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1616627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81
- 出版时间:2015-07-01
- 条形码:9787516166277 ; 978-7-5161-6627-7
本书特色
清末民初小说“艺术”观的发生,与小说理念基 础从“道”到“公性情”的变迁互为表里。晚清小说 的基础即作为“公理”的普遍人性论。“小说界革命 ”试图以“阴性”力量来干预社会变革,这意味着晚 清道德秩序、社会结构与人格理想的多重变革。重“ 情”,是晚清小说论、传统“乐教”及现代“美学” 的内在相通之处。而在显性的知识分类层面,晚清小 说的*录形态经历了从古典目录学向现代图书馆学的 过渡,其背后则是“经学”向“美学”的知识型转换 。王国维、黄人、徐念慈、周氏兄弟等人的小说论述 皆“以美为归”,但*非与现实政治*缘;成之视小 说为“近世的文学”——这些视小说为“艺术”声音 与当时主流的小说功用论形成了潜在的对话关系,也 构成了“五四”新文学的先声。而《狂人日记》作为 公认的现代小说的开篇和典范,一方面是讨论晚清民 初小说观念的惯常终点,另一方面也构成了“现代性 ”叙述模式之有效性与盲区的双重隐喻。王增宝编* 的《清末民初小说艺术身份的确认》从艺术角度探讨 清末民初小说,论述视角比较新颖,多有创见。
内容简介
本书从晚清小说的著录形态、修辞角度、王国维的小说美学、黄人及周氏兄弟等的小说观等角度,揭示清末民初小说“艺术”身份的确立和发展。试图在晚清社会历史的复杂语境中,在小说艺术论与泰西、东瀛小说理论经验的交互中,在与小说美学观与主流的政治功用思潮的相互参照中,探讨小说艺术观的产生和确认过程。本书从艺术角度探讨清末民初小说,论述视角比较新颖,多有创见。
目录
作者简介
王增宝,吉林松原人。一九八○年生,二○○七年于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获得硕士学位,二○一一年于清华大学中文系获得博士学位,现为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文艺理论和晚清小说,发表学术论文若干。
-
树会记住很多事
¥9.9¥29.8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16.9¥49.8 -
见字如面
¥19.9¥49.8 -
汉字里的中国
¥13.1¥45.0 -
哇哈!这些老头真有趣
¥9.1¥30.0 -
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
¥34.3¥68.0 -
祖国旅店
¥15.2¥49.0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15.8¥39.0 -
她们
¥18.0¥46.8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5.8¥15.0 -
遇见动物的时刻
¥18.4¥58.0 -
你为何对我感到失望
¥13.4¥32.0 -
事已至此先吃饭吧
¥17.5¥55.0 -
夏日走过山间
¥11.2¥30.0 -
(精)川端康成经典辑丛:彩虹几度
¥20.2¥48.0 -
快乐就是哈哈哈哈哈 插图纪念版
¥19.5¥52.0 -
我与地坛
¥17.5¥28.0 -
昨日书林:西潮
¥18.4¥58.0 -
茶,汤和好天气
¥8.6¥28.0 -
花.猫.幽默家:老舍散文经典全集
¥18.9¥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