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故土与他乡-槟城潮人社会研究
读者评分
5分

故土与他乡-槟城潮人社会研究

1星价 ¥30.8 (5.8折)
2星价¥30.8 定价¥53.0
商品评论(1条)
***(三星用户)

把这个系列的书都买了,这本书其实更像是论文,阅读相对比较枯燥。

2023-07-03 11:06:03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8055903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53
  • 出版时间:2016-01-01
  • 条形码:9787108055903 ; 978-7-108-05590-3

本书特色

  马来西亚槟城州包括槟榔屿与该岛对面的威斯利省,它是海外华人的重要聚居地,而潮人则是当地华人社会的主要族群。陈景熙等编*的这本《故土与他乡(槟城潮人社会研究)》参照“华南研究”的学术经验,以槟城潮人社会为研究对象,在系统搜集整理当地原始文献的前提下,运用历史人类学的方法和社会功能、族群认同、社会网络、文化传承等理论工具,力求在现代国家体系与全球化的背景下,分析探讨潮人移民社会的构建和在地化发展的过程中,韩江家庙、潮州会馆、韩江互助会、韩江学校、德教会紫云阁等各类潮人社会组织的历史轨迹,及其所展现的社会建构和文化传承的机制,从而为海外华人社会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启迪。

目录

总序序  陈剑虹总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学术史回顾    三、研究资料、方法和对象**章  槟榔屿潮州会馆与海外华人社团功能演变(1920—1960)  **节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学术史回顾  第二节  槟榔屿潮州会馆的社会历史背景    一、新马华人政治的认同    二、槟榔屿人口结构与华人社会结构    三、槟城潮人社会发展概况  第三节  槟榔屿潮州会馆会务的转变    一、经费来源    二、经费用途    三、会务转变  第四节  槟榔屿潮州会馆组织结构的变迁    一、领导层的更替    二、组织结构的变迁    三、结构对功能的影响  第五节  结语第二章  槟城韩江互助会与海外华人社会建构(1931—1961)  **节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学术史回顾  第二节  韩江互助会成立的社会历史背景    一、潮汕侨乡的互助活动    二、槟城潮人早期互助行为  第三节  韩江互助会的发展及运作    一、互助会的建立    二、互助会的会务运作    三、互助会的发展及停办  第四节  互助制度化与槟城华人社会建构    一、槟城潮人互助组织形态的变迁    二、韩江互助会运作机制的调整与完善    三、潮人互助传统制度化的影响  第五节  结语第三章  槟城韩江学校与海外华人族群的多元社会认同(1919—1960)  **节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学术史回顾  第二节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发展概况    一、开辟期:从私塾到新式学堂(1819—1919)    二、巩固期:殖民政府插手华文教育(1920—1940)    三、黑暗期:日据时期大部分华校停办(1941—1945)    四、攻坚期:战后重建与华文教育危机(1946—1960)    五、发展期:抗争、复兴与再发展(1961—2000)  第三节  槟城潮人族群和韩江学校    一、槟城潮人的发展概况    二、槟城韩江学校的创建与发展  第四节  槟城潮人族群对韩江学校的支持    一、槟榔屿潮卅』会馆对韩江学校的支持    二、潮商公所对韩江学校的支持    三、槟城潮人个体对韩江学校的支持  第五节  槟城潮人族群的多元社会认同    一、族群社会认同的多元性分析    二、槟城潮人族群的多元社会认同的发展历程    三、槟城潮人族群多元社会认同的影响因素  第六节  结语第四章  槟城德教会紫云阁与海外华人宗教的传播、传承(1954—1968)  **节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学术史回顾  第二节  德教海外扬教与社会网络    一、新马德教紫系的发展脉络与社会网络    二、槟城德教会紫云阁的创立与“叻屿甲”跨地域关系  第三节  新马德教紫系的教义传承    一、德教“十章八则”的建构    二、“五教同宗”论的提出  第四节  结语附录一  海外潮州人简述杨锡铭附录二  档案文献附录三  作者简介后记:日久他乡即故乡  陈景熙
展开全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