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话-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媒介化生存-基于对电视传播的考察

包邮神话-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媒介化生存-基于对电视传播的考察

¥29.4 (5.1折) ?
1星价 ¥29.4
2星价¥29.4 定价¥5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615530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78
  • 出版时间:2015-05-01
  • 条形码:9787516155301 ; 978-7-5161-5530-1

本书特色

本书运用多种理论资源,揭示中国传统文化在大众传媒生存的隐秘之义,是较为全面、透彻的反思之作。以电视传播为切入口,考察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的历史脉络、仪式化的生存形态、知识化转向、国家权力实践与娱乐修辞的理论实践。同时针对当代文化复调格局,提出中国文化发展的交往路径。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传播提供了启示。全书资料翔实,风格思辨,视角独特,从中可以获知中国传统文化在资本与权力中的境遇,以及文化传播趋势。

内容简介

本书运用多种理论资源,揭示中国传统文化在大众传媒生存的隐秘之义,是较为全面、透彻的反思之作。以电视传播为切入口,考察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的历史脉络、仪式化的生存形态、知识化转向、国家权力实践与娱乐修辞的理论实践。同时针对当代文化复调格局,提出中国文化发展的交往路径。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传播提供了启示。全书资料翔实,风格思辨,视角独特,从中可以获知中国传统文化在资本与权力中的境遇,以及文化传播趋势。

目录

前言
**章 方法论:传统文化电视传播的神话学阐释
 **节 作为研究对象的传统文化
  一 传统文化:一个总体性概念
  二 传统文化的电视传播形态
 第二节 神话面向与解蔽的可能性
  一 发现传统文化的神话意蕴
  二 传统文化作为现代社会的神话
  三 媒介即意识形态:无法回避的论题
 第三节 解神话:理论视阈与理路辨识
  一 罗兰·巴特的神话学实践
  二 先秦的去蔽理论资源
  三 神话学理论与怀疑论
  四 神话学理论与反本质主义
 第四节 去乌托邦:神话学阐释方法论的形构
  一 罗兰·巴特神话学理论反思
  二 神话学阐释方法论的形构
第二章 历史脉络:传统文化电视传播的实践
 **节 草创期(1958—1978)
  一 早期电视的传统文化传播
  二 “文革”时期的传统文化传播
  三 恢复期的传统文化传播
第二节 发展期(1978—2000)
  一 传统文化传播的自觉化
  二 传统文化栏目化传播
  三 传统文化传播的多样化
第三节 多元期(2000—2013)
  一 传统文化传播走向多元
  二 传统文化传播的娱乐化
  三 传统文化的新媒体传播
第三章 仪式化:传统文化的媒介生存样态
 **节 传统文化:作为仪式的电视传播
  一 从巫术到大众媒介:仪式的大众传媒转向
  二 仪式化生存:传统文化的现代形态
  三 仪式节目分类与模式
 第二节 传统文化仪式:电视脚本、意义生成与召唤
  一 传统文化仪式的电视脚本
  二 传统文化的意义生成
  三 科技时代的召唤仪式
 第三节 盛世仪式:符号、共享与价值建构
  一 仪式符号的呈现与建构
  二 修辞下的国家认同实现
  三 “趋于神魅化的国家理性”
第四章 传统文化的政治实践与共同体维系
 **节 作为权力的传统文化-
  一 意识形态:被压抑的重返
  二 国家权力:基于对执政党的考察
  三 传统文化:作为执政资源的考察
 第二节 传统文化:走向政治权力的现代知识
  一 传统文化的知识化转向
  二 作为常识的传统文化
  三 作为伦理的传统文化一
 第三节 “家一国”同构与共识同构
  一 春晚中的传统文化形态
  二 “家一国”:置换性生产
  三 视听召唤:主体的共同体路途
第五章 娱乐修辞:传统文化与意识形态的物化
 **节 娱乐神话的修辞机制
  一 从启蒙神话到娱乐神话
  二 传统文化的娱乐修辞机制
  三 欲望化:传统文化的娱乐修辞策略
 第二节 娱乐神话及其文化合法性
  一 娱乐修辞的若干呈现
  二 基于符号秩序与文化资本的论争
  三 赋魅与施魅:意识形态的深度内嵌
 第三节 历史的仿象与仿象的文化
  一 历史剧与传统文化仿象
  二 文化经典的重拍及多维阐释
  三 政治与市场的双重变奏
第六章 走出神话:实现传统文化媒介化生存
 **节 作为“他者”的符号传统
  一 符号缺席:自由理性下的信息歧视
  二 符号“跨域”:民间文化的多重意指
  三 媒介隐喻下的传统文化“去他者化”
 第二节 多维视野下的传统文化
  一 社会思潮中的传统文化
  二 多媒介环境与传统文化
 第三节 走出神话:传统文化的媒介化生存
  一 传统文化的现代合法性
  二 实践性主体建设辨析
  三 交往:神性文化与世俗文化合流
结语 娱乐沉浸中的“孔子”
  一 从泛娱乐到娱乐沉浸的神话
  二 传统文化的角色
  三 走出二元论的陷阱
  四 娱乐:传统文化的神话吗?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晏青,博士,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媒介文化、影视艺术研究。在《新闻与传播研究》《文艺研究》《现代传播》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合著《电视文艺学》,主持广州市课题一项,参与省部级项目若干。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