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荆州花鼓戏传承群体的社会学考察

荆州花鼓戏传承群体的社会学考察

¥20.5 (4.3折) ?
1星价 ¥29.3
2星价¥29.3 定价¥4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615240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30
  • 出版时间:2015-05-01
  • 条形码:9787516152409 ; 978-7-5161-5240-9

本书特色

荆州花鼓戏是明末以后在三棒鼓、踩高跷、采莲船、渔鼓道情等民间演唱形式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其他剧种的剧目、声腔和表演发展起来的一种乡土戏曲。是今天湖北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以地道的天沔话作为语言声腔,以一剧一调的丰富多彩为其艺术特征,以贴近江汉平原的草根性为其文化特色,展现了生活在江汉平原的广大群众的文化风貌。由周丽玲著的《荆州花鼓戏传承群体的社会学考察》运用社会学的方法和理论,以扎实的田野调查为基础,对荆州花鼓戏的传承群体进行研究,揭示了荆州花鼓戏传承大舞台上各个不同传承群体的角色与功能,并对荆州花鼓戏乃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问题,提出独到的见解。

内容简介

荆州花鼓戏是明末以后在三棒鼓、踩高跷、采莲船、渔鼓道情等民间演唱形式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其他剧种的剧目、声腔和表演发展起来的一种乡土戏曲。是今天湖北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以地道的天沔话作为语言声腔,以一剧一调的丰富多彩为其艺术特征,以贴近江汉平原的草根性为其文化特色,展现了生活在江汉平原的广大群众的文化风貌。本书运用社会学的方法和理论,以扎实的田野调查为基础,对荆州花鼓戏的传承群体进行研究,揭示了荆州花鼓戏传承大舞台上各个不同传承群体的角色与功能,并对荆州花鼓戏乃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问题,提出独到的见解。

目录

导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三研究综述    四研究理论与方法    五研究重点与难点    六研究思路与内容**章  荆州花鼓戏:历史与地位  **节  荆州花鼓戏孕育的历史舞台及其诞生  第二节  从乡间生活小唱到登“大剧之堂”  第三节  从“淫戏”到正剧  第四节  江汉平原上的“国戏”第二章  荆州花鼓戏传承主体分析  **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与戏曲类的“传承舞台”  第二节  荆州花鼓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一史上的荆州花鼓戏传承人谱系    二荆州花鼓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师承谱系    三荆州花鼓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遴选  第三节  荆州花鼓戏的专业剧团    一剧团规模    二演出场次    三剧团收入  第四节  荆州花鼓戏的民间剧团第三章  荆州花鼓戏传承群体的角色意识与角色功能  **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角色意识与角色功能  第二节  专业剧团的角色认同与角色功能  第三节  民营剧团的角色意识与角色功能  第四节  戏迷票友的传承意识与传承功能第四章  “场域理论”视野下的荆州花鼓戏演出市场  **节  荆州花鼓戏场域中的竞争  第二节  政府的权力第五章  荆州花鼓戏传承的思考  **节  关于荆州花鼓戏传承“危机”的思考    一生机在民间    二荆州花鼓戏的传承危机  第二节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制度的思考    一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认定机制    二切实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传承作用  第三节  重新配置荆州花鼓戏场域中的文化资本附录一  荆州花鼓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访谈提纲附录二  荆州花鼓戏qq群戏迷票友调查问卷参考文献主要科研成果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周丽玲,女,1975年生,博士,湖北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数字媒体艺术系系主任、音乐教研中心主任,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湖北大学中心主任,湖北地方戏曲高校传播中心办公室主任,中国民主促进会湖北省文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湖北省创新研究会理事。主持国家文化创新工程项目:地方戏曲高校传承创新工程。在《光明日报?理论版》,日本的《アジアの歴史と文化》等海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数篇。曾应邀赴美国、韩国、澳大利亚等地进行交流,在美国和台湾地区举办多场个人专场音乐会。2008年在美国孟菲斯大学孔子学院访问交流半年;2013年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音乐学院访问交流半年。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