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奇迹到成熟-韩国转型经验

从奇迹到成熟-韩国转型经验

1星价 ¥40.8 (6.0折)
2星价¥40.8 定价¥6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10145907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77
  • 出版时间:2015-08-01
  • 条形码:9787010145907 ; 978-7-01-014590-7

本书特色

已有经济增长理论主要着眼于后发经济体的“起飞”,对此后的“持续飞行”和“降落”缺少分析框架。本书对韩国经济高速增长尤其是“降落”期的经验深有洞见,中国的情况虽然更为复杂,但书中描述的规律性元素更具针对性,也更有理论和政策分析价值。 ——刘世锦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研究员 在加入国际竞争中追赶;及时调整和升级发展模式;系统优化人口与养老政策;以结构性改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此书对韩国转型经验的介绍可圈可点,很值得国人重视和借鉴。 ——贾康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研究员 韩国经济从奇迹到成熟,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道路,经历了危机,也收获了*终的成功。中国刚刚开始踏上同样的一段从经济奇迹到常规发展的转型之路,巴里?艾肯格林、德怀特?珀金斯和申宽浩对韩国转型经验深刻而又精彩的分析可以为中国提供很多有益的借鉴。 ——黄益平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20世纪90年代,韩国面临增速换档和结构转型的挑战,曾经一度改革迟滞、问题堆积、常年熊市,但*终在危机倒逼下,成功推动了市场化改革。韩国在当时所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熊牛转换、产业机会等对于当前中国投资者而言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黄燕铭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所长 在经济发展中如何处理好增长、转型以及危机防范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实践问题。本书对韩国经济从起飞到软着陆过程各个阶段的系统性分析,是对经济增长理论体系的丰富。更重要的是,鉴于中韩经济增长模式的相近性,韩国的经验貌似个别,实则对中国经济和政策极具针对性指导意义,不可不察。 ——王庆 上海重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 ★已有经济增长理论主要着眼于后发经济体的“起飞”,对此后的“持续飞行”和“降落”缺少分析框架。本书对韩国经济高速增长尤其是“降落”期的经验深有洞见,中国的情况虽然更为复杂,但书中描述的规律性元素更具针对性,也更有理论和政策分析价值。 ——刘世锦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研究员 ★在加入国际竞争中追赶;及时调整和升级发展模式;系统优化人口与养老政策;以结构性改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此书对韩国转型经验的介绍可圈可点,很值得国人重视和借鉴。 ——贾康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研究员 ★韩国经济从奇迹到成熟,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道路,经历了危机,也收获了*终的成功。中国刚刚开始踏上同样的一段从经济奇迹到常规发展的转型之路,巴里·艾肯格林、德怀特·珀金斯和申宽浩对韩国转型经验深刻而又精彩的分析可以为中国提供很多有益的借鉴。 ——黄益平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20世纪90年代,韩国面临增速换档和结构转型的挑战,曾经一度改革迟滞、问题堆积、常年熊市,但*终在危机倒逼下,成功推动了市场化改革。韩国在当时所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熊牛转换、产业机会等对于当前中国投资者而言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黄燕铭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所长 ★在经济发展中如何处理好增长、转型以及危机防范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实践问题。本书对韩国经济从起飞到软着陆过程各个阶段的系统性分析,是对经济增长理论体系的丰富。更重要的是,鉴于中韩经济增长模式的相近性,韩国的经验貌似个别,实则对中国经济和政策极具针对性指导意义,不可不察。 ——王庆 上海重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

内容简介

本书是当前国际学术界*活跃、*富影响力的著名经济学家艾肯格林和铂金斯的重要著作,主要讲述韩国经济增长和转型经验.作者系统深入地研究了韩国在经济增长态势、经济结构、创新能力、资本流动、金融体系等方面转型所取得的进展,认为韩国已经展现出作为一个成熟发达经济体的特征,完成了从经济增长奇迹到成熟经济体的转变.
本书中的很多真知灼见对当前的中国极具启发,对中国的经济改革和转型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前言

译者序言:新5%比旧8%好
任泽平
当前对中国经济前景有三种观点:
**种过度看空,以部分国外机构为代表,迎合了部分国外投资者不了解中国、过度悲观的偏好.虽则唱空,但却可起到提醒的作用;第二种过度看多,"未来20年还能增长8%",还能回到高增长轨道,中国经济下行是因为外需不足和周期调整,政策应以刺激投资为主.这类观点貌似唱多,实则产生麻痹效果;第三种理性乐观,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前景,但认为中国经济正处于增速换挡期,近年经济下行主要是因为结构性和体制性问题,应在保持定力、守住底线的前提下,通过改革走出困局.如果通过不断刺激勉强度日,坐等周期回升和外需改善,不仅贻误改革时机,而且会酝酿更大风险.刺激是维持旧增长模式,是加杠杆,改革是释放新活力,是去杠杆.
虽然同属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前景,但我之区别于第二类学者的核心观点是:"新5%比旧8%好".未来通过改革构筑的5%新增长平台,比过去靠刺激勉强维持的8%旧增长平台要好,利率下来了,股市走牛了,产业升级了,企业利润上升了,居民生活改善了,政府威信提高了.改革是唯一出路,刺激将酝酿危机.
一、为什么增速换挡至5%了不起?
1960年以来,在全球101个追赶经济体中,只有13个国家和地区完成了追赶任务,迈过高收入经济体门槛.在这13个成功实现增速换挡的经济体中有4个*优秀的毕业生:德国、日本、中国台湾和韩国,这四个优秀毕业生大约在人均GDP11000国际元附近,经济增速平均从8.3%降到4.5%,降幅在50%左右.
这4个经济体的规模大小各异(人口规模中国台湾2300万、韩国5000万、德国8000万、日本13000万),增速换挡的时代背景跨越上世纪60-90年代,但增速换挡的人均GDP阀值时点和增速降幅具有较强的一致性,这暗含着内在的规律性.
中国未来新的经济增长平台如果能够实现5%,增速换挡的成绩堪称优秀,这是增速换挡期*优秀毕业生交出的答卷.
未来的5%比现在的7%-8%微观感受要好,增长模式从速度效益型升级到质量效益型,利率下来了,股市走牛了,产业升级了,企业利润上升了,居民生活改善了,政府威信提高了,步入繁荣、稳定、可持续的新常态.
从近年增速换挡的进展看,中国经济正在向5%左右的中速新常态过渡.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出口已经从过去20%以上的增长调整至5%-10%的新常态;房地产投资正在调整,预计将从过去20%以上的增长调整至0%-5%的新常态;只有基建投资为了稳增长需要,仍然维持在20%以上的增长,预计未来将调整至10%左右的新常态;消费增速将从过去13%以上的增长调整至10%左右的新常态.三大需求名义增速再扣掉价格缩减指数,测算下来,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新增长平台在5%左右.预计如果房市能够软着陆,改革能够推动,中国经济有望成功实现增速换挡.
二、为什么未来20年不能增长8%?
也有观点认为,中国经济未来20年还可以增长8%,中国目前人均GDP只相当于美国的30%,还有很大的后发优势.但经验证据不支持这样的判断,德日韩台经济增速下台阶时人均GDP分别相当于美国的68.5%、68.5%、51%、41.4%.
我们认为,这样的观点既缺乏足够样本的证据支撑,也缺乏严谨的逻辑推导.中国相对于美国存在较大的发展差距,这是事实,但为什么必须以8%的增长速度追赶,而不是以5%的增长速度追赶?5%也是美国年均经济增速2%的2.5倍.
七、改革是*大希望,刺激是*大风险
笔者曾为了研究韩国在上世纪90年代的增速换挡经验,阅读了几十本经济片段史的书,并与多位当时改革操盘手交流,并且翻译了艾肯格林等的《从奇迹到成熟——韩国转型经验》.我曾经困惑,增速换挡期的韩国为什么在1997年爆发了危机倒逼式的调整?现在答案已经很清楚,是因为拒绝减速,不相信长达30年的高增长时代已经过去,寄希望于通过政策刺激重回高增长轨道,结果导致债务攀升,1996年韩国30大财阀资产负债率升至80%,*终投资者用脚投票.
幸运的是,1998年金大中总统主政以后,痛下决心推动四大部门结构改革,*终开启了韩国中速增长的新时代,三星、现代等一批国际企业脱颖而出.虽然2000年后,韩国经济再也没有回到高增长平台,只实现了5%左右的年均增长,但无效资金需求被中断了,无风险收益率下降了,股市走牛了,产业升级了,企业盈利提升了,居民生活改善了,政府威信提高了.
需要强调的是,高速增长期过后并不必然有一个中速增长平台在那接着,拉美直接掉了下去,未来5%的增长平台需要经过艰苦卓绝的改革努力才能构筑起来.
中国当前正处于增速换挡的关键期,刘易斯拐点到来,住行消费峰值临近,供求两侧的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已经下降.这一轮经济回落的原因不是外需不足和周期调整,而是深层次的结构性和体制性问题.市场本该出清却由于体制性障碍难以实现,去产能和去杠杆进展缓慢,经济下行压力长期存在,产能过剩和债务风险攀升.2009年重启"银政"、"银企"联系之后,政府隐性担保泛滥,大量资源错配到低效部门,在加剧金融风险的同时,也增加了增长阶段转换和增长动力升级的困难.
鉴于当前经济下行主要是结构性和体制性的,而非外部性和周期性的,因此政策的应对主要是结构改革,而非大规模刺激.改革是唯一出路,刺激是*大风险.通过不断刺激勉强度日,坐等周期回升和外需改善,不仅贻误改革时机,而且会酝酿更大风险.刺激是维持旧增长模式,是加杠杆,改革是释放新活力,是去杠杆.面对经济下行,应在保持定力、守住底线的前提下,通过推动改革培育新增长动力和构筑新增长平台.
进一步地讲,未来新常态经济增速究竟是多少并不重要,它是通过改革释放活力以后市场自然实现的均衡状态,是供求关系重新匹配以后的增长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讲,经济学家争论未来经济增速究竟是8%还是5%没有多大意义,关键取决于我们做什么.如果只刺激不改革,即使短期稳定了经济增速,迟早还会出问题.如果改革成功了,企业盈利提高了,居民生活改善了,未来增速是多少都可以,那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目录

**章 引言 第二章 增长的来源 总量增长核算方法 数据说明 基本增长核算的结果 劳动力和教育的作用 *近情况 国际背景下的韩国 金融危机和经济增长 多国增长的计量经济学研究 结论 附录 第三章 增长的结构变动 部门分解 解释部门间TFP增长差异 高科技的涌现 产业政策的角色 去工业化 小结 附录 第四章 服务业与经济增长- 高收入国家的服务业 服务业低生产率的原因 提高服务业生产率 破除监管管制 不同部门的不同问题 结论 附录 第五章 出口与经济增长 相关性分析 韩国出口表现的国际比较 出口的技术含量 出口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否弱化? 中国是否为主因? 服务业出口 结论 附录 第六章 外国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 概要 外国直接投资 对外直接投资 对经济增长的启示 结论 第七章 经济危机与增长 四次危机 危机发生频率的比较 危机影响的国际比较 结论 附录 第八章 总结 观点 改革重点 前景展望 注释 参考文献 图表索引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巴里艾肯格林(BarryEichengreen),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乔治C.帕迪和海伦N.帕迪经济学讲座教授和政治学教授.美国国民经济研究局助理研究员、英国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加州帕洛阿尔托行为科学高等研究中心以及柏林高等研究所研究员,同时是ProjectSyndicate每月定期的专栏作者.曾任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研究员(1997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高级政策顾问(1997—1998)、贝拉吉奥学者及经济官员集团(BellagioGroup)召集人、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学术顾问委员会主席,曾荣获古根海姆奖和富布赖特奖.
艾肯格林教授的研究广泛涉猎国际经济学的诸多历史和现实问题,在宏观经济史、国际金融货币体系、金融危机理论、亚洲金融市场等领域做出了开创性的学术贡献.主要著述有《资本全球化:国际货币体系史》《嚣张的特权:美元的兴衰和货币的未来》《中国,亚洲,以及新世界的经济》等.
德怀特·珀金斯(DwightH.Perkins),美国哈佛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原哈佛亚洲中心主任.德怀特·珀金斯教授是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著名的学者之一,尤其是他对东亚、东南亚与中国问题的分析令人瞩目.探讨的内容包括从中央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农业长期发展、工业政策、东亚近年来快速增长的根本原因以及东亚未来保持快速增长的前景等.其所著的《发展经济学》是发展经济学领域的权威教材.
申宽浩(KwanhoShin),韩国高丽大学教授.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