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窥视与奇观-中国电影影像特征的视觉文化研究

窥视与奇观-中国电影影像特征的视觉文化研究

1星价 ¥32.4 (7.2折)
2星价¥32.4 定价¥45.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570957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84
  • 出版时间:2015-02-01
  • 条形码:9787565709579 ; 978-7-5657-0957-9

本书特色

张斌宁编著的这本《窥视与奇观(中国电影影像特征的视觉文化研究)》运用视觉文化的理论和相应的分析方法,探讨了电影或妥协于流行视觉、或转而成为视觉文化推手的这种矛盾角色。通过这种分析,本书揭示了这些阶段性影像特征与其背后的视觉文化语境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并试图在电影影像的本体研究之外,发展出一种建设性的影像研究途径,为我们检视过去时代的影像特征和反思当下电影影像的特征、趋势等,提供尽可能客观的解释和论证。

内容简介

  视淫本质上是一种观看癖,是一种奠基于自恋因素之上的自我认同需求,它通常在可以“合法”地去看/凝视的结构中完成某种快感享用,它的审美感知是沉迷式的。  奇观必须结合不断更新的当代电影技术来理解,它的形态呈现为一种多媒体特征的杂糅效果,它的美学质感倾向于轻快无痕,其审美感知是出神式的。  《影视新视野丛书(第二辑)·窥视与奇观:中国电影影像特征的视觉文化研究》从视觉文化的角度切入,对新时期以来中国电影里一些阶段性影像特征给予深度分析,发现了很多耐人寻味的、区别于本体研究的结论,同时也证明了视觉文化研究作为一种跨学科电影研究的价值所在。

目录

绪论
**节 问题、对象、范围
第二节 从视淫到奇观
第三节 研究综述及方法论

**章 一个时代的特征:视淫
**节 《庐山恋》及其他:视淫(Scopophma)抑或是窥淫(Voyeurism)
第二节 视淫与恋物(Fetish)
第三节 视淫中的意识形态效果

第二章 寓意复杂的画面造型
**节 形式的意义
第二节 形式因素中的意识形态
第三节 《黄土地》:风格的表层与背后

第三章 被神化的中国影像现实
**节 对抗的风格和一个文化批判的形象
第二节 小武:一个在“体制绿”中不断成长的形象
第三节 谁在看谁?

第四章 光怪陆离的“奇观”时代
**节 爱十艮交织的奇观电影
第二节 从作者论视野看张艺谋电影的华丽风格
第三节 奇观的悖论

第五章 当代电影形态趋向
**节 倥偬三十年
第二节 视淫与奇观:“沉迷的”和“出神的”
第三节 奇观的未来:多媒体特征的杂糅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影视新视野丛书第二辑·窥视与奇观:中国电影影像特征的视觉文化研究》:  上面这个例子只是众多能够体现这部影片形式感的例子中*浅显、*简单甚至也是*粗糙的一个例子,原因在于画面中并未出现具体的人物形象。柏格森在谈到“意识”这一人类感知的选择性结果时说:“当生物发现符合自身功能或利益的形象时,便对形象进行高度选择,形象刺激感官,使身体运动起来。”①也就是说,在众多的视觉元素中,人们往往倾向于选择与自身形象相关或近似的对象并且对其做出反应。因此,在电影影像中,当有具体的人物形象出现在画面中时,由于这种感知关系的作用,人物往往能够以其“夺目”的形象轻而易举地掩饰那些隐晦的意识形态以及其他类似的权力关系。在《黄土地》**场婚礼戏中有这样一个固定镜头:在长镜头狭窄的视角下,一群陕北农民在画面里挤成一堆——看上去,他们好像是这个画面里的主要视觉形象,但事实上经过分析我们就能发现,他们亦不过是被抽象化的符号而已:这是一个高调的场景,占构图二分之一强的后景颜色明亮夺目,前景处的那些头颅相对黯淡——他们是作为深色的“点”而起到符号上的作用的,他们头上所系的白羊肚毛巾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感,与后景垂直而下的窗棂形成饶有趣味的对比。对此,我有充足的理由证明这些人物只是作为符号而不是作为主角在画面中起作用,因为长镜头将整个空间压缩为一个平面化的“二维空间”,这种处理方式强调的是前后景的结合而并非落差,在这样一个扁平的空间内,这些形象如果不是作为符号来起作用的话,我们似乎再难以找到更有力的说法——它的作用在于,表面上把人物放在画面中显眼的位置,但事实上却又将其压缩进背景之中;直接点说,这些人物只是被作为道具来使用的。  所以,这样看来,形式并不止于我们所看到的那么简单,在那些抽象化的元素后面隐藏着很多我们不经常注意的意识形态。或许我们用欧文·帕洛夫斯基有关图像学的理论可以更加清楚地挖掘出形式背后的诸多意蕴。帕洛夫斯基认为图像一般存在三个层级的意义,在所谓的“前图像学”的层面上,我们只需日常生活经验的介入,就可以明白图像的所指,譬如《黄土地》**个镜头中的黄土高原,不管有没有受过教育、不管文化背景如何,一个心智健全的成年人都能看出那片高原作为大自然景观一部分的“事实”。而在真正开始起作用的第二层级上,帕洛夫斯基的图像学理论则需要观者调动起自身的文学、艺术、大的文化背景等知识。也就是说,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假定受过一般高等教育的人)将会从这幅画面中解读出贫瘠、荒凉、落后等寓意,当然,我们不指望一个爱斯基摩人也能从中读出与我们大致相同的意思,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已经调动起了我们的那一套文化机制——正是凭借它,一个简单的黄土高原的影像有了比它自身更为丰富的含义。但是,真正引起我们关注的是图像学的第三层级的关系,即它的“本质”意义。在这里,“对国家、时代、阶级、宗教或者哲学信仰的基本态度——被无意识透露出来并压缩在作品里”。①在这个例子中,就是有关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中既沉重迟缓又博大宽容的文化想象——究竟更倾向于哪个,则需要依据具体的语境来判断。而这一层,就是我们试图从表层影像挖掘出来的东西——它通过表层影像被延伸出来,又被表层影像所遮蔽。  ……

作者简介

  张斌宁,陕西眉县人,浙江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中国传媒大学电影学博士,艺术家,电影专栏作者,出版文集《阅读的快感》。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