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800040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6cm
  • 页数:340
  • 出版时间:2014-06-01
  • 条形码:9787568000406 ; 978-7-5680-0040-6

内容简介

全书共分12章, 内容包括原子光谱、分子光谱、波谱分析、电化学分析、色谱分析及其他分析技术。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仪器分析方法的发展状况
 1.2 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内容及分类
  1.2.1 光学分析法
  1.2.2 电分析化学法
  1.2.3 色谱分析法
  1.2.4 其他分析技术
 1.3 仪器分析方法的特点及主要性能指标
  1.3.1 仪器分析方法的特点
  1.3.2 仪器分析方法的主要性能指标
 1.4 仪器分析方法的校正
  1.4.1 标准曲线法
  1.4.2 标准加入法
  1.4.3 内标法
 1.5 仪器分析方法在科技工作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第2章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
 2.1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概述
  2.1.1 光学分析法概要
  2.1.2 电磁辐射的性质
  2.1.3 原子光谱和分子光谱
 2.2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2.2.1 原子发射光谱的产生
  2.2.2 谱线的强度
  2.2.3 影响谱线强度的因素
  2.2.4 谱线的自吸和自蚀
 2.3 原子发射光谱仪器
  2.3.1 光源
  2.3.2 光谱仪
  2.3.3 检测器
 2.4 光谱定性方法
  2.4.1 元素的分析线、灵敏线与*后线
  2.4.2 光谱分析方法
 2.5 光谱定量方法
  2.5.1 光谱半定量分析
  2.5.2 光谱定量分析
 2.6 光谱分析的应用和特点
 2.7 火焰光度分析
 2.8 微波等离子体炬原子发射光谱
 学习小结
 习题
 参考文献
第3章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
 3.1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概述
 3.2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基本原理
  3.2.1 共振线与吸收线
  3.2.2 基态原子数与激发态原子数的分布
  3.2.3 谱线轮廓及变宽
  3.2.4 原子吸收与原子浓度的关系
 3.3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3.3.1 光源
  3.3.2 原子化系统
  3.3.3 光学系统
  3.3.4 检测系统
  3.3.5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类型
  3.3.6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构造原理的比较
 3.4 定量分析方法
  3.4.1 标准曲线法
  3.4.2 标准加入法
 3.5 干扰的类型及其抑制方法
  3.5.1 物理干扰
  3.5.2 化学干扰
  3.5.3 电离干扰
  3.5.4 光谱干扰
 3.6 测定条件的选择
  3.6.1 分析线选择
  3.6.2 狭缝宽度选择
  3.6.3 灯电流选择
  3.6.4 火焰原子化条件选择
  3.6.5 石墨炉原子化条件选择
 3.7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的灵敏度及检出限
  3.7.1 灵敏度
  3.7.2 检出限
 3.8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的应用
  3.8.1 直接原子吸收法
  3.8.2 间接原子吸收法
 3.9 原子荧光光谱法
  3.9.1 原子荧光光谱法的基本原理
  3.9.2 原子荧光光度计
  3.9.3 定量分析方法及应用
 学习小结
 习题
 参考文献
第4章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法
 4.1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法概述
  4.1.1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法的分类
  4.1.2 光的选择吸收与物质颜色的关系
  4.1.3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法的特点
 4.2 光吸收定律
  4.2.1 朗伯定律和比尔定律
  4.2.2 吸收定律及吸光度的加和性
  4.2.3 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原因
 4.3 化合物电子光谱的产生
  4.3.1 跃迁类型
  4.3.2 常用术语
  4.3.3 有机化合物的电子光谱
  4.3.4 无机化合物的电子光谱
  4.3.5 影响电子光谱的因素
 4.4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4.4.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分类
  4.4.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组成及其结构原理
  4.4.3 紫外可光分光光度计简介
 4.5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应用
  4.5.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定性分析
  4.5.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定量分析
 学习小结
 习题
 参考文献
第5章 分子发光光谱法
 5.1 分子发光光谱法概述
 5.2 分子荧光和分子磷光光谱法
  5.2.1 基本原理
  5.2.2 荧光和磷光分析仪器
 5.3 化学发光分析法
  5.3.1 概述
  5.3.2 化学发光分析的基本原理
  5.3.3 化学发光反应的类型
  5.3.4 化学发光的测量仪器
 5.4 分子发光光谱法的应用
  5.4.1 荧光分析法的应用
  5.4.2 磷光分析法的应用
  5.4.3 化学发光分析法的应用
 学习小结
 习题
 参考文献
第6章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法
 6.1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法概述
 6.2 红外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
  6.2.1 分子振动的形式及振动光谱
  6.2.2 红外吸收光谱的产生条件和谱带强度
  6.2.3 红外吸收峰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6.2.4 化合物的特征基团频率及影响基团频率位移的因素
 6.3 红外吸收光谱仪
  6.3.1 红外吸光光谱仪的主要部件
  6.3.2 色散型红外吸收光谱仪
  6.3.3 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仪
 6.4 试样的处理及制备
  6.4.1 红外吸收光谱对试样的要求
  6.4.2 试样的制备方法
 6.5 红外吸收光谱的应用
  6.5.1 红外吸收光谱的定性分析
  6.5.2 红外吸收光谱定量分析
 学习小结
 习题
 参考文献
第7章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法
 7.1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法概述
 7.2 核磁共振基本原理
 7.3 核磁共振波谱仪
  7.3.1 核磁共振波谱仪的组成
  7.3.2 核磁共振波谱仪的分类
 7.4 化学位移和核磁共振谱图
  7.4.1 化学位移的产生
  7.4.2 化学位移的表示方法
  7.4.3 核磁共振谱图
  7.4.4 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
  7.4.5 化学位移与化合物结构的关系
 7.5 自旋耦合及自旋裂分
  7.5.1 自旋耦合及自旋裂分产生的原因
  7.5.2 耦合常数
  7.5.3 影响耦合常数的因素
 7.6 谱图解析
 7.7 核磁共振波谱的应用
  7.7.1 定量分析
  7.7.2 测定相对分子质量
  7.7.3 手性化合物对映体的测定
 7.8 13c核磁共振波谱(13cnmr)
  7.8.1 13c核磁共振波谱简介
  7.8.2 13c核磁共振波谱的特点
  7.8.3 13c核磁共振波谱的去耦技术
  7.8.4 13c的化学位移δc
  7.8.5 13c核磁共振波亦谱图解析实例
 学习小结
 习题
 参考文献
第8章 质谱分析法
 8.1 质谱分析法概述
 8.2 质谱分析基本原理
 8.3 质谱仪
 8.4 有机质谱中离子的类型
 8.5 质谱定性分析及谱图解析
 8.6 有机化合物结构剖析示例
 8.7 色质联用技术
 学习小结
 习题
 参考文献
第9章 电分析化学法
 9.1 电分析化学法概述
  9.1.1 电化学电池
  9.1.2 电极种类
  9.1.3 化学电池热力学
  9.1.4 化学电池动力学初步
 9.2 电位分析法
  9.2.1 电位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9.2.2 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类型及响应机理
  9.2.3 电位分析法的应用
 9.3 电解分析法和库仑分析法
  9.3.1 电解分析法
  9.3.2 库仑分析法
 9.4 伏安分析法
  9.4.1 经典极谱分析的基本原理
  9.4.2 极谱定量分析基础——扩散电流方程式
  9.4.3 极谱定性分析基础——半波电位
  9.4.4 极谱分析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9.4.5 现代极谱分析方法
  9.4.6 溶出伏安法
  9.4.7 循环伏安法
 学习小结
 习题
 参考文献
第10章 气相色谱分析法
 10.1 气相色谱分析法概述
 10.2 气相色谱分析理论基础
  10.2.1 气相色谱分析的基本原理
  10.2.2 色谱分离的基本理论
  10.2.3 分离度r
  10.2.4 色谱分离基本方程式
 10.3 气相色谱仪
  10.3.1 气相色谱流程
  10.3.2 气相色谱仪的结构
 10.4 气相色谱固定相
  10.4.1 气固色谱固定相
  10.4.2 气液色谱固定相
 10.5 气相色谱检测器
  10.5.1 检测器性能评价指标
  10.5.2 常用检测器
 10.6 色谱分离操作条件的选择
 10.7 气相色谱分析方法
  10.7.1 气相色谱定性鉴定方法
  10.7.2 气相色谱定量分析方法
 10.8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
 学习小结
 习题
 参考文献
第11章 高效液相色谱法
 11.1 高效液相色谱法概述
  11.1.1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发展和特点
  11.1.2 高效液相色谱法与经典液相色谱法的比较
  11.1.3 高效液相色谱法与气相色谱法的比较
 11.2 影响液相色谱柱效能的因素
  11.2.1 液相色谱的速率理论
  11.2.2 液相色谱的柱外展宽
 11.3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主要类型及其分离原理
  11.3.1 液液分配色谱法
  11.3.2 液固色谱法
  11.3.3 离子交换色谱法
  11.3.4 离子对色谱法
  11.3.5 离子色谱法
  11.3.6 空间排阻色谱法
 11.4 液相色谱固定相和流动相
  11.4.1 液相色谱固定相
  11.4.2 液相色谱流动相
 11.5 高效液相色谱仪
  11.5.1 液体输送系统
  11.5.2 进样系统
  11.5.3 分离系统
  11.5.4 检测系统
 11.6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应用
 11.7 液相制备色谱和毛细管电泳
  11.7.1 液相制备色谱
  11.7.2 毛细管电泳
 学习小结
 习题
 参考文献
第12章 其他分析技术
 12.1 电子显微分析
  12.1.1 电子束与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12.1.2 透射电子显微分析
  12.1.3 扫描电子显微分析和电子探针
 12.2 x射线衍射分析
  12.2.1 x射线衍射分析的基本原理
  12.2.2 x射线衍射分析方法
  12.2.3 x射线衍射分析的应用
 12.3 电子能谱分析
  12.3.1 电子能谱基本原理
  12.3.2 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
  12.3.3 俄歇电子能谱法
  12.3.4 紫外光电子能谱法
 12.4 扫描探针显微镜分析
  12.4.1 扫描探针显微镜的发展
  12.4.2 扫描隧道显微分析
  12.4.3 原子力显微分析
 12.5 热分析法
  12.5.1 热重法
  12.5.2 差热分析法
  12.5.3 差示扫描量热法
 学习小结
 习题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