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成功之路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成功之路

1星价 ¥56.2 (7.2折)
2星价¥56.2 定价¥7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3043203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99
  • 出版时间:2015-09-01
  • 条形码:9787030432032 ; 978-7-03-043203-2

本书特色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成功之路》将1901~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7位获得者的成功之路作为一个系统,基于553位中外一流科学家的数千万条数据,从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角度进行了深入系统地探讨,提出了诺贝尔奖级生物医学科学家成长的一般规律。对诺贝尔奖获得者、我国两院院士和杰青及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等为代表的中外三个层次一流生物医学科学家的科学论文和发明授权专利进行了研究,既反映了我国生物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当今的现实,又提出了我国不断产出诺贝尔奖级生物医学科学家和重大原始性创新成果的战略思考。

内容简介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成功之路》共分10章。《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成功之路》视角独特,系统深入,数据翔实,方法科学,理实结合,中外比较,理论与可读性兼备。可作为在校研究生和本科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教材,可作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科技工作者、管理工作者和家长的参考用书。

目录

**章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及其价值 (1)
**节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由来 (1)
一、诺贝尔其人 (1)
二、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设立 (4)
第二节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评选与奖励 (5)
一、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评选 (5)
二、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奖励 (7)
第三节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教育价值 (8)
一、正确的科学理念 (8)
二、活跃的创新思维 (9)
三、深厚的实践底蕴 (9)
四、崇高的理想境界 (10)
五、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10)
六、获奖者能产生乐观感受的生动经历 (11)
第四节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研究价值 (11)
一、关系到国家科学能力提高的战略决策 (12)
二、关系到民族自信心增强的心理依据 (12)
三、关系到我国生物医学科技水平能否及何时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13)
四、有助于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发展 (13)
五、有助于科学反映世界重大科学成果,科学介绍国际重要科学领域和**科学家,科学进行科学史的交叉学科研究 (14)
第二章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成功源头———生物医学发现与发明 (16)
**节 生物医学的思维方式 (16)
一、思维与生物医学思维 (16)
二、生物医学发现与发明的思维特点 (17)
第二节 逻辑与经验 (23)
一、生物医学问题 (23)
二、猜测、反驳与假说 (25)
三、推理、分析与综合 (26)
四、直觉与灵感 (28)
第三节 机遇 (30)
一、机遇认识 (30)
二、机遇作用 (31)
三、机遇把握 (32)
第四节 创新 (34)
一、创造与创新 (34)
二、生物医学创新性思维的特征与过程 (35)
三、生物医学创新性思维的培养与运用 (36)
第三章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科学产出 (40)
**节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科学产出一般情况 (40)
一、获得者科学产出基本结果 (40)
二、获得者科学产出评价步骤 (52)
三、获得者科学产出评价结果及排序 (54)
四、获得者科学产出高峰年龄分析 (54)
五、获得者获奖年龄重心 (60)
第二节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科学论文数量与质量 (61)
一、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科学论文数量与质量一般情况 (61)
二、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科学论文的评价方法比较 (66)
三、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科学论文的数量和质量分布特征 (74)
四、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科学论文质量(部分)的计量分析 (79)
第四章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科学合作 (91)
**节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科学论文合作 (91)
一、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科学论文合作分析 (91)
二、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科学论文合作网络 (99)
第二节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之间的科学合作———以dna 结构发现为例 (111)
一、dna 结构发现前后 (112)
二、成功原因辨析 (113)
三、成功的平台———科研团队 (115)
四、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之间科学合作的思考(117)
第五章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成果与获得者社会影响 (119)
**节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成果与获得者社会影响评价要素 (119)
一、关于获奖成果评价要素 (119)
二、关于获得者社会影响评价要素 (120)
第二节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成果与获得者社会影响评价步骤 (121)
第三节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成果与获得者社会影响评价结果 (122)
第四节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科学产出与社会影响评价分析 (122)
第六章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成因 (130)
**节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一般成因 (130)
一、获得者时空特征 (130)
二、获得者年龄特征 (133)
三、获奖人数年度特征 (137)
四、获奖成果与获奖人数学科特征 (140)
第二节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内在成因 (146)
一、获得者教育基础 (146)
二、获得者创新原动力 (153)
三、获得者科学素质 (159)
四、获得者人文底蕴 (167)
第三节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外在成因 (170)
一、获得者学术优势积累的研究环境 (170)
二、获得者学术优势积累的条件背景(以美国为例) (176)
第四节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成长的一般规律(183)
一、具有科学创新原动力 (184)
二、科学研究生涯起点早而高 (184)
三、具有充足时间与扎实学术研究基础 (184)
四、具有学术前沿的国际视野 (185)
五、具有良好研究条件与学术氛围和机会 (185)
六、具有充足科研经费与高水平科技产出 (185)
七、具有高科学素质 (186)
八、具有原始性创新成果且有重大影响 (186)
九、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和优良性格 (187)
十、所在国家经济和教育、科技等社会发展状况良好 (187)
第七章 我国一流生物医学科学家与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获奖前科学论文比较———以两院院士为例 (190)
**节 我国一流生物医学科学家科学论文情况 (190)
一、中国科学院生物医学院士科学论文情况 (190)
二、中国工程院生物医学院士科学论文情况 (198)
第二节 我国一流生物医学科学家科学论文合作关系 (206)
一、我国生物医学院士sci 论文合作关系 (206)
二、我国生物医学院士cscd 论文合作关系 (218)
第三节 我国一流生物医学科学家与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获奖前sci 论文比较 (228)
一、中国科学院院士与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获奖前sci 论文比较 (228)
二、中国工程院院士与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获奖前sci 论文比较 (237)
三、我国一流生物医学科学家与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获奖前sci 论文比较的思考 (244)
第八章 我国一流青年生物医学科学家与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获奖前科学论文比较———以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和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为例 (253)
**节 我国一流青年生物医学科学家科学论文情况 (253)
一、我国一流青年生物医学科学家sci 论文情况 (254)
二、我国一流青年生物医学科学家cscd 论文情况 (258)
第二节 我国一流青年生物医学科学家科学论文合作关系 (262)
一、我国一流青年生物医学科学家sci 论文合作关系 (262)
二、我国一流青年生物医学科学家cscd 论文合作关系(270)
第三节 我国一流青年生物医学科学家与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获奖前sci 论文比较 (276)
一、我国一流青年生物医学科学家与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获奖前sci 论文比较 (277)
二、我国一流青年生物医学科学家与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获奖前sci 论文比较的思考 (283)
第九章 我国一流生物医学科学家发明授权专利分析———以两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和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为例 (289)
**节 我国一流生物医学科学家发明授权专利分析 (289)
一、中国科学院院士发明授权专利分析 (290)
二、中国工程院院士发明授权专利分析 (294)
三、中国科学院院士发明授权专利合作关系 (298)
四、中国工程院院士发明授权专利合作关系 (300)
第二节 我国一流青年生物医学科学家发明授权专利分析 (302)
一、我国一流青年生物医学科学家发明授权专利分析 (302)
二、我国一流青年生物医学科学家发明授权专利合作关系(306)
第三节 我国一流生物医学科学家发明授权专利的思考(309)
一、基本情况的思考 (309)
二、技术领域情况的思考 (310)
三、成果转化情况的思考 (310)
四、合作情况的思考 (311)
五、创新管理情况的思考 (312)
第十章 我国诺贝尔奖级生物医学科学研究战略管理思考 (315)
**节 关于sci 作为评价指标的辩证认识———以sci 评价指标与地方医学院校建设发展为例 (315)
一、sci 评价指标在地方医学院校建设发展中的应用 (315)
二、sci 评价指标在地方医学院校应用中的问题 (317)
三、sci 评价指标与地方医学院校建设发展的思考 (318)
第二节 我国诺贝尔奖级生物医学科学研究战略管理思考 (321)
一、我国诺贝尔奖级生物医学科学研究战略思考 (321)
二、我国诺贝尔奖级生物医学科学家成长成才思考 (327)
三、我国诺贝尔奖级生物医学科学家学术环境思考 (333)
著者相关论著参考资料 (341)
附录1 1901 ~ 2014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简况 (344)
附录2 1901~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获奖理由与对获奖者的评述 (363)
后记 (398)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段志光,男,1963年出生,医学学士,教育学硕士,管理学博士。山西医科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校长。兼任山西省科协副主席等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专家、人文社会科学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鉴定专家,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医学哲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常务委员及医学社会与人文教育学组组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多项,在SCI、SSCl、CSSCI收录期刊等发表论文160余篇,出版专著2部,主编、副主编、参编教材、著作10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