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4043164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46
  • 出版时间:2015-08-01
  • 条形码:9787040431643 ; 978-7-04-043164-3

内容简介

  《儿科护理学(第3版)》是“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全书除绪论和附录外,共有14章,包括生长发育、健康儿童护理、住院患儿的护理、营养与营养紊乱性疾病患儿的护理、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泌尿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血液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免疫性疾病患儿的护理、感染性疾病患儿的护理、内分泌及遗传性疾病患儿的护理。《儿科护理学(第3版)》可作为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学生的教学用书,也适用于国家执业护士和专升本入学考试的参考用书,对儿科临床护理工作者也有指导和参考价值。

目录

绪论
**节 儿科护理学的任务和特点
第二节 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第三节 儿科护士的素质要求
思考题

**章 生长发胄
**节 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影响因素
第二节 小儿体格生长发育
第三节 小儿神经心理发育及评价
思考题

第二章 健康儿章护理
**节 各年龄期小儿的健康指导
第二节 体格锻炼
第三节 意外伤害预防
第四节 计划免疫
思考题

第三章 住晾患儿帕护理
**节 儿科医疗机构的设施及护理管理
第二节 儿章健康评估的特点
第三节 住院患儿及其家庭的心理反应与护理
第四节 与患儿及其家长的沟通
第五节 小儿用药特点及护理
第六节 儿科护理技术操作
思考题

第四章 营荠与营养紊乱性疾病
患儿的护理
**节 健康小儿的营养与喂养
第二节 蛋白质一能量营养不良
第三节 小儿单纯性肥胖症
第四节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第五节 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
思考题

第五章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
**节 概述
第二节 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的特点及护理
第三节 新生儿窒息
第四节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第五节 新生儿颅内出血
第六节 新生儿硬肿病
第七节 新生儿败血症
第八节 新生儿黄疸
第九节 新生儿脐炎
第十节 新生儿低血糖
第十一节 新生儿低钙血症
思考题

第六章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节 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第二节 口炎
第三节 小儿腹泻
第四节 小儿液体疗法及其护理
思考题

第七章 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节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第二节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第三节 急性支气管炎
第四节 小儿肺炎
思考题

第八章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节 小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第二节 先天性心脏病
思考题

第九章 泌尿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节 小儿泌尿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第二节 急性肾小球肾炎
第三节 肾病综合征
思考题

第十章 血液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节 小儿造血和血象特点
第二节 小儿贫血概述
第三节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第四节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思考题

第十一章 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节 小儿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第二节 化脓性脑膜炎
第三节 小儿惊厥
思考题

第十二章 免疫性疾病患儿的护理
**节 风湿热
第二节 过敏性紫癜
第三节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
思考题

第十三章 感染性疾病患儿的护理
**节 麻疹
第二节 水痘
第三节 手足口病
第四节 流行性腮腺炎
第五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
第六节 猩红热
第七节 中毒型细菌性痢疾
第八节 小儿结核病
思考题

第十四章 内分泌及遗传性疾病
患儿的护理
**节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第二节 21-三体综合征
第三节 苯丙酮尿症
思考题
附录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节选

  《儿科护理学(第3版)》:  (3)选择合适的语调和声调:亲切的语气声调、稍慢的速度、适当的音量,可引起患儿的注意与反应。在交谈中,护士应根据患儿不同年龄运用不同的语气、声调、音量和语速,不要催促患儿回答,说完某问题应稍加停顿,给予患儿理顺思路的时间,以促进沟通的顺利进行。  (4)适时鼓励:无论患儿是否配合治疗,均要不时给予赞扬和鼓励,以增强患儿战胜疾病的信心。在检查和治疗中,尽量不用“好不好”“行不行…‘要不要”等模棱两可的语言,对不配合检查或治疗的患儿不用否定方式。  (5)恰当运用幽默和逗引:适时的使用幽默或逗乐患儿,可以帮助患儿释放情绪上的紧张感,分散患儿因疾病造成痛苦的注意力,也有效地帮助患儿更开放地与护理人员沟通。  (6)尊重、理解:尊重患儿的情绪和情感变化对建立护患关系十分重要。小儿的情绪变化大,有时喜怒无常,应容许小儿在受伤时哭泣、受挫时表达愤怒。对患儿某些幼稚、夸大的想象,应采取诚恳的态度,可运用触摸、温和的表情和简单的问候,表示接受与理解。对破坏性行为和攻击性行为,要给予正确的引导或通过积极的语言沟通疏导,以帮助患儿学会控制情绪。  2.非语言沟通技巧非语言沟通包括声音、外表、面部表情、身体姿势和手势、目光接触、个人空间和触摸等。对于小儿,非语言沟通方式比语言沟通方式更有效。  (1)亲切和蔼的情感表达:在非语言沟通中,无论采用何种方式,亲切和蔼的情感表达是必不可缺的,它不仅有助于消除患儿紧张情绪,而且可增加交流的主动性。相反表情严肃、烦躁,常常会使小儿恐惧、紧张,甚至啼哭,特别是不会用语言表达的婴儿。因此,护士要保持良好的情绪,除特殊需要,一般不戴口罩,以便患几经常能见到护士的微笑,缩短护患感情上的距离。对婴幼儿来说,抚摸是更有利于情感交流的途径,护士应利用拥抱、面部接触、抚摸向患儿传递爱的信息,这种无言的行动会引起巨大的心理沟通作用,使患儿得到安全和情感上的满足。  (2)平等尊重的体态动作:采取蹲姿与患儿眼睛在同一水平线,保持目光接触,并加之适当的应用面部表情以及身体姿势(身体稍向前倾),即是对患儿的尊重和喜爱,也是护士对交谈感兴趣以及愿意听其谈话的表现,从而促进交谈。  3.游戏沟通技巧游戏是小儿不可缺少的生活与活动内容之一。通过游戏介导与患儿接触,是促使相互之间逐渐熟悉、消除患儿陌生恐惧、有效沟通的途径。因此,护士在游戏中应尽量使患儿表达情感、发泄恐惧和焦虑情绪,并有机地将健康教育的内容融入到游戏中去。  (1)了解游戏的作用、功能:为了沟通的需要,护士应对游戏的作用、规则或玩具的功能有所了解,并参与其中以加快同患儿的熟悉过程,使患儿在不知不觉中消除陌生、拘束感,将护士作为朋友对待。  (2)合理安排游戏:根据不同年龄与心理发展阶段安排合理的、患儿感兴趣的游戏。婴幼儿只能做简单的类似藏猫猫游戏,通过反复与护士保持一定距离的目光接触,使患儿对护士从生疏逐渐变为熟悉;对好奇心很强的学龄前患儿,可与之做具有探索性的纸牌魔术等游戏,引起患儿探索的兴趣,加快沟通过程。当游戏起到应对恐惧和忧虑的作用时就称为治疗性游戏,在治疗性游戏中护士应以患儿容易理解的语言,讲解疾病治疗的必要性,使患儿明白疾病和住院治疗不会对自己的身体构成威胁,从而积极配合治疗。在病情允许时,鼓励患儿适当进行自我护理,以帮助树立自信心。  ……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