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西汉故事-中国历史故事集-修订版
读者评分
5分

西汉故事-中国历史故事集-修订版

1星价 ¥7.4 (4.9折)
2星价¥7.4 定价¥15.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商品评论(3条)
kxl***(三星用户)

经典历史故事集

林汉达先生编写的西汉故事不但是一部的历史读物,也是一部的语文读物。林汉达先生精心选取材料,进行修订和编写,将历史用大白话生动风趣地展现在读者眼前,严谨中不失活泼。《西汉故事》上起“张良拜师”,下至“王莽称帝”。

2023-04-11 22:46:08
0 0
ztw***(二星用户)

此前已购买林汉达历史故事春秋战国两册,现补齐西汉故事。这本西汉故事的容量及开本大小非常适合孩子阅读,字体间距加大,纸张颜色护目。

2020-05-11 12:12:55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4823233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184
  • 出版时间:2015-05-01
  • 条形码:9787514823233 ; 978-7-5148-2323-3

本书特色

语言是心灵的窗户,也是一支画笔;历史是社会的镜子,也是一把梳子。这些都将在本书中给读者实实在在的感受。让我们一起心听无声的讲述,意观无形的演变,接受历史之梳的篦击,体验文化圣水的洗涤,完成一次人生的学问积累。
林汉达编写的《西汉故事(修订版)》不但是一部优秀的历史读物,也是一部优秀的语文读物。

内容简介

《西汉故事(修订版)》不但是一部的历史读物,也是一部的语文读物。林汉达先生精心选取材料,进行修订和编写,将历史生动风趣地展现在读者眼前,严谨中不失活泼。《西汉故事(修订版)》上起“张良拜师”,下至“王莽称帝”。

前言

1978年初春,我来到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工作。这本是一次自找上门又“走错门”的工作调动。我当时是想去中国青年出版社,可不知中青、中少是一家,直到报到那天,人事部门告知安排到中少社,我才知道内情。在此之前,我对少儿读物既知之甚少,也没有兴趣。记得**天到中少社上班,一位社领导接见我,我还直截了当地说出了想法,希望有机会转到中青社。没想到,这次进了中少社大门,竟干了二十多年没有动,反倒是在此过程中产生了对少儿读物的感情。事业留人,回想起来,*早引我“献身”于此的,就是这套《中国历史故事集》。
入社后不久,编辑室主任就把修订重版《中国历史故事集》的工作交给我。当时说好的是做这么两件事:一是对已经出版的《春秋故事》《战国故事》《西汉故事》进行修订,重排出版;二是编辑加工已经写好尚未出版的《东汉故事》。
据社领导讲,《中国历史故事集》是出版社在20世纪60年代初构想和组织的一套书,准备一个时代写一本。选择作者的时候就找到了擅长写通俗读物的林汉达先生。林先生曾写过《东周列国故事新编》,后又写了《前后汉故事新编》,很有名气。约稿之后,他很快写出了《春秋故事》《战国故事》和《西汉故事》并出版。《东汉故事》也已写完,因“文革”发生,没有出版。与此同时,林先生还写了更为简短的《上下五千年》,也没有写完。
中少社出版的这几本历史故事,是林先生著作中的精品,展示了他独特的写作风格。他是通过写历史故事来尝试用普通话写作,所以这几本书既是历史读物,也是语文读物。中国历史悠久又深厚,那么多人物事件,合写起来是个难事。林先生用丝线串珠的办法,把人事历程联接起来,既重点突出又不使中断,上勾下连,大故事套着小故事,浑然成一体。还有那带“北京味”的口头化语言,极少形容词和现成话,讲起来如道家常,一下子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引人入胜,便是这套书的必然结果。
我在中学时代曾经读过《东周列国故事新编》,也翻看过《春秋故事》,有很好的印象,现在能亲手编辑它,自然感到亲切。在仔细钻研过这几本书的写作方法之后,就很快进入了“角色”。除对前三种书作了一些文字上的处理之外,还根据当时的修订方案,模仿林先生手笔,写了一篇“周游列国”替换《春秋故事》中“夹谷之会”。通过实践,初步掌握了他编排故事一线贯穿的方法,掌握了他的语言特点和用词造句的一些习惯。林先生写过一篇谈语言使用的文章,我也仔细阅读过。
……
从20世纪70年代末与这套书结缘以后,虽有间隔,但我从没有忘了它,大家也希望让它有个圆满结局,而不要成半截子工程。我多次表示:历史是常存的,历史读物是常青的,希望不至于落空。现在我兑现了诺言。留给今后编者和读者的话有三句:一要踏实编书,用心读书,学真知识,长真本事。二要掌握读历史书的方法,既要把人和事放在当时环境中分析,也不要被古人言行所牵引,做冷静的读书人。三是记住孟子的话:“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凡书,必有不完善的地方,这套书不例外。能发现其中的局限和纰漏,也是会读书的表现。
语言是心灵的窗户,也是一支画笔;历史是社会的镜子,也是一把梳子。这些都将在书中给读者实实在在的感受。让我们一起心听无声的讲述,意观无形的演变,接受历史之梳的篦击,体验文化圣水的洗涤,完成一次人生的学问积累。
二○一五年一月

目录

张良拜师
学万人敌
揭竿而起
天下响应
破釜沉舟
约法三章
鸿门忍辱
火烧阿房
韩信拜将
暗渡陈仓
鸿沟为界
四面楚歌
汉王登基
制订朝仪
缇萦救父
晁错削地
夺广铽彘
张骞探险
再通西域
通神求仙
苏武牧羊
大雁带信
霍光辅政
昭君出塞
王莽称帝
展开全部

节选

秦始皇灭了六国,统一中原以后,经常到各地方去视察。公元前218年春天,他带着大队人马到了博浪沙(在河南)。车队正在拐弯的时候,突然哗啦啦一声响,不知道打哪儿飞来个大铁椎,把一辆车打得粉碎。秦始皇就在前面的车上,半截车档进到他的跟前,差点儿打着他。好险呐!一下子车队全停下来。武士们四面搜查,没费多大工夫就把那个刺客逮住了。
秦始皇一定要手下的人把主使刺客的人查出来,主使的人当然是有的,可是那个刺客就是不说。他骂着骂着,不知不觉地露了点儿口风,又怕他们追问下去,就自己碰死了。
从刺客的话语中,他们推想那个主使刺客的人是从前韩相国的儿子。秦始皇立刻下了命令,捉拿那个韩国的公子,韩国那一带更加搜得紧。那位韩国的公子只好更名改姓叫张良,又叫张子房。
张良的祖父、父亲都做过韩国的相国(相当于宰相)。韩国被灭的时候,张良还年轻,他决心替韩国报仇,就变卖了家产,推说到外边去求学,离开了家。其实他是到外边去找机会暗杀秦始皇。果然,他交上了一个大力士,情愿替他拼命。那个大力士使的一个大铁椎,足足有一百二十斤重(秦汉时候的一斤,只有现在的半斤)。
他们到处探听秦始皇的行动。这会儿探听到秦始皇到东边来,就在博浪沙埋伏着,给了他一大椎。哪儿知道打错了车,刺客自杀了。张良逃哇逃哇,一直逃到下邳(在江苏;邳pT),躲了起来。他虽然逃难出来,好在身边有钱,就在那边结交了不少朋友,还想替韩国报仇。不到一年工夫,他在下邳出了名。临近的人都知道他是个很有学问的读书人,可不知道他就是跟大力士在博浪沙行刺的韩国公子。
有一天清早,张良一个人出去散步,走到一座大桥下,瞧见一个老头儿穿着一件土黄色的大褂,搭着腿坐在桥头上,一只脚一上一下地晃荡着,那只鞋拍着脚底心,像在那儿Ⅱ亨歌儿打板眼。真怪!他一见张良过来,有意无意地把脚跟往里一缩,那只鞋就掉到桥下去了。老头儿回过头来对张良说:“小伙子,下去把我的鞋捡上来。”张良听了,不由得火儿了。可是再一看那个老头儿,哪儿还能生气呐?人家连眉毛带胡子全都白了,额上的皱纹好几层,七老八十的,就是叫他一声爷爷也不过分。他就走到桥下,捡起那只鞋,上来递给他。
谁知道老头儿不用手去接,只是把脚一伸,说:“给我穿上。”张良一愣,觉得又好气,又好笑。可是他已经把鞋捡上来了,干脆好人做到底,索}生跪着恭恭敬敬地拿着鞋给老头儿穿上。那老头儿这才理了理胡子,微微一笑,慢吞吞地站起来,大摇大摆地走了。这一下可又把张良愣住-了,天底下会有这号老头子,人家替他做了事,连声“谢谢”都不说,真太说不过去了。
张良盯着他的背影望着,见他走起路来又快又有劲,心想这老头儿一定有点来历。他赶紧走下桥去,跟在后头,看他往哪儿去。约莫走了半里地,老头儿知道张良还跟着,就回过身来,对他说:“你这小子有出息。我倒乐意教导教导你。”张良是个聪明人,知道这老头儿有学问,就赶紧跪下,向他拜了几拜,说:“我这儿拜老师了。”那老头儿说:“好!过五天,天一亮,你到桥上再来见我。”张良连忙点头说:“是!”
第五天,张良一早起来,匆匆畦忙地洗了脸,就到桥上去了。那老头儿正生着气呐。他说:“小子,你跟老人家定了约会,就该早点儿来,怎么还要叫我等着你?”张良跪在桥上,向老师磕头认错。那老头儿说:“去吧,再过五天,早点儿来。”说着就走了。张良愣愣磕磕地站了一会儿,只好垂头丧气地回来。
又过了五天,张良一听见鸡叫,脸也不洗,就跑到大桥那儿去。他还没走上桥呐,就狠狠地直打自EIIIIigJL,自言自语地说:“怎么又晚了一步!”那老头儿瞪了张良一眼,说:“你愿意的话,过五天再来!”说着就走了。张良闷闷不乐地憋了半天,才拖着沉重的脚步回来,只怪自己不够诚心。
这五天的日子可比前十天更不好挨。到了第四天晚上,他翻过来掉过去,怎么也睡不着。半夜里,他就到大桥上去,静静地等着。
过了不大一会儿工夫,那老头儿就一步一步地迈过来了。张良赶紧迎上去。老头儿一见张良,脸上显出慈祥的笑来,说:“这样才对。”说着,拿出一部书来交给张良,说:“你把这书好好地读,将来能够做一个有学问的人。”张良挺小心地把书接过来,恭恭敬敬地道了谢,接着说:“请问老师尊姓大名。”老头儿笑着说:“你问这个干吗?”张良还想再问个明白,那老头儿可不理他,连头也不回地走了。
等到天亮了,张良拿出书来一看,原来是一部《太公兵法》(太公,就是周文王的军师姜太公)。张良白天读,晚上读,把它读得滚瓜烂熟。他一面钻研《太公兵法》,一面还留心着秦始皇的行动。P1-4

作者简介

林汉达先生(1900—1972),浙江慈溪人,著名的教育家、语言文字学家和历史学家。1924年毕业于上海之江大学,1937年赴美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学习,攻读民众教育系并获硕士学位。1945年底,与马叙伦等共同发起成立中国民主促进会,当选为常务理事。建国后,历任燕京大学教授、教务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副部长等。

林汉达先生从上世纪20年代起即从事研究和写作,著作丰富,涉及面广,颇有影响。教育方面的著作有《向传统教育挑战》、《西洋教育史讲话》等;文字改革方面有《中国拼音文字的出路》《中国拼音文字的整理》等;通俗历史读物有《上下五千年》《东周列国故事新编》《前后汉故事新编》《三国故事》等,共达六十余种,是一份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特别是他的通俗历史读物,深受几代青少年读者的欢迎。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