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低碳发展政策路径研究-从顶层设计到实践应用

中国低碳发展政策路径研究-从顶层设计到实践应用

1星价 ¥41.8 (7.2折)
2星价¥41.8 定价¥5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890177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46
  • 出版时间:2015-10-01
  • 条形码:9787518901777 ; 978-7-5189-0177-7

本书特色

丁丁等*的《中国低碳发展政策路径研究(从顶层设计到实践应用)》从中国低碳政策体系的建立、地方低碳发展实践和低碳发展的国际合作三个方面,介绍了我国低碳发展政策现状,并就政策的建立与实施提出建议。全书共分为三篇。上篇介绍我国低碳政策体系的建立。中篇为我国地方层面的低碳发展研究与实践案例。下篇为低碳发展的国际合作。

内容简介

本书从中国低碳政策体系的建立、地方低碳发展实践和低碳发展的国际合作三个方面,介绍了我国低碳发展政策现状,并就政策的建立与实施提出建议。全书共分为三篇。上篇介绍我国低碳政策体系的建立。目前,我国已经建立起由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归口管理、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各地方各行业广泛参与的应对气候变化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近年来,依托现有的国民经济管理体系、能源和环境管理体系,我国颁布、实施、加强了一系列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规划和政策,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并逐步形成了层级清晰、较为完整的体系。第1章介绍了低碳政策体系的总体情况。第2章至第5章从我国低碳发展的法律保障、制度支撑、财税政策和低碳发展相关试点示范四个方面出发,阐述了我国低碳政策的现状、挑战和需求,并提出完善政策体系的建议。中篇为我国地方层面的低碳发展研究与实践案例。第6章梳理了对地方低碳试点的现状和工作进展,分析了当前我国低碳试点工作面临的挑战,提出了深化低碳试点工作的建议。第7章充分考虑试点城市的发展特点,结合定性和定量两种分析方法,提出一套评价低碳城市的指标体系,衡量城市的低碳发展现状和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各类型地区低碳发展的实现模式与途径。推动一部分地区率先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是实现国家峰值目标的关键。第8章和第9章提出一种城市碳排放峰值的测算分析方法,并以北京市为例,对城市层面实现碳排放峰值的时间、达峰时的碳排放总量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保障措施。在梳理总结地方低碳试点实践情况和低碳试点工作面临挑战的基础上,第10章以镇江市、杭州市和青岛市为案例,深入分析我国低碳试点地区的工作进展与成效、特色与亮点、挑战与建议。下篇为低碳发展的国际合作。第11章围绕我国在低碳发展领域开展的国际务实合作,从项目合作、物资赠送、能力建设、适应气候变化等方面,介绍了我国现有的工作基础,并提出了下一步开展国际合作的总体考虑和相关工作的建议。第12章着眼于城市层面,详细梳理了已开展的项目和相关机制,从发展模式、资金、技术和能力等方面,分析了城市低碳发展的挑战与需求,深入分析提出低碳城市国际合作机制的特征,*后从合作原则、重点领域与合作方式等方面,提出推动低碳城市国际合作的建议。

目录

上篇 中国低碳政策体系的建立 1 中国低碳政策体系的现状  1.1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定位  1.2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管理体制与工作机制   1.2.1 国家层面的管理体制与工作机制   1.2.2 地方层面的管理体制与工作机制   1.2.3 中国气候管理体制与工作机制评价  1.3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进展   1.3.1 形成政策体系   1.3.2 主要领域的排放目标   1.3.3 综合多种政策工具 2 低碳发展的法律保障  2.1 应对气候变化的立法空间   2.1.1 中国低碳发展的法制建设情况   2.1.2 中国环境领域的法制建设情况   2.1.3 中国低碳发展的立法诉求  2.2 应对气候变化立法的必要性   2.2.1 应对气候变化立法的重要意义   2.2.2 应对气候变化立法的工作基础   2.2.3 应对气候变化立法的可行性  2.3 应对气候变化的立法路径   2.3.1 确定务实的工作路线   2.3.2 夯实工作基础   2.3.3 构建完整的法律体系 3 低碳发展的制度支撑  3.1 中国亟须构建的低碳发展重大制度   3.1.1 低碳发展制度建设背景   3.1.2 低碳发展的主要制度  3.2 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控制制度   3.2.1 国内外相关实践和研究   3.2.2 制度实施的基本考虑   3.2.3 制度实施路线图   3.2.4 与其他已有政策衔接  3.3 低碳标识制度研究   3.3.1 中国实施低碳标识的必要性   3.3.2 低碳标识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3.3.3 碳标识制度的国际经验   3.3.4 碳标识制度的国内实践   3.3.5 中国碳标识制度的顶层设计   3.3.6 中国实施碳标识制度的政策建议  3.4 碳排放影响评价制度研究   3.4.1 碳排放影响评价制度的主要内容   3.4.2 地方探索与经验   3.4.3 推行碳评制度面临的困难   3.4.4 政策建议 4 支持低碳发展的财税政策  4.1 低碳财税政策现状   4.1.1 资金支持   4.1.2 政策引导   4.1.3 融资体制  4.2 政策挑战   4.2.1 社会投资不足   4.2.2 融资渠道狭窄  4.3 政策建议   4.3.1 加大扶持力度   4.3.2 深化能源价改   4.3.3 扩大融资途径   4.3.4 创新市场机制 5 开展低碳发展相关的试点示范  5.1 开展试点示范的意义  5.2 国家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  5.3 城市低碳发展相关的其他试点示范   5.3.1 综合性示范   5.3.2 专门性示范中篇 地方低碳发展实践与案例研究 6 地方低碳试点的概况与进展  6.1 低碳试点地区的政策措施及进展  6.2 低碳试点工作面临的挑战  6.3 深化低碳试点工作的建议   6.3.1 宏观指导和政策支持   6.3.2 低碳发展相关制度   6.3.3 加强基础能力建设 7 低碳试点城市评价与发展路径研究  7.1 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7.2 基于指标的低碳城市分类  7.3 基于指标的低碳城市分类指导   7.3.1 领先型地区   7.3.2 发展型地区   7.3.3 后发型地区   7.3.4 探索型地区 8 城市碳排放峰值测算方法  8.1 碳排放影响因素及测算方法  8.2 峰值测算基本参数设置   8.2.1 人口   8.2.2 人均gdp   8.2.3 gdp 能耗强度   8.2.4 能源碳强度  8.3 数据来源与计算范畴   8.3.1 能耗数据的选取   8.3.2 二次能源调入调出的计算范畴   8.3.3 人口数据的选取   8.3.4 gdp 数据的选取 9 城市排放峰值测算案例——以北京市为例  9.1 北京市历史排放总量测算   9.1.1 基础数据来源、计算方法   9.1.2 历史碳排放情况测算结果  9.2 北京市未来排放趋势初步分析   9.2.1 情景设置原则   9.2.2 未来情景分析   9.2.3 峰值年份判断   9.2.4 不确定性分析  9.3 政策保障   9.3.1 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9.3.2 构建低碳产业体系   9.3.3 节能评估与二氧化碳排放评价   9.3.4 运用财政政策工具   9.3.5 发挥市场手段的作用 10 城市低碳发展实践案例  10.1 镇江市低碳发展实践   10.1.1 进展与成效   10.1.2 特色与亮点   10.1.3 挑战与建议  10.2 杭州市低碳发展实践   10.2.1 进展与成效   10.2.2 特色与亮点   10.2.3 挑战与建议  10.3 青岛市低碳发展实践   10.3.1 进展与成效   10.3.2 特色与亮点   10.3.3 挑战与建议下篇 积极开展低碳发展的国际合作 11 低碳发展的国际务实合作  11.1 国际合作现状   11.1.1 项目合作   11.1.2 物资赠送   11.1.3 能力建设   11.1.4 “一带一路”战略  11.2 国际合作的总体考虑   11.2.1 基本原则   11.2.2 政策思路   11.2.3 重点领域  11.3 政策建议   11.3.1 拓宽资金渠道   11.3.2 丰富合作形式   11.3.3 加强技术合作   11.3.4 鼓励企业参与 12 实现以城市为载体的国际合作  12.1 城市低碳发展的挑战与需求   12.1.1 发展模式   12.1.2 资金   12.1.3 技术   12.1.4 能力  12.2 现有国际合作机制综述   12.2.1 联合国机构   12.2.2 民间联盟的合作机制   12.2.3 多边银行相关的合作机制   12.2.4 国家主导的合作机制   12.2.5 发达国家主导的合作机制   12.2.6 其他双边/多边合作机制  12.3 低碳城市国际合作机制特征分析  12.4 推动低碳城市国际合作的建议   12.4.1 合作原则   12.4.2 重点领域与方式   12.4.3 政策建议
展开全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