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认知心理学

社会认知心理学

1星价 ¥21.1 (4.3折)
2星价¥20.6 定价¥49.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318043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它
  • 页数:467
  • 出版时间:2015-01-01
  • 条形码:9787303180431 ; 978-7-303-18043-1

本书特色

社会认知心理学是一门新的学科,它以信息加工理论和新颖巧妙的研究方法,把心理学的研究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成为当代心理学的主流和方向。本书全面介绍了社会认知心理学的概念、其发展简史、研究方法衍变,并具体从人际认知、 道德认知、群际认知、社会事件认知等几大方面展开,内容涉及社会知觉与印象形成、攻击行为中的认知过程、亲社会行为中的认知过程、亲密关系、道德认知发展、道德判断与决策、刻板印象、元刻板印象、归因、推理、社会判断与决策等。

内容简介

社会认知心理学是一门新的学科,它以信息加工理论和新颖巧妙的研究方法,把心理学的研究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成为当代心理学的主流和方向。本书全面介绍了社会认知心理学的概念、其发展简史、研究方法衍变,并具体从人际认知、 道德认知、群际认知、社会事件认知等几大方面展开,内容涉及社会知觉与印象形成、攻击行为中的认知过程、亲社会行为中的认知过程、亲密关系、道德认知发展、道德判断与决策、刻板印象、元刻板印象、归因、推理、社会判断与决策等。

目录

**篇 社会认知心理学概论 **章 社会认知心理学概论 **节 国外社会认知研究发展溯源与发展脉络 一、“社会认知”概念的提出及早期研究沿革概略 二、国外社会认知研究的基本范畴与走向 三、国外社会认知研究简评 第二节 中国人社会认知研究发展溯源与发展脉络 一、中国人社会认知研究的起源与发展 二、中国人社会认知研究发展脉络 第三节 中国人社会认知理论体系建构 一、中国人社会认知研究存在的问题 二、中国人社会认知理论建构 第二章 社会认知心理学研究方法衍变 **节 外显社会认知研究方法 一、量表法 二、社会测量法 三、实验法 第二节 内隐社会认知研究方法 一、基于反应时的间接测验法 二、加工分离范式及其发展 三、基于归因的间接测验法 第三节 社会认知神经科学方法 一、事件相关电位 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三、其他方法 第二篇 对人际互动过程与行为的认知 第三章 社会知觉与印象形成 **节 社会知觉及其研究内容 一、社会知觉的界定 二、社会知觉的种类 三、社会知觉的过程和特征 四、影响社会知觉的关键因素 第二节 社会知觉的理论模型 一、社会知觉的信息加工视角 二、社会知觉的生态理论视角 三、社会知觉的建构性视角 四、社会知觉的认知神经视角 第三节 自我知觉 一、自我知觉的概念及分类 二、自我知觉的相关理论研究 三、社会认知神经科学框架下的自我知觉研究 四、自我知觉的研究趋向 第四节 人际知觉:信息识别 一、面部知觉 二、言语知觉 三、气味知觉 四、形体知觉 五、人际知觉信息识别的脑机制 六、人际知觉信息识别的影响因素 …… 第四章 攻击行为的认知过程 第五章 亲社会行为的认知过程 第三篇 群际认知 第六章 刻板印象 第七章 元刻板印象 第八章 群际关系 第四篇 社会事件认知 第九章 社会认知中的归因 第十章 已知到未知:社会情境下的推理 第十一章 社会认知中的判断与决策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王沛,教育部“新世纪”人才,上海市曙光学者。上海市第四届学位评议小组成员(教育学科)。上海师范大学首批申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基础心理学学科带头人、校级心理学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上海师范大学学报》《现代基础教育研究》编委。担任中国心理学会社会心理学分会、中国教育学会心理教育分会常务理事等职。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省部级课题20余项,获各类国家级、省部级奖励20余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