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革命式改革-改革开放时代的电影文化修辞

革命式改革-改革开放时代的电影文化修辞

1星价 ¥20.4 (7.3折)
2星价¥20.4 定价¥2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604066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16
  • 出版时间:2015-02-01
  • 条形码:9787106040666 ; 978-7-106-04066-6

本书特色

该书从改革开放时代变迁与电影文化演变的互动关系这一基本视角,以社会改革开放进程所导致的电影文化转向为基本线索,就近30多年来中国电影文化修辞状况作了一次扫描,力求对改革开放时代中国电影文化修辞的来由和特质提出阐释。著者提出的“革命式改革”概念体现了著者对改革开放时代电影文化修辞的特质的独特理解和把握全书通过细致的影片文本分析,凸显改革所内含的革命式精神,揭示革命与改革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融奇观。 全书的主干部分为改革开放时代电影文化修辞的理论问题,分析中国电影文化主调的演变,探讨改革开放时代电影文化修辞的革命式改革主调及其具体特质,并就近60多年来中国电影文化地形图、中国电影地缘文化景观及其演变、改革开放时代电影文化转型等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作了独到分析。再有一部分是典范性影片案例分析,如第五代电影的内在演变及其影响、张艺谋《英雄》带来的转变、冯小刚影片的特质等。这些电影作品的文本分析有助于进一步展开和阐发改革开放时代电影文化修辞的内涵和意义。

内容简介

该书从改革开放时代变迁与电影文化演变的互动关系这一基本视角,以社会改革开放进程所导致的电影文化转向为基本线索,就近30多年来中国电影文化修辞状况作了一次扫描,力求对改革开放时代中国电影文化修辞的来由和特质提出阐释。著者提出的“革命式改革”概念体现了著者对改革开放时代电影文化修辞的特质的独特理解和把握全书通过细致的影片文本分析,凸显改革所内含的革命式精神,揭示革命与改革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融奇观。 全书的主干部分为改革开放时代电影文化修辞的理论问题,分析中国电影文化主调的演变,探讨改革开放时代电影文化修辞的革命式改革主调及其具体特质,并就近60多年来中国电影文化地形图、中国电影地缘文化景观及其演变、改革开放时代电影文化转型等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作了独到分析。再有一部分是典范性影片案例分析,如第五代电影的内在演变及其影响、张艺谋《英雄》带来的转变、冯小刚影片的特质等。这些电影作品的文本分析有助于进一步展开和阐发改革开放时代电影文化修辞的内涵和意义。

目录

 导论:电影中的改革开放时代

       一、从《有话好好说》看改革开放时代

       二、改革开放时代及其电影文化

       三、“革命”与“改革”的含义

四、研究现状及本书内容

**章 中国电影文化与电影文化学

          一、中国电影文化及其品格

二、中国电影文化的层面构造

          三、通向中国电影文化学

第二章 通向改革开放时代电影文化

        一、改革、革命及革命式改革

——中国电影文化的主调问题

    二、中国电影文化中革命主调的形成

    ——以《十字街头》和《马路天使》为例

三、通向改革开放时代电影文化:从革命到革命式改革

    ——以谢晋的两个三部曲为例

四、谢晋:从革命到革命式改革的转换器

第三章 改革开放时代电影文化主调:革命式改革

        一、革命式改革美学及其呈现

        二、第四代:诗化与现实化之间

三、第五代:决裂式开拓

四、第六代:回到日常生活

五、革命式改革美学的特征

第四章  改革开放时代电影文化转型

一、改革开放时代电影文化的四次转向

二、回望中国电影文化ⅰ型:向世进化型文化

三、中国电影文化ⅱ型:在世共生型文化

四、中国电影文化转型的动因及软实力问题

第五章  在世共生型文化的空间维度

——以《寻枪》和《两个人的芭蕾》为例

一、地点与人的生存方式

二、依地生存与无地生存

三、固体性格与流体性格之间

四、无地生存及其意义

五、空间恐惧的生成

六、空间恐惧下的化空为时法

七、远距空间的悖论与中国美学传统

八、当代中国人生存方式中的悖论

第六章  中国西部电影模块及其终结

——一种电影文化范式的兴衰  

      一、百年中国电影模块景观

      二、西部电影模块及其特色

      三、西部电影模块的兴衰

四、西部电影模块的影响力

      五、西部电影模块碎片的辐射力

第七章  中国电影文化:从模块位移到类型互渗

              一、通向北部电影模块之路

      二、北部电影模块与国家电影

      三、西部电影模块与模块时代的终结

      四、类型化与类型隔绝危机

五、类型互渗与当前中国电影景观

第八章  中国电影文化60年地形图

    一、题旨之变:从政治主导到文化主导

……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王一川,1959年生,四川沐川人,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北京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教育部2005年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主要研究艺术理论、文艺理论、美学、电影批评等。著有《意义的瞬间生成》《语言乌托邦》《修辞论美学》《张艺谋神话的终结》《中国现代性体验的发生》《中国现代学引论》《文学理论》《文艺转型论》《第二重文本》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