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物联网通信

物联网通信

1星价 ¥14.8 (3.8折)
2星价¥14.4 定价¥39.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241748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88
  • 出版时间:2015-04-01
  • 条形码:9787512417489 ; 978-7-5124-1748-9

本书特色

《物联网通信》针对物联网通信过程,本书将通信技术分为三个大环节进行组织,分别是接触环节的通信技术、末端网通信技术、接入网通信技术。鉴于末端网通信技术是当前物联网通信研究中*重要的部分,又将末端网通信技术细分为三个部分。因此,包括引论在内,本书共分为六部分。   **部分包括物联网及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相关概念、对物联网通信环节的理解以及全书的组织思想。第二部分为接触环节的通信技术,是为了感知而进行的通信,包括标签rfid、导航等通信技术。第三部分至第五部分是本书的核心——末端网通信技术,包括有线、无线和adhoc网络通信技术。第六部分是接入网通信技术,包括一些主流的接入技术,鉴于读者对互联网已经比较熟悉了,因此不是本书的重点。   《物联网通信》特点:尽量从物联网的角度来介绍各种通信技术,并准备了应用案例;以物联网通信环节组织内容,能给读者一个较为清晰的架构;尽量选取当前主要的通信技术,以算法为主进行介绍;将各种通信基础知识融入到具体应用技术当中。   本书可以作为高等学校物联网专业本科生和计算机专业研究生教材。

内容简介

《物联网通信》针对物联网通信过程,本书将通信技术分为三个大环节进行组织,分别是接触环节的通信技术、末端网通信技术、接入网通信技术。鉴于末端网通信技术是当前物联网通信研究中*重要的部分,又将末端网通信技术细分为三个部分。因此,包括引论在内,本书共分为六部分。  **部分包括物联网及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相关概念、对物联网通信环节的理解以及全书的组织思想。第二部分为接触环节的通信技术,是为了感知而进行的通信,包括标签RFID、导航等通信技术。第三部分至第五部分是本书的核心——末端网通信技术,包括有线、无线和AdHoc网络通信技术。第六部分是接入网通信技术,包括一些主流的接入技术,鉴于读者对互联网已经比较熟悉了,因此不是本书的重点。  《物联网通信》特点:尽量从物联网的角度来介绍各种通信技术,并准备了应用案例;以物联网通信环节组织内容,能给读者一个较为清晰的架构;尽量选取当前主要的通信技术,以算法为主进行介绍;将各种通信基础知识融入到具体应用技术当中。  本书可以作为高等学校物联网专业本科生和计算机专业研究生教材。

目录

**部分引论
第1章概论
1.1物联网的概念
1.1.1物联网的理解
1.1.2物联网的模型
1.2传感器网络
1.2.1传感器网络和物联网
1.2.2无线传感器网络
1.2.3传感器节点
1.3物联网通信环节的划分
1.3.1接触环节
1.3.2末端网
1.3.3接入网
1.3.4互联网
1.4本书的组织思想


第2章物联网通信体系
2.1usn体系架构及其分析
2.1.1usn体系架构
2.1.2感知层
2.1.3网络层
2.1.4应用层
2.1.5体系结构的分析
2.2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2.2.1iso/osi体系结构
2.2.2tcp/ip参考模型
2.2.3体系结构的比较
2.3从通信角度出发的物联网体系结构分析
2.3.1通信模式
2.3.2物联网的通信体系结构
2.3.3直接通信模式的分析
2.3.4网关通信模式的分析


第3章物联网中物体的分析


第二部分接触环节的通信技术
第4章射频标签rfid技术
4.1rfid概述
4.2rfid的工作原理
4.2.1rfid的主要部件
4.2.2rfid的工作过程
4.3rfid的通信协议
4.3.1rfid的通信形式
4.3.2空中接口
4.3.3数据标准
4.4iso/ iec 180006b协议
4.4.1概述
4.4.2部件及工作流程
4.4.3阅读器到标签的通信
4.4.4标签到阅读器的通信
4.5防止冲突算法
4.5.1纯aloha算法
4.5.2时隙aloha算法
4.5.3帧时隙aloha算法
4.5.4type a的防冲突机制
4.5.5type b的防冲突机制
4.5.6type c的防冲突机制


第5章无线电导航
5.1无线电导航概述
5.2gps
5.2.1gps工作原理
5.2.2gps组成
5.2.3gps通信技术
5.3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5.3.1概述
5.3.2北斗一号
5.3.3北斗二号
5.3.4北斗通信技术
5.3.5北斗进展


第6章激光制导
6.1概述
6.2激光制导原理
6.3激光制导编码
6.3.1激光驾束制导编码
6.3.2激光寻的制导编码
6.4反激光制导


第三部分末端网通信技术--有线通信技术
第7章串行接口通信
7.1概述
7.2rs232串行接口标准
7.3rs
7.4串口的扩展
7.5gps输出通信协议--nmea


第8章usb总线
8.1usb概述
8.2usb组成
8.3usb通信
8.3.1usb通信的层次结构
8.3.2usb传输方式
8.3.3usb传输技术
8.4usb的发展


第9章现场总线
9.1现场总线概述
9.2can总线
9.2.1概述
9.2.2can总线系统组成
9.2.3can总线通信
9.2.4can的数据链路层
9.3其他现场总线技术


第10章其他有线末端网通信技术
10.1rfid阅读器网络
10.1.1wiegand
10.1.2rfid中间件
10.1.3epc技术
10.1.4rfid实时定位系统
10.2x10电力载波协议


第四部分末端网通信技术--无线通信底层技术
第11章无线通信底层技术概述
11.1物理层
11.2数据链路层
11.2.1概述
11.2.2mac子层相关算法


第12章超宽带uwb
12.1超宽带uwb概述
12.2脉冲无线电
12.3多频带ofdm
12.3.1概述
12.3.2物理层
12.3.3mac层


第13章irda红外连接技术
13.1概述
13.2irda协议栈
13.3irlap工作原理
13.4其他应用协议


第14章水下通信
14.1概述
14.2水声网络
14.3物理层技术
14.3.1多址技术分析
14.3.2水声通信的调制
14.3.3水声通信技术的发展
14.4mac层技术
14.4.1maca
14.4.2dbtma算法


第五部分末端网通信技术--ad hoc网络通信技术
第15章ad hoc的概念
15.1ad hoc的概述
15.2自组织网的演化
15.3自组织网的体系结构


第16章ad hoc网络
16.1ad hoc网络概述
16.2ad hoc系统结构
16.2.1移动节点结构
16.2.2网络结构
16.3ad hoc路由协议
16.3.1概述
16.3.2环路问题回顾
16.3.3ad hoc路由协议的分类
16.3.4dsdv路由算法
16.3.5dsr路由协议
16.3.6aodv协议


第17章无线传感器网络
17.1无线传感器网络概述
17.2路由算法
17.2.1概述
17.2.2spin协议
17.2.3leach协议
17.2.4pegasis协议
17.3特殊传感器网络
17.3.1水声传感器网络
17.3.2wsid


第18章机会网络
18.1机会网络概述
18.2机会网络体系结构及路由技术
18.2.1概述
18.2.2prophet
18.2.3cmts路由算法
18.3车载自组织网络


第19章蓝牙
19.1概述
19.2蓝牙协议体系结构
19.3微微网与散射网
19.4蓝牙的传输技术
19.4.1双工
19.4.2跳频
19.4.3无线链路
19.4.4数据包和编址
19.4.5建立连接
19.4.6连接模式
19.4.7可靠性保证
19.5散射网拓扑形成和路由算法
19.5.1btcp 算法
19.5.2bluetrees 算法
19.5.3scatternetroute协议
19.5.4bluestars 算法
19.5.5baodv算法
19.5.6larp算法


第20章zigbee
20.1概述
20.2zigbee组网
20.3zigbee体系结构
20.3.1物理层
20.3.2mac层
20.3.3网络层
20.3.4应用层
20.4zigbee路由
20.4.1树形路由
20.4.2aodvjr


第21章其他无线技术
21.1zwave
21.1.1概述
21.1.2网络组成
21.1.3zwave体系
21.2miwi无线网络协议
21.2.1概述
21.2.2miwi网络拓扑
21.2.3miwi地址和路由


第六部分接入网通信技术
第22章有线接入方式
22.1拨号上网
22.2非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
22.3混合光纤同轴电缆网接入
22.4以太接入网技术
22.5电力线上网
22.6光纤接入技术


第23章无线光通信
23.1概述
23.2光调制技术
23.3信道编码
23.4差错控制方法
23.5复用技术
23.6卫星激光通信
23.7可见光通信系统


第24章ieee 802.11无线局域网
24.1概述
24.2wifi系统的组成
24.3ieee 802.11协议
24.3.1协议栈
24.3.2dcf工作模式
24.3.3ieee 802.11的csma/ca


第25章无线mesh网络
25.1概述
25.2wmn结构
25.3wmn路由
25.3.1hwmp概述
25.3.2rmaodv
25.3.3基于树的路由协议
25.3.4混合路由模式


第26章蜂窝通信
26.1概述
26.2lte系统架构
26.3lte、ltea相关技术
26.3.1多址方式
26.3.2链路自适应
26.3.3协作多点传输技术
26.3.4混合自动重传技术
26.3.5随机接入控制
26.3.6lte接入网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