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4475344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376
  • 出版时间:2015-05-01
  • 条形码:9787544753449 ; 978-7-5447-5344-9

本书特色

   温斯顿·丘吉尔编著的《丘吉尔**次世界大战回忆录(4世界危机东线战争)》专写一战东线战事。起始时谈及一战前两大集团间矛眉的历史渊源;然后详述奥国皇太子遇刺与此事件成为战争的导火索的经过;详述奥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以及随后两大集团间相互宣战和东线进行战争的过程。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 哈尔斯堡王朝的黄昏、吞并波斯尼亚、走向深渊、皇太子遇刺、奥地利的*后通牒、战线与战士、宣战、动员的间隙、东线军队的集结、奥地利与俄国之间的战争等。

目录

前言
**章 哈布斯堡王朝的黄昏
第二章 吞并波斯尼亚
第三章 走向深渊
第四章 皇太子遇刺
第五章 奥地利的*后通牒
第六章 战线与战士
第七章 宣战
第八章 动员的间隙
第九章 东线军队的集结
第十章 奥地利与俄国之间的战争
第十一章 伦贝格之战
第十二章 对东普鲁士的入侵
第十三章 坦嫩贝格之战
第十四章 首战马祖里湖区
第十五章 第二回合
第十六章 罗兹战役
第十七章 东进还是西击
第十八章 冬季会战
第十九章 越过达达尼尔海峡
第二十章 华沙的崩溃
第二十一章 对塞尔维亚的清算
第二十二章 法金汉重返西线
第二十三章 勃鲁西洛夫的进攻
第二十四章 俄国的崩溃
附录一:哈布斯堡王朝世系
附录二:一些重要的参考文献
索引
中外文人名对照表

展开全部

节选

  《丘吉尔**次世界大战回忆录4(世界危机东线战争)》:  第二章 吞并波斯尼亚 奥地利的托管省——对青年土耳其运动的反响——布赫劳会谈——仆役的抹布——1908年欧洲危机——和平处于危急状态——英国的态度——德国对俄国的挑战——意志冲突——埃伦塔尔的胜利——吞并的后果 弗兰茨·约瑟夫皇帝在回首他漫长的一生时,为哈布斯堡皇室的君主国在他在位时期丧失了相当不错的意大利诸省而哀伤,在内心深处切望对此作些补偿。这一点,1906年成为他的外交大臣的埃伦塔尔并非不知道,埃伦塔尔和康拉德一样,也对这一困扰着帝国的与日俱增的危险焦虑不安。他希望能靠巧妙的外交重振帝国的昔日雄风,给其主人以慰藉。1878年俄土战争后,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两省从土耳其人的统治下解放出来,柏林的代表大会将这两省置于奥地利的托管之下。三十年来,按照有至高无上权威的签约国的命令,这两个省一直处于维也纳的统治之下,然而在形式上,它们仍为土耳其苏丹领土的一部分,这种安排进行得相当不错。苏丹已不复为失地暗自神伤,欧洲也已视这些省份为奥匈帝国的一部分。  这种平静终因青年土耳其党的革命而被打破了。  土耳其出现了一个现代主义的、民族主义的、富有进取性的政府。巴尔干各国以及与土耳其关系密切的所有国家都不得不检查一下自己的立场。如果青年土耳其党成功地复兴了衰落的帝国,那么,土耳其成了一个强国后,不会要求恢复各方面的权利吗?如今波斯尼亚已享有父系世袭统治;如果土耳其建立起哪怕仅仅是表面文章的议会政体,难道她不会提出理由说,她那两个在奥地利托管之下的原有省份肯定也会要求建立至少是同一水平的机构?保加利亚虽然事实上是独立的,但与埃及一样仍是土耳其帝国的附庸省。斐迪南亲王早就抱有成为国王并宣布保加利亚独立的希望。他从土耳其性质的变化中也看到自行其是的必要性和时机。1908年秋,这种种问题已到了决定性阶段。  俄国在其对日战争中所蒙受的不幸重新唤醒了俄国人对达达尼尔海峡的感情。若不是《柏林条约》第29条阻止俄国黑海舰队通过达达尼尔和博斯普鲁斯两海峡,该舰队本来会与罗杰斯特文斯基海军上将一起作悲剧性的日本海航行的。俄国的论点虽说错误,但有一点是真的,那就是对马海峡之战本来或许会有不同的结局。因此,当埃伦塔尔开始庆贺俄国修正有关波斯尼亚问题的第25条时,看来这两个帝国都可能从修改这个著名条约中得到满足。不过,这没有太大的实际重要性。奥地利已经占有了那两个省,而博斯普鲁斯和达达尼尔两海峡已由土耳其大大加固了防御工事。不过,两国还是有望加深感情。奥地利在阿尔赫西拉斯会议上帮了德国的忙。在德皇口气强硬的语言中奥地利一直是“决斗场上忠实的帮手”。这一回她不能期望德国给予帮助以满足她的欲望吗? 1908年夏,埃伦塔尔写信给俄国外交大臣伊斯沃尔斯基。他们之间曾经进行过不止一次的秘密会谈。  伊斯沃尔斯基是一位高大英俊的俄国人,但不是一位特别谨慎的谈判家。原则上,他对埃伦塔尔的野心有好感,而且,只要奥地利支持俄国获得其战舰通过两海峡的权利,他就乐意讨论俄国听任奥地利吞并波斯尼亚的计划。  奥地利驻圣彼得堡大使贝希托尔德伯爵在这些事务上自然是中心人物。1908年9月,他在自己的布赫劳别墅里安排了埃伦塔尔与伊斯沃尔斯基的会晤。这对于宾主双方都是重要的时刻。这是一次友好的会谈!埃伦塔尔的一个良机!在这里一个大国的外交大臣要做的事情可能会冒犯所有其他国家。在这里他以良好的愿望和良好的诚意,准备像世上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谈话一样把问题谈个透彻。人们可以指责伊斯沃尔斯基在处理这些严重问题时采用随随便便的态度不够谨慎。当两人代表两个大国讲话时,他们不能一直使谈话保持顺利和愉快。但我们必须更多地谴责埃伦塔尔。他对这场世界的公平比赛寸步不让。他寸利必得,他利用了对方的每一次容忍,甚至利用了对方的每一种好意。他给了伊斯沃尔斯基这么一个印象,那就是,虽然今天他们还在一起工作,但第二天他会在全世界面前把他出卖。较量的人历来有一套规则,那就是宣布对手双方开始较量,开始讨价还价,如果有必要就开打;还有一套规则适用于以友好方式进行交谈谋求合作的绅士。埃伦塔尔的过错就在于利用了后者。这是严重的大错,它显然限制了国家间的正常交往。每一位外交家都应该研究这件事的每一细节,但从中吸取的教训,对于达成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谅解多有不便。  会谈结束;布赫劳之行也结束了。伊斯沃尔斯基开始度假;埃伦塔尔返回维也纳。他是带着这样的感觉返回维也纳的:他已使俄国人收回了起阻碍作用的力量,俄国无论如何也不会再给吞并问题制造严重麻烦了。他仔细整理了他的全套档案;他让他的印刷机开足了马力,他告诉奥皇俄国已经同意,接着急匆匆地把吞并波斯尼亚公诸于世。  这是一个爆炸性事件。每一个欧洲政府都认为这是一个居心叵测的侵略行动。事先一无所知的德国感到惊讶,但没有撤销对其同盟国的支持。法国冷嘲热讽,意大利感到惊奇;俄国极为愤怒;土耳其被激怒;塞尔维亚狂怒;英国深为震惊。爱德华-格雷爵士气愤到极点。他信奉的一切原则都遭到了践踏。这位辉格党的政治家是欧洲公法的监察员、英格兰绅士、曾是公学学生——他刚硬的性格中的这一切要素都同样受到侮辱。一个条约被撕毁了。由很多国家签署的国际文件被一个,也可能是两个国家抛在一旁。其他签字国的立场受到了伤害;她们有权要求别国倾听自己的意见,发表自己的观点。也许是忘却了我们自己历史中的*新几页,总之格雷爵士有信心地、甚至还兴味盎然地采取了*严肃的方针。  ……

作者简介

  温斯顿·丘吉尔(Winston Churchill,1874-1965),著名政治家、演说家、军事家和作家,20世纪重要的政治风云人物之一,曾两度出任英国首相,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闻领导荛凰取得了战争后的胜利,荣腾嘉德勋章等英国高荣誉。丘吉尔凭借极高的文学成就,于195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历史上获得该奖的政治家。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