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3042137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69
- 出版时间:2014-11-01
- 条形码:9787030421371 ; 978-7-03-042137-1
本书特色
《延吉残留断陷盆地油气地质特点及勘探潜力》系统论述了小型残留断陷型盆地———延吉盆地的地层、构造特征、层序地层与沉积相、烃源岩、储盖层特征和成藏条件、油气分布规律, 提出先拉张后挤压、次生孔隙带等论点, 用已有资料分析总结了小盆地的地质特点与油气聚集规律, 对丰富和发展残留型盆地油气成藏理论有一定的学术意义, 对进一步勘探开发延吉盆地油气资源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对调查勘探类似小盆地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论述了小型残留断陷型盆地--延吉盆地的地层、构造特征、层序地层与沉积相、烃源岩、储盖层特征和成藏条件、油气分布规律,提出先拉张后挤压、次生孔隙带等论点,用已有资料分析总结了小盆地的地质特点与油气聚集规律,对丰富和发展残留型盆地油气成藏理论有一定的学术意义,对进一步勘探开发延吉盆地油气资源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对于调查勘探类似小盆地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目录
前言
**章 勘探成果、程度与历程
**节 勘探概况
第二节 勘探程度及已有认识
一、前人基础地质工作
二、油气勘探历程
三、油气勘探程度评价
第二章 地层发育特征
**节 地层岩性特征
一、古生界
二、中生界
三、新生界
第二节 地层对比
一、井问地层对比
二、钻井地层与露头剖面对比
三、与邻区地层对比
第三节 地层分布
一、屯田营组(k1tt)
二、头道组(k1td)
三、铜佛寺组(k1tf)
四、大砬子组(k1dl)
五、龙井组(k2lj)
第四节 小结
第三章 构造特征与构造演化
**节 大地构造背景
一、大地构造位置
二、盆地基底结构
第二节 不整合面及构造层
一、不整合面的识别
二、构造层划分
第三节 盖层断裂及构造特征
一、盖层断裂体系
二、伸展凹陷形成
三、构造单元划分
四、局部构造
第四节 原型盆地的改造机制与盆地性质
一、逆冲褶皱系统的基本特征
二、盆地的现今残留格局与盆地性质
第五节 构造演化
一、地槽发展阶段
二、盆地形成发展阶段
第六节 小结
第四章 层序地层与沉积特征
**节 层序地层划分
一、层序单元划分
二、层序地层格架
第二节 沉积特征
一、沉积相类型及特征
二、沉积环境
第三节 小结
第五章 烃源岩与资源潜力
**节 烃源岩分布特征
一、暗色泥岩分布较广泛
二、有三个泥岩发育区
第二节 优质烃源岩主要发育在铜佛寺组
一、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二、烃源岩综合评价
三、烃源岩展布
四、油气资源评价
第三节 相似盆地类比
一、相似盆地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二、油气资源比较
第四节 小结
第六章 储盖层特征
**节 砂岩储集层特征
一、岩石学特征及母岩类型
二、储层物性与孔隙类型
三、成岩矿物与成岩阶段划分
四、储层物性的控制因素与孔隙演化
五、储层评价
第二节 封盖层特征与生储盖组合
一、封盖层微观封闭能力
二、封盖层综合评价
三、生储盖组合
第三节 小结
第七章 油气藏类型及成藏条件
**节 油气水特点及来源
一、三种类型原油
二、天然气为原油降解气
三、以微成地层水为主
四、油源对比
第二节 油气藏类型与成藏期
一、油气藏类型
二、流体包裹体特征
三、油气成藏年代分析
第三节 成藏系统
一、油气成藏条件
二、成藏系统划分与模式预测
第四节 小结
第八章 油气分布规律与勘探方向
**节 油气分布规律
一、烃源岩内及周边是油气的富集区
二、铜佛寺组是主要的含油气层位,油层不受埋深控制
三、上气下油,次生气藏与稠油油藏相伴而生
四、不整合与油气关系密切
第二节 油气勘探方向
一、大马次凹(含丰满断阶带)、清茶馆次凹、德新次凹中发育的构造带是有利勘探区带
二、龙井凸起、永昌削蚀带是较有利勘探区带
三、细鳞河斜坡、勇新削蚀带是三类区带
第三节 小结
参考文献
后记
图版
**章 勘探成果、程度与历程
**节 勘探概况
第二节 勘探程度及已有认识
一、前人基础地质工作
二、油气勘探历程
三、油气勘探程度评价
第二章 地层发育特征
**节 地层岩性特征
一、古生界
二、中生界
三、新生界
第二节 地层对比
一、井问地层对比
二、钻井地层与露头剖面对比
三、与邻区地层对比
第三节 地层分布
一、屯田营组(k1tt)
二、头道组(k1td)
三、铜佛寺组(k1tf)
四、大砬子组(k1dl)
五、龙井组(k2lj)
第四节 小结
第三章 构造特征与构造演化
**节 大地构造背景
一、大地构造位置
二、盆地基底结构
第二节 不整合面及构造层
一、不整合面的识别
二、构造层划分
第三节 盖层断裂及构造特征
一、盖层断裂体系
二、伸展凹陷形成
三、构造单元划分
四、局部构造
第四节 原型盆地的改造机制与盆地性质
一、逆冲褶皱系统的基本特征
二、盆地的现今残留格局与盆地性质
第五节 构造演化
一、地槽发展阶段
二、盆地形成发展阶段
第六节 小结
第四章 层序地层与沉积特征
**节 层序地层划分
一、层序单元划分
二、层序地层格架
第二节 沉积特征
一、沉积相类型及特征
二、沉积环境
第三节 小结
第五章 烃源岩与资源潜力
**节 烃源岩分布特征
一、暗色泥岩分布较广泛
二、有三个泥岩发育区
第二节 优质烃源岩主要发育在铜佛寺组
一、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二、烃源岩综合评价
三、烃源岩展布
四、油气资源评价
第三节 相似盆地类比
一、相似盆地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二、油气资源比较
第四节 小结
第六章 储盖层特征
**节 砂岩储集层特征
一、岩石学特征及母岩类型
二、储层物性与孔隙类型
三、成岩矿物与成岩阶段划分
四、储层物性的控制因素与孔隙演化
五、储层评价
第二节 封盖层特征与生储盖组合
一、封盖层微观封闭能力
二、封盖层综合评价
三、生储盖组合
第三节 小结
第七章 油气藏类型及成藏条件
**节 油气水特点及来源
一、三种类型原油
二、天然气为原油降解气
三、以微成地层水为主
四、油源对比
第二节 油气藏类型与成藏期
一、油气藏类型
二、流体包裹体特征
三、油气成藏年代分析
第三节 成藏系统
一、油气成藏条件
二、成藏系统划分与模式预测
第四节 小结
第八章 油气分布规律与勘探方向
**节 油气分布规律
一、烃源岩内及周边是油气的富集区
二、铜佛寺组是主要的含油气层位,油层不受埋深控制
三、上气下油,次生气藏与稠油油藏相伴而生
四、不整合与油气关系密切
第二节 油气勘探方向
一、大马次凹(含丰满断阶带)、清茶馆次凹、德新次凹中发育的构造带是有利勘探区带
二、龙井凸起、永昌削蚀带是较有利勘探区带
三、细鳞河斜坡、勇新削蚀带是三类区带
第三节 小结
参考文献
后记
图版
展开全部
本类五星书
本类畅销
-
铁道之旅:19世纪空间与时间的工业化
¥20.7¥59.0 -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
¥46.1¥72.0 -
实用电气计算
¥64.2¥88.0 -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建筑系列:中国古代桥梁
¥20.9¥58.0 -
嗨印刷工艺(Vol1烫印)(精)
¥147.4¥268.0 -
西门子S7-1200 PLC项目化教程
¥39.4¥54.0 -
变频器维修手册
¥69.3¥99.0 -
装配化工字组合梁设计
¥88.0¥160.0 -
气动系统装调与PLC控制
¥29.1¥39.8 -
高聚物粘结及其性能
¥34.8¥120.0 -
液压控制系统
¥12.7¥31.0 -
汽车风云人物
¥13.5¥50.0 -
品牌鞋靴产品策划-从创意到产品
¥26.5¥42.0 -
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手册-(含光盘)
¥61.6¥78.0 -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实施手册
¥16.4¥39.0 -
航空发动机限寿件概率损伤容限评估概述
¥67.8¥88.0 -
天才武器
¥42.0¥60.0 -
中国再制造进展
¥88.5¥118.0 -
中国烹饪工艺学粤菜教程
¥48.4¥59.8 -
蓝色水星球 重新思考我们在宇宙中的家园
¥60.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