理论基础及相关概念 一、理论基础 二、相关概念 第二节 专利技术主题结构的形成机理和分析路径 一、专利技术主题结构的相关概念 二、专利技术主题结构形成的机理 三、专利技术主题结构分析的主要路径 第三节 专利技术主题结构分析模型、计量指标及方法 一、分析模型的建构 二、计量指标的选取 三、主要分析方法第三章 专利技术主题的象限结构分析 **节 专利技术主题的形成 一、技术术语共现矩阵 二、专利技术主题的生成方法 第二节 专利技术主题的指标计算 一、专利技术主题的新颖度和关注度的计算 二、专利技术主题的内联度和外联度的计算 第三节 专利技术主题象限结构的静态分析 一、新颖度和专注度视角的象限结构 二、内联度和外联度视角的象限结构 三、两种象限分布的比较 第四节 专利技术主题象限结构的动态分析 一、1994—2003时段的专利技术主题 二、2004—2005时段的专利技术主题 三、2006—2007时段的专利技术主题 四、2008—2010时段的专利技术主题 五、四个时段专利技术主题象限结构的比较 第五节 专利技术主题象限结构对专利研发的启示第四章 专利技术主题的关联结构分析 **节 专利技术主题的关联矩阵 一、专利技术主题的关联矩阵的构建步骤 二、专利技术主题的关联矩阵类型 第二节 专利技术主题关联结构的可视化分析 一、1994—2010时段的专利技术主题 二、1994—2003时段的专利技术主题 三、2004—2005时段的专利技术主题 四、2006—2007时段的专利技术主题 五、2008—20lo时段的专利技术主题 第三节 专利技术主题关联结构的动态比较 一、四个时段之间相同专利技术主题的比较 二、各时段与整个时段相同专利技术主题的比较 第四节 专利技术主题关联结构对技术研发的启示第五章 专利技术主题的强链接结构分析 **节 专利技术主题强链接的识别指标和方法 一、识别指标的界定和计算 二、专利技术主题强链接的识别原则 三、专利技术主题强链接的识别方法 第二节 专利技术主题的强链接识别 一、1994—2010时段的专利技术主题强链接 二、1994—2003时段的专利技术主题强链接 三、2004—2005时段的专利技术主题强链接 四、2006—2007时段的专利技术主题强链接 五、2008—2010时段的专利技术主题强链接 第三节 专利技术主题强链接的分析结果比较 一、四个时段专利技术主题强链接的比较 二、各时段与整个时段专利技术主题强链接的比较 第四节 专利技术主题强链接结构对技术发展的启示第六章 中国td—scdma通信标准的实证研究 **节 案例选择、数据来源 一、案例选择 二、数据来源 第二节 td—scdma的技术结构 一、td—scdma的专利统计 二、td—scdma技术主题的技术结构 第三节 td—scdma的技术主题的动态分析 一、1992—2003时段td—scdma技术主题 二、2004—2005时段td—scdma技术主题 三、2006—2007时段td—scdma技术主题 四、2008—2010时段td—scdma技术主题 第四节 td—scdma技术研发路径的动态分析 一、1992—2003时段td—scdma的技术研发路径 二、2004—2005时段td—scdma的技术研发路径 三、2006—2007时段td—scdma的技术研发路径 四、2008—2010时段td—scdma的技术研发路径 第五节 中国移动通信技术领域专利竞争战略 一、数据来源和分析指标 二、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专利分析 三、专利竞争战略的确立第七章 结论与研究展望 **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不足 第三节 研究展望参考文献后记
作者简介
沈君博士,1969年生,黑龙江庆安县人,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专业,主要从事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专利计量分析的学术研究,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3部。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64开特种纸 红皮烫金版
¥5.8¥18.0 -
国富论:“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的传世名作
¥9.9¥38.0 -
法治在中国-制度.话语与实践-(修订版)
¥22.4¥32.0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11.8¥28.0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12.7¥39.8 -
圆圈正义
¥25.3¥46.0 -
法律的悖论(签章版)
¥31.4¥49.8 -
中国古代司法的精神
¥25.2¥36.0 -
简约法律的力量
¥23.8¥34.0 -
中国法律对东亚诸国之影响
¥14.1¥28.8 -
一看就懂的法律常识/李叔凡
¥16.1¥59.8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7¥4.0 -
民法典
¥23.5¥42.0 -
法律常识一本全
¥9.5¥38.0 -
清朝监察立法之都及其历史镜鉴研究
¥12.4¥46.0 -
民法概要
¥33.6¥48.0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2.9¥4.0 -
人人都该懂点婚姻法
¥23.4¥65.0 -
罗翔讲刑法
¥14.7¥49.0 -
从《共同纲领》到“八二宪法”
¥27.5¥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