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学技术史:医学卷

中国科学技术史:医学卷

1星价 ¥193.6 (7.9折)
2星价¥193.6 定价¥245.0
图文详情
  • ISBN:978703006160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515
  • 出版时间:2015-09-02
  • 条形码:9787030061607 ; 978-7-03-006160-7

本书特色

《中国科学技术史:医学卷》站在科技史与社会文化史并重的立场,在详细论述中国古代医学构成、发展演变的同时,注重医学思想、治疗技术与哲学、宗教、政治等社会背景的内在联系。全书基本按时间顺序安排;分为先秦、秦汉两晋、南北朝隋唐、宋金元、明清及中外医学交流六部分共二十六章,书中以确凿的史料为基础,深刻论述了医学的起源及发展,全面评价了历代的医学流派及典籍,生动记载了著名医学家的业绩和学术思想。这是我国医学史方面的一部总结性著作。作者发掘了不少新材料,提出了一些新观点,形成具有特色的完整体系。可供医学界、科技史界和教育界人士参考。凡对中国传统医学感兴趣的读者,都将从中受到启发。

内容简介

《中国科学技术史:医学卷》站在科技史与社会文化史并重的立场,在详细论述中国古代医学构成、发展演变的同时,注重医学思想、治疗技术与哲学、宗教、政治等社会背景的内在联系。全书基本按时间顺序安排;分为先秦、秦汉两晋、南北朝隋唐、宋金元、明清及中外医学交流六部分共二十六章,书中以确凿的史料为基础,深刻论述了医学的起源及发展,全面评价了历代的医学流派及典籍,生动记载了著名医学家的业绩和学术思想。这是我国医学史方面的一部总结性著作。作者发掘了不少新材料,提出了一些新观点,形成具有特色的完整体系。可供医学界、科技史界和教育界人士参考。凡对中国传统医学感兴趣的读者,都将从中受到启发。

目录

总序 **篇先秦时期 **章医学的起源 **节本能的作用 第二节巫医与巫术 一“医源于巫”的观点 二原始宗教与医学 三巫术的结构 四巫术的作用力与转移方式 五巫术在医学中的地位 第三节理论起源的多种途径 一经验的积累与总结 二经络理论的特殊性 三与古代哲学的关系 第四节卫生保健的起源 一火的使用 二居住条件的改善 三饮水卫生 四服装 第二章早期的医药知识积累 **节以汉文化为核心的医药知识体系 第二节对疾病的认识 一疾病的概念 二疾病的名称与种类 三疾病的原因 第三节药物知识 一药的概念 二《山海经》中的药物知识 三酒与医、药 第四节外治法 一按摩术 二灸熨 三针砭 第三章医学体系的形成 一医事制度 二医学分科 三医学知识的传承 四医学的构成 第二节医学理论 一经脉学说 二脏腑学说 三阴阳学说的运用 四五行学说的运用 第三节养生学 一养生的概念 二养形之术 三养性之论 第四节著名医家 一俞跗 二医缓与医和 三扁鹊与秦越人 四文挚 第二篇秦汉两晋时期 第四章秦与西汉的医学 **节医学著作与重要人物 一马王堆出土医籍 二张家山汉简《脉书》与《引书》 三阜阳汉简《万物》 四淳于意及其“诊籍” 五今本《黄帝内经》——《素问》与《灵枢》 第二节医学基础理论的确立 一经脉学说体系的形成 二解剖知识与医学理论 三对疾病的认识 第三节诊断技术 一望色 二切脉 第四节治疗技术 一针灸疗法 二药物疗法 第五节本草之学的成立 一“本草”的概念 二本草之名的出现 第六节养生之道与房中术 一神仙方术与养生 二养生方法 三“房中”之术 第七节医事制度 第五章东汉、三国的医学 **节医学著作与著名医家 一《黄帝明堂经》 二《黄帝八十一难经》 三《神农本草经》 四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 五华佗 六吴普与《吴普本草》 七郭玉、吕广、董奉 第二节药物学与方剂学 一本草学的发展 二药物剂型的转变 三炼丹术与矿物药 四方荆学 第三节医学发展的时代特征 一“伤寒”之学的成立 二运气学说 三阴阳、五行与医学的进一步结合 四性、命双修的养生学 第四节医事制度 第六章两晋医学 **节重要的医学人物与著作 一王叔和与《脉经》 二皇甫谧与《针灸甲乙经》 三葛洪与《肘后备急方》 第二节医学发展的时代特征 一方书盛世的开始 二佛道两教与医学 三服石之风 四灸法的独立发展 第三节医事制度 第三篇南北朝隋唐时期 第七章南北朝的医学 **节医学发展及其特征 第二节道教佛教对医学发展的影响 一炼丹术和炼丹家 二道教及其著作对医学理论的影响 三僧医及佛教医学对传统医学的影响 第三节著名医家与医籍 一陈延之和《小品方》 二刘涓子和《刘涓子鬼遗方》 三褚澄和《褚澄遗书》 四姚僧垣和《集验方》 五东海徐氏世家 六馆陶李氏世家 七高阳许氏世家 八清河崔氏世家 九释深师等僧医 十全元起 十一王显 十二褚该 十三周澹 十四羊欣 十五秦承祖 十六王微 第四节药物学的发展 一《本草经集注》 二专科类本草 三图谱类本草 四采药和种植类本草 五炮制类本草 六本草音义及其他 第五节病因学和诊断学的发展 一病因学的发展 二诊断技术的发展 第六节针灸学的发展 第七节临床医学的发展 一内科 二外科 三妇产科 四儿科 五五官科 第八节医事制度 第八章隋唐医学 **节隋唐医学发展的基本特征 一佛教医学的渗入 二大型医书的编撰 三医学经典的注释 四注意专病的研究 五兴办医学教育 第二节著名医家与著作 一巢元方与《诸病源候论》 二孙思邈与《千金方》 三王焘与《外台秘要》 四咎殷与《产宝》 五甄权与《明堂人形图》 六杨上善与《黄帝内经太素》 七王冰与《黄帝内经素问》 八蔺道人与《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九张文仲 第三节本草学的发展 一官修本草 二图谱的编撰 三食疗类本草 四海外药物专著 五《本草拾遗》 第四节医学理论和诊断技术的发展 一医学理论 二诊断技术 第五节针灸学的发展 一针灸图谱 二针灸专著 三针灸临床 第六节临床医学的发展 一内科 二外伤科 三妇产科 四儿科 五五官科及口腔科 六按摩科 第七节医事制度 一尚药局 二药藏局 三太医署 四地方医事机构 第九章藏医学的形成和发展 **节藏医学的理论 一生理学说 二解剖和胚胎学说 三人体类型学说 四病因学说 五藏医学的诊断治疗方法 第二节月王药诊 第三节宇陀·宁玛元丹贡布与《四部医典》 一生平简述 二《四部医典》 …… 第四篇宋金元时期 第五篇明清时期 第六篇中外医学交流 索引 后记 总跋
展开全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