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库滑坡运动与涌浪灾害研究

水库滑坡运动与涌浪灾害研究

1星价 ¥32.2 (6.7折)
2星价¥32.2 定价¥4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252643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30
  • 出版时间:2014-12-01
  • 条形码:9787562526438 ; 978-7-5625-2643-8

内容简介

  《水库滑坡运动与涌浪灾害研究》采用改进条分方法,结合牛顿定律和运动学基本原理,得出了滑坡运动的加速度及速度;运用体积守恒原理,建立了滑坡引起的体积涌浪和冲击涌浪的计算方法;运用流体力学的明渠非恒定流基本的连续性方程、运动方程,对涌浪沿程衰减和涌浪沿岸爬高进行了分析;选取三峡库区白水河滑坡为模拟原型,在几何相似的前提下,建立滑坡上下游河道模型、滑体模型,构建滑坡涌浪实验控制和实验量测系统,开展滑坡首浪、传播浪、爬坡浪等方面的三维物理模型试验;结合涌浪产生区水流运动控制方程和实验成果,开展滑坡涌浪数值模拟。

目录

**章 绪论
**节 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
一、滑坡速度研究现状
二、滑坡涌浪研究现状

第二章 水库滑坡的稳定性
**节 传递系数法基本原理
一、基本原理
二、下滑力超载储备法
三、强度储备法
第二节 水库涉水滑坡水下条块受力分析
一、水下三角形条块的水压力计算
二、水下四边形条块的水压力计算
第三节 水库涉水滑坡稳定性计算

第三章 滑坡的运动
**节 滑坡的动力学类型
一、斜坡的变形演化
二、滑坡的动力学类型
第二节 滑坡的运动分析
一、基于动力学理论的滑坡运动分析
二、基于有限体积法的滑坡运动模拟
第三节 涉水滑坡的速度
一、水阻力
二、水下运动块体迎水面阻力
三、考虑水阻力的涉水滑坡速度计算

第四章 水库滑坡引起的涌浪
**节 滑坡涌浪常用经验计算方法
一、Noda方法
二、潘家铮方法
三、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方法
四、Kflmphis和Bowering方法
五、Slingerland和Voight方法
六、Huber and Hager方法
七、Frtiz方法
八、Panizzo方法
九、Ataie-Ashtiani方法
十、Heller方法
第二节 滑坡入水引起的涌浪计算
一、滑坡入水的体积守恒原理
二、扰动波在明槽中的传播速度
三、滑坡首浪高度计算
第三节 水库滑坡涌浪沿程传播
一、明渠非恒定流方程的摄动线性化
二、滑坡涌浪衰减的形式

第五章 水库滑坡涌浪的物理模型实验研究
**节 物理模型实验相似准则
一、相似理论
二、滑坡涌浪模型实验的相似条件
第二节 滑坡涌浪模型实验
一、实验系统
二、实验方案
三、实验结果
第三节 基于模型实验的滑坡涌浪计算模型
一、滑坡涌浪形成过程及首浪高度
二、滑坡首浪高度计算模型
三、滑坡对岸爬坡高度计算模型
四、沿程传播浪高度计算模型
第四节 涌浪实验模型的数值模拟验证
一、数学模型
二、概化块体模型的涌浪模拟
第五节 涌浪实验模型的实例验证
一、新滩滑坡工程地质条件
二、新滩滑坡变形特征
三、新滩滑坡运动及涌浪分析

第六章 滑坡涌浪预测评价
**节 滑坡涌浪预测评价系统
一、滑坡涌浪预测评价系统关键技术
二、系统用户界面
第二节 白水河滑坡涌浪灾害预测评价
一、白水河滑坡工程地质条件
二、白水河滑坡变形特征
三、白水河滑坡运动及涌浪预测
四、白水河滑坡涌浪危害性评价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节选

  《水库滑坡运动与涌浪灾害研究》:  第二章 水库滑坡的稳定性  常用的滑坡稳定性分析方法有工程地质类比法、极限平衡法、滑移线场法、极限分析法和数值模拟法,极限平衡法和数值模拟法是国内外应用*广泛的滑坡稳定性分析方法。常用的数值模拟法主要有有限单元法、离散单元法、有限差分法、边界单元法、不连续变形分析法等。极限平衡法分为严格条分法和非严格条分法,主要包括传递系数法、瑞典法、Bishop法、Janbu法、Sarma法、Morgenstern Price法、Spencer法和Correia法等(郑颖人等,2007),针对滑动面为折线形的滑坡,国内常采用传递系数法进行稳定性的定量计算(C—B 50021—2001,2009;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指挥部,2014)。在水库蓄水时,水库滑坡会有部分滑体或全部滑体浸没在水下,水下滑体的水压力计算是稳定性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章基于传力系数法的基本原理,分析水库涉水滑坡水下条块的抗滑力及下滑力的计算方法。  **节 传递系数法基本原理  一、基本原理  (一)基本假设  传递系数法也称不平衡推力法,1954年由徐邦栋先生提出(沈尧亮等,2010),是一种实用的滑坡稳定分析方法,可以获得任意形状滑动面存复杂荷载作用下的滑坡推力,并且计算过程简洁,其基本假定如下:  (1)将滑坡稳定性问题视为平面应变问题;  (2)滑动力以平行于滑动而的剪应力和垂直于滑动面的正应力集中作用于滑动面上;  (3)视滑坡体为理想刚性材料,认为整个加荷过程中,滑坡体不发牛任何变形,一旦沿滑动面的剪应力达到其剪切强度,则滑坡体即开始沿滑动面产生剪切变形;  (4)滑动面的破坏服从Mohr Coulomb破坏准则,即滑动面强度主要受滑带土的粘聚力及摩擦力控制;  (5)条块问的作用力合力(剩余下滑力)方向与滑动面倾角一致。剩余下滑力为负值时则传递的剩余下滑力为零;  (6)沿整个滑动面满足静力平衡条件,但不满足力矩平衡条件。  ……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