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生科技:创新模式与评价体系

民生科技:创新模式与评价体系

1星价 ¥41.8 (7.2折)
2星价¥41.8 定价¥5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415286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80
  • 出版时间:2014-12-01
  • 条形码:9787514152869 ; 978-7-5141-5286-9

本书特色

《民生科技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全书共13章,20万字。是作者3个软科学课题的积淀,从创新角度对民生科技进行审视与诠释,旨在对民生科技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具有非常好的学术研究价值。。列入“技术经济与管理丛书”。

内容简介

贾品荣编著的《民生科技--创新模式与评价体系》主要内容来源于笔者承担的3项软科学课题,分别是《民生科技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民生科技的技术选择及成果转化企业的评价研究》和《民生科技的运行机制构建及政策实施绩效评价研究》。本书主要是研究民生科技的创新模式与评价体系,共12章。首先对民生科技的概念进行了界定,研究了民生科技支撑社会发展的机理:科技向信息、健康、安全、环保等重点民生需求领域渗透和扩散,使这些领域的生产资料不断变革、劳动对象不断扩大、劳动者素质不断提高,进而支撑社会发展,促进社会进步。本书从创新模式与评价体系两个层面对民生科技进行系统研究,旨在对我国民生科技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目录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综述
  1.4 现有研究对本书的启示
  1.5 现有研究的不足
  1.6 本书的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图
  1.7 研究方法
  1.8 研究创新点
  1.9 本章小结
第2章 民生科技的理论基础
  2.1 系统理论及其对民生科技的启示与应用
  2.2 可持续发展理论及其对民生科技的启示与应用
  2.3 创新理论及其对民生科技的启示与应用
  2.4 公共品理论及其对民生科技的启示与应用
  2.5 制度经济学及其对民生科技的启示与应用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民生科技评价的方法基础
  3.1 层次分析法的优势与局限
  3.2 模糊评价法的优势与局限
  3.3 灰色综合评价法的优势与局限
  3.4 德尔菲法的优势与局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民生科技的定义、特征与支撑机理研究
  4.1 相关概念的定义
  4.2 从公共管理角度理解民生科技
  4.3 从科技发展角度理解民生科技
  4.4 从可持续性角度理解民生科技
  4.5 从经济发展质量角度理解民生科技
  4.6 民生科技的特征
  4.7 民生科技与相关概念的辨析
  4.8 民生科技支撑社会发展的机理
  4.9 民生科技的技术哲学考察
  4.1 0本章小结
第5章 典型国家发展民生科技的借鉴与启示
  5.1 美国发展民生科技的做法
  5.2 德国发展民生科技的做法
  5.3 韩国发展民生科技的做法
  5.4 日本发展民生科技的做法
  5.5 典型国家经验借鉴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5.6 典型国家发展民生科技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民生科技的创新系统研究
  6.1 民生科技创新的定义与属性
  6.2 民生科技创新的三要素、多元化特征
  6.3 民生科技的创新系统
  6.4 政府在民生科技创新系统中的作用
  6.5 企业在民生科技创新系统中的作用
  6.6 科研院所和高校在民生科技创新系统中的作用
  6.7 科技中介在民生科技创新系统中的作用
  6.8 民生科技企业、科研院所及政府之间的博弈支付矩阵模型
  6.9 本章小结
第7章 民生科技的技术创新模式研究
  7.1 创新内容的分类
  7.2 创新模式的分类
  7.3 民生科技技术创新模式的新分类
  7.4 技术创新模式ⅰ:已有技术创新——渐进式功能创新
  7.5 技术创新模式ⅱ:已有技术创新——跳跃式功能创新
  7.6 技术创新模式ⅲ:技术发明——渐进式功能创新
  7.7 技术创新模式ⅳ:技术发明——突破式功能创新
  7.8 本章小结
第8章 民生科技的综合评价体系
  8.1 维度之一:科技资源
  8.2 维度之二:技术支撑
  8.3 维度之三:公共服务
  8.4 维度之四:科技产出
  8.5 民生科技综合评价:定义、原则与步骤
  8.6 民生科技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
  8.7 评价结论
  8.8 本章小结
第9章 民生科技的技术选择指标体系
  9.1 技术发展:选择是重要的机制
  9.2 技术选择的定义及三个层次
  9.3 民生科技技术选择的定义及“三协同”特点
  9.4 民生科技技术选择的经济学分析
  9.5 民生科技的技术选择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
  9.6 民生科技的技术选择指标模型
  9.7 分析与讨论
  9.8 本章小结
第10章 民生科技成果的转化机理及转化企业的选择模型
  10.1 成果转化:民生科技创新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10.2 民生科技技术扩散的规律及创新管理
  10.3 民生科技成果转化的定义与相关概念的辨识
  10.4 民生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
  10.5 民生科技成果转化的机理
  10.6 民生科技成果转化企业的选择模型
  10.7 本章小结
第1 1章 民生科技运行机制及其政策实施绩效评价
  11.1 民生科技的动力机制
  11.2 民生科技的评价机制
  11.3 民生科技的激励机制
  11.4 民生科技的保障机制
  11.5 区域民生科技的运行机制:以北京为例
  11.6 民生科技政策绩效评价的定义、功能及评价方法
  11.7 民生科技政策实施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11.8 基于模糊积分的北京民生科技政策实施绩效评价
  11.9 本章小结
第12章 促进民生科技发展的12条对策
  12.1 宏观层面的对策
  12.2 中观层面的对策
  12.3 微观层面的对策
  12.4 本章小结
附录1:2011中国民生科技发展报告
附录2:2012中国民生科技发展报告
附录3:2013中国民生科技发展报告
附录4:民生科技综合评价问卷调查表
附录5:民生科技技术选择评价问卷调查表
附录6:民生科技政策实施绩效评价问卷调查表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