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1265277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429
  • 出版时间:2015-12-01
  • 条形码:9787301265277 ; 978-7-301-26527-7

本书特色

本书是电磁学的教学参考书,分为两卷:**卷是电磁学内容方面的,第二卷是电磁学历史方面的。**卷包括静电场、恒磁场、变化的电场和磁场、电路和综合类问题五章,所研讨的问题都是在教学中可能遇到、而一般电磁学教科书中没有讲到或很少提及的问题。第二卷包括两部分,**部分《电磁学历史上的一些重要发现》,讲述电磁学历史上一些重要发现的经过和来龙去脉;第二部分《电磁学史实撮要》,则是电磁学编年史的摘要,为读者提供一些查阅资料。 本书可作为高校教师、学生、研究生和有关人员的参考书;第二部分也可作为中学教师和学生的参考书。

内容简介

本书集结作者电磁学教学的宝贵经验心得,对学生和老师都有指导参考意义,此外书中还对电磁学的发展史作了难得的精细梳理,收集了大量史料,对国内电磁学教学有可贵的借鉴作用

目录

**卷 **章 静电场 ( 3) §1.1 静电场中的电场线 ( 3) 1.电场线 ( 3) 2.静电场中的电场线 ( 3) 3.电场线的中断问题 ( 5) §1.2 两个等量点电荷的电场线方程 ( 5) 1.两个等量异种电荷的电场线方程 ( 5) 2.两个等量同种电荷的电场线方程 ( 8) §1.3 偶极线的电场线和等势面 ( 10) 1.偶极线的电场线 ( 10) 2.偶极线的等势面 ( 12) §1.4 特殊电场线与导体平面的交点 ( 14) 1.用电场线方程求解 ( 14) 2.用高斯定理求解 ( 15) §1.5 两个球对称分布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 16) 1.方法一、论证 ( 17) 2.方法二、计算 ( 18) §1.6 面电荷所在处的电场强度 ( 20) 1.均匀球面电荷所在处的电场强度 ( 20) 2.无穷长均匀圆柱面电荷所在处的电场强度 ( 23) 3.均匀平面电荷所在处的电场强度 ( 25) 4.一般面电荷所在处的电场强度 ( 29) §1.7 均匀带电圆环的电场强度 ( 31) 1.用库仑定律求均匀带电圆环的电场强度 ( 31) 2.三个积分 ( 33) 3.电场强度的表达式 ( 34) 4.变换到柱坐标系和球坐标系 ( 35) §1.8 高斯定理的教学 ( 36) 1.说明目的和困难 ( 36) 2.利用直观形象推导公式 ( 37) 3.讲清物理意义 ( 40) 4.应用高斯定理时的问题 ( 41) §1.9 关于电势的零点问题 ( 41) 1.电势差和电势 ( 41) 2.电势零点 ( 42) 3.带电体为无限大时的电势零点问题 ( 42) 4.有两个无限大带电体时的电势零点问题 ( 45) 5.无限大均匀电场的电势零点问题 ( 46) 6.地球的电势问题 ( 47) §1.10 平面电四极子的电势 ( 48) 1.直接计算 ( 49) 2.利用电偶极子的电势计算 ( 50) 3.按电四极子电势的公式计算 ( 52) §1.11 一段直线电荷的电势的不同表达式 ( 53) 1.电势的表达式 ( 54) 2.电势的又一表达式 ( 55) 3.证明两种表达式相等 ( 55) 4.积分公式问题 ( 56) §1.12 均匀带电圆环的电势 ( 57) 1.直接积分,结果用全椭圆积分表示 ( 58) 2.直接积分,结果用勒让德多项式表示 ( 59) 3.解拉普拉斯方程 ( 61) 4.讨论 ( 62) §1.13 等势面族的条件及例子 ( 64) 1.空间曲面族成为等势面族的条件 ( 64) 2.两个例子 ( 65) 3.椭球面族 ( 66) 4.带电导体椭球的等势面族 ( 68) §1.14 静电场中的导体 ( 68) 1.导体的静电平衡条件 ( 68) 2.导体的弛豫时间 ( 68) 3.由导体的静电平衡条件得出的一些结论 ( 69) 4.静电平衡时,导体上的电荷分布是**的 ( 70)5.决定导体上面电荷密度的因素 ( 73) 6.导体带电*多时,其表面自由电子过剩或缺少的比例 ( 73) 7.导体空腔 ( 74) §1.15 带电导体椭球的电势和电荷分布 ( 75) 1.问题和解法 ( 76) 2.椭球坐标系 ( 76) 3.求电势 ( 77) 4.导体椭球上的面电荷密度 ( 79) 5.一些特殊情况 ( 79) §1.16 带电导体椭球的面电荷密度与主曲率半径的关系 ( 82) 1.带电导体椭球的面电荷密度 ( 82) 2.椭球面的主曲率半径 ( 82) 3.面电荷密度与主曲率半径的关系 ( 84) §1.17 两条平行导线间的电容 ( 85) 1.半径不相等的两条平行长直导线间的电容 ( 85) 2.两种特殊情况 ( 90) §1.18 静电能量的三个公式 ( 91) 1.**个公式 ( 92) 2.第二个公式 ( 93) 3.第三个公式 ( 94) 第二章 恒磁场 ( 96) §2.1 圆环电流的磁感强度 ( 96) 1.用笛卡儿坐标系计算 b的分量 ( 96) 2.用柱坐标系和球坐标系表示 b的分量 ( 99) §2.2 两共轴载流圆环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 100) §2.3 电流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与牛顿第三定律 ( 103) 1.两个电流元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不遵守牛顿第三定律 ( 103) 2.两个闭合回路电流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遵守牛顿第三定律 ( 104) §2.4 面电流所在处的磁感强度 ( 105) 1.均匀圆柱面电流所在处的磁感强度 ( 105) 2.无穷大均匀平面电流所在处的磁感强度 ( 110) 3.一般面电流所在处的磁感强度 ( 113) 4.小结 ( 113) §2.5 稳恒电流的矢势 ( 114) 1.线电流的矢势 ( 114)2.体电流的矢势 ( 115) 3.无限长直线电流的矢势 ( 115) 4.两条无限长反平行直线电流的矢势 ( 116) 5.圆环电流的矢势 ( 116) 6.无限长直载流螺线管的矢势 ( 119) §2.6 安培环路定理的证明 ( 125) §2.7 中子星磁场的极限值 ( 128) 第三章 变化的电场和磁场 ( 132) §3.1 麦克斯韦的巨著《电磁论》中关于几个基本量的论述 ( 132) 1.电位移 ( 132) 2.电场强度 ( 133) 3.电势 ( 134) 4.磁化强度 ( 134) 5.磁场强度和磁感强度 ( 134) §3.2 边值关系的几何意义 ( 135) §3.3 两个数学问题 ( 137) §3.4 电磁学中几个简单问题里的椭圆积分 ( 139) 1.均匀圆环电荷的电势 ( 139) 2.椭圆环电流中心的磁感强度 ( 140) 3.圆环电流的矢势 ( 142) §3.5 电磁场的能流 ( 143) 1.电阻消耗的焦耳热等于坡印亭矢量 s输送来的能量 ( 144) 2.电容器充放电的能量等于坡印亭矢量 s输入或输出的能量 ( 145) 3.螺线管通电时,它所储存或放出的能量等于坡印亭矢量 s输入或输出的 能量 ( 146) §3.6 同轴电缆的自感问题 ( 148) 1.题目 ( 148) 2.两种解法 ( 148) 3.问题及解答 ( 149) 4.内自感 ( 150) §3.7 螺线管的自感公式 ( 152) 1.螺线管自感公式的推导 ( 152) 2.粗糙的近似公式 ( 155) 3.稍好一些的近似公式 ( 156) 4.关于螺线管自感的计算问题 ( 156) §3.8 两线圈互感系数m 12 =m 21 的几种证法 ( 157) 1.证法一(用磁场能量相等的方法) ( 157) 2.证法二(用二阶偏导数相等的方法) ( 158) 3.证法三(矢势法) ( 160) §3.9 两线圈有互感时串并联公式的推导 ( 161) 1.串联 ( 161) 2.并联 ( 164) 3.小结 ( 168) §3.10 磁单极强度的单位与电磁对称性 ( 169) 1.磁单极强度的两种单位 ( 170) 2.磁库仑定律 ( 171) 3.洛伦兹力公式 ( 171) 4.狄拉克的量子化公式 ( 173) 5.磁单极强度的单位与电磁对称性 ( 173) §3.11 电磁场的矢势和标势 ( 175) 1.势的存在 ( 175) 2.矢势和标势 ( 176) 3.规范变换 ( 176) 4.用势表示场的能量 ( 178) 5.用势表示相互作用能 ( 179) 6.推迟势 ( 180) 7.四维势矢量 ( 182) 8.对矢势 a的实验检验 ( 183) §3.12 电磁波在全反射时的相位变化 ( 185) 1.反射波的菲涅耳公式 ( 185) 2.全反射时的相位差 ( 186) 3.δ ⊥ 和δ ‖ 的值 ( 186) 4.线偏振波经全反射后的偏振状态 ( 187) 5.根式的正负号问题 ( 188) §3.13 平行于理想导体平面的振荡电偶极子的辐射场 ( 190) §3.14 经典氢原子的寿命 ( 195) 1.基态氢原子的能量 ( 196) 2.辐射功率 ( 196) 3.经典氢原子的寿命 ( 197) §3.15 用电磁理论说明各向异性晶体的基本光学现象 ( 198) 1.理论基础 ( 198)2.单色平面电磁波 ( 199) 3.光线速度方程 ( 201) 4.各向异性晶体中的波面 ( 202) 5.双折射 ( 203) 6.线偏振 ( 203) 第四章 电路 ( 205) §4.1 电荷分布和电流分布的极值定理 ( 205) 1.电荷分布的极值定理 ( 205) 2.电流分布的极值定理 ( 208) §4.2 电阻桥路及有关问题 ( 211) 1.电阻的复联和歧联 ( 211) 2.电阻桥路和桥路电流 ( 211) 3.电容桥路和电感桥路 ( 213) §4.3 无穷长梯形电路 ( 214) 1.半无穷长梯形电路 ( 214) 2.无穷长梯形电路 ( 216) 3.半无穷长梯形电路的组合 ( 217) 4.十字形无穷长梯形电路 ( 219) 5.半无穷长双梯形电路 ( 219) §4.4 rlc串联电路方程中各项的正负号 ( 220) §4.5 演示交流电串联共振的实验 ( 222) §4.6 交流电流计的两种接法 ( 223) 第五章 综合类问题 ( 226) §5.1 电荷 ( 226) 1.电荷与质量 ( 226) 2.电荷与电磁场 ( 226) 3.电荷本身 ( 227) §5.2 密立根实验 ( 229) 1.历史背景 ( 229) 2.密立根油滴实验 ( 230) §5.3 分数电荷问题 ( 231) §5.4 关于库仑定律 ( 232) 1.库仑的发现 ( 232) 2.反平方的准确度 ( 233)3. r的*小范围 ( 233) 4.库仑定律与其他物质无关 ( 233) 5.静止电荷之间的作用力遵守牛顿第三定律 ( 234) 6.运动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 235) 7.库仑定律与高斯定理 ( 236) §5.5 带同种电荷的物体也可能互相吸引 ( 236) §5.6 卢瑟福实验 ( 238) 1.历史背景 ( 238) 2.实验装置 ( 239) 3.原子核的发现 ( 239) §5.7 库仑定律与热核反应 ( 243) 1.轻核聚变的困难所在 ( 243) 2.热核反应 ( 244) §5.8 哈里德等的《物理学》习题中的一个错误 ( 245) 第二卷 **部分 电磁学历史上的一些重要发现 ( 249) §1 我国古代在电磁学方面的成就 ( 249) §2 电磁学在西方的萌芽 ( 252) 1.古希腊人的发现 ( 252) 2.西方文字中“电”和“磁”两词的来源 ( 253) 3.一千多年的停滞 ( 254) 4.磁学上的一些发现被埋没了近三百年 ( 255) 5.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些新发现 ( 257) §3 磁学的诞生 ( 258) §4 卡比奥的贡献 ( 262) §5 摩擦起电机的诞生和改进 ( 264) 1.古里克发明摩擦起电机 ( 265) 2.牛顿和豪克斯比的改进和实验 ( 266) 3.以后的改进 ( 267) 4.摩擦起电机的影响 ( 268) §6 格雷发现电的传导 ( 268) §7 迪费发现电有两种 ( 271) §8 莱顿瓶的出现及其影响 ( 273) 1.穆欣布罗克的发现 ( 273)2.关于克莱斯特和肯挠斯 ( 275) 3.沃森的贡献 ( 275) 4.莱顿瓶对电学发展的影响 ( 276) §9 富兰克林的贡献 ( 276) 1.富兰克林生平简介 ( 276) 2.富兰克林开始研究电学时的情况 ( 277) 3.关于电荷守恒的实验 ( 278) 4.著名的风筝实验 ( 279) 5.发明避雷针 ( 281) §10 库仑用实验确立平方反比定律 ( 282) 1.库仑生平简介 ( 282) 2.库仑的七篇电磁学论文 ( 283) 3.扭秤的发明 ( 284) 4.平方反比定律的确立 ( 285) 5.库仑定律的前后 ( 286) §11 从伽伐尼的发现到伏打电池 ( 287) 1.伽伐尼的发现 ( 287) 2.伽伐尼电 ( 288) 3.伏打的早期电学研究成果 ( 289) 4.伏打发明电池 ( 291) 5.电池的出现开辟了电磁学历史的新时代 ( 294) 6.电池的改进 ( 295) §12 电流磁效应的发现及其影响 ( 296) 1.奥斯特生平简介 ( 296) 2.电流磁效应的发现 ( 297) 3.安培对电磁学的贡献 ( 299) 4.安培生平简介 ( 301) 5.毕奥萨伐尔定律 ( 302) §13 欧姆定律的发现 ( 304) 1.欧姆生平简介 ( 304) 2.欧姆定律的建立 ( 306) 3.基尔霍夫定律 ( 309) §14 法拉第对电磁学的伟大贡献 ( 309) 1.法拉第生平简介 ( 309) 2.发现电磁感应定律 ( 311) 3.提出场的概念 ( 315)4.法拉第对电磁学的其他重要贡献 ( 317) §15 麦克斯韦集电磁学之大成 ( 322) 1.麦克斯韦生平简介 ( 322) 2.历史背景 ( 323) 3.用数学语言表示法拉第的物理思想 ( 324) 4.提出位移电流和光是电磁波 ( 325) 5.建立电磁场理论 ( 328) 6.巨著《电磁论》 ( 333) §16 电磁波的发现 ( 334) 1.赫兹生平简介 ( 334) 2.电磁波的发现 ( 335) §17 相对论的诞生 ( 344) 1.爱因斯坦生平简介 ( 344) 2.创立狭义相对论的论文 ( 345) 3.引言部分 ( 346) 4.关于光速不变原理 ( 347) 5.《运动学部分》 ( 348) 6.《电动力学部分》 ( 354) 7.质能关系式 e=mc 2 的发现 ( 362) 第二部分 电磁学史实撮要 ( 366) 1.我国古代关于电和磁的知识 ( 366) 2.古希腊关于电和磁的知识 ( 367) 3. 1269 发现磁石有两极 ( 368) 4. 1600 吉伯对电学和磁学的贡献 ( 368) 5. 1646 英文里electricity一词的出现 ( 369) 6. 1663 摩擦起电机的出现 ( 369) 7. 1709 人工产生电火花 ( 369) 8. 1729 发现电的传导 ( 369) 9. 1733 迪费发现电有两种 ( 370) 10. 1736 导体一词的出现 ( 370) 11. 1744 气体中放电 ( 370) 12. 1745 莱顿瓶的出现 ( 370) 13. 1745—1749 诺勒的出流和入流说 ( 371) 14. 1746 电以太假说 ( 371) 15. 1747—1748 电传导的速度 ( 371)16. 1748 辉光放电 ( 371) 17. 1750 磁力与距离的关系 ( 371) 18. 1746—1752 富兰克林的实验和理论 ( 372) 19. 1753 感应起电 ( 373) 20. 1758 电流的化学效应 ( 373) 21. 1759 埃皮纳斯的工作 ( 373) 22. 1767 普里斯特利关于平方反比定律的论证 ( 373) 23. 1768 平板型的摩擦起电机 ( 374) 24. 1769 电力与距离的关系 ( 374) 25. 1773 动物电与摩擦电相同 ( 374) 26. 1775 伏打发明起电盘 ( 374) 27. 1780 伽伐尼的青蛙实验 ( 375) 28. 1782 电容公式 ( 375) 29. 1785 库仑定律 ( 375) 30. 1787 金箔验电器 ( 376) 31. 1796 不同金属接触时的效应 ( 376) 32. 1797 溶液的电解 ( 377) 33. 1800 伏打电池 ( 377) 34. 1800 水的电解 ( 378) 35. 1801 伏打电堆的电与摩擦产生的电相同 ( 378) 36. 1807 钠和钾的发现 ( 378) 37. 1811 碳弧灯 ( 378) 38. 1811 泊松的数学处理 ( 379) 39. 1820 电流磁效应的发现 ( 379) 40. 1820 安培的贡献 ( 381) 41. 1820 毕奥萨伐尔定律 ( 381) 42. 1820 电流使铁磁化 ( 382) 43. 1820 弦线电流计 ( 382) 44. 1821 磁场对电弧的影响 ( 382) 45. 1821 金属导线的电阻 ( 382) 46. 1821 电动机的雏形 ( 382) 47. 1822 泽贝克效应 ( 383) 48. 1823 安培定律 ( 383) 49. 1825 无定向电流计 ( 383) 50. 1825 电磁铁 ( 384) 51. 1826 欧姆定律 ( 384)52. 1828 格林定理 ( 385) 53. 1831 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 ( 385) 54. 1831 发电机的雏形 ( 386) 55. 1831 大电磁体 ( 386) 56. 1832 高斯单位制 ( 386) 57. 1833 法拉第发现电解定律 ( 386) 58. 1833 各种来源的电都相同 ( 387) 59. 1833 电报的出现 ( 387) 60. 1834 自感 ( 387) 61. 1834 楞次定律 ( 387) 62. 1834 佩尔捷效应 ( 388) 63. 1834 惠斯通测电的传播速度 ( 388) 64. 1836 丹聂耳电池 ( 388) 65. 1836 圈转电流计 ( 388) 66. 1837 介电体(电介质) ( 388) 67. 1838 法拉第暗区 ( 389) 68. 1839 感应圈 ( 389) 69. 1839 铁磁化时的饱和 ( 389) 70. 1839 正切电流计 ( 389) 71. 1840 高斯定理 ( 389) 72. 1840 焦耳定律 ( 389) 73. 1843 电荷守恒定律 ( 390) 74. 1843 惠斯通电桥 ( 390) 75. 1845 法拉第效应 ( 390) 76. 1845 物质的磁性 ( 390) 77. 1845 法拉第开始使用“场”这个词 ( 390) 78. 1845 电磁感应定律的诺伊曼公式 ( 391) 79. 1847 抗磁性的理论 ( 391) 80. 1847 带电系统的能量公式 ( 391) 81. 1847 基尔霍夫电路定律 ( 392) 82. 1847—1850 h和b以及磁能 ( 392) 83. 1849 亥姆霍兹正切电流计 ( 392) 84. 1850 电在导线中的传播速度 ( 392) 85. 1851 温差电的理论 ( 393) 86. 1851 英吉利海峡电缆 ( 393) 87. 1851 鲁姆科夫感应圈 ( 393)88. 1853 电磁振荡的理论 ( 393) 89. 1855 力线概念的发展 ( 393) 90. 1855 电量的两种单位的比值 ( 394) 91. 1856 金属电阻与磁场的关系 ( 394) 92. 1857 电扰动沿导线传播的速度 ( 394) 93. 1858 波动方程与传播速度 ( 395) 94. 1858 镜式电流计 ( 395) 95. 1858 高真空放电 ( 395) 96. 1859 铅蓄电池 ( 395) 97. 1862 位移电流 ( 396) 98. 1864 麦克斯韦方程组和电磁波 ( 396) 99. 1865 干电池 ( 397) 100. 1866 直流发电机 ( 397) 101. 1866 大西洋海底电缆 ( 398) 102. 1867 推迟势 ( 398) 103. 1869 阴极射线 ( 398) 104. 1871 阴极射线是带负电的粒子流 ( 398) 105. 1873 麦克斯韦的名著《电磁论》出版 ( 398) 106. 1873 发电机的倒转 ( 399) 107. 1875 克尔效应 ( 399) 108. 1876 电灯和电话 ( 399) 109. 1876 运动电荷产生磁场 ( 399) 110. 1878 白炽灯 ( 399) 111. 1878 开始供应公共用电 ( 399) 112. 1878 商用电话 ( 400) 113. 1879 霍尔效应 ( 400) 114. 1879 无线电的萌芽 ( 400) 115. 1879 阴极射线的性质 ( 400) 116. 1880 压电效应 ( 400) 117. 1880 磁滞现象 ( 400) 118. 1881 **届国际电学会议 ( 401) 119. 1881 j.j.汤姆孙的早期工作 ( 401) 120. 1881 达松伐耳电流计 ( 401) 121. 1882 维姆胡斯起电机 ( 401) 122. 1882 电车 ( 401) 123. 1883 斐兹杰惹提出电磁振荡可以辐射电磁波 ( 401)124. 1883 交流发电机 ( 402) 125. 1884 坡印亭矢量 ( 402) 126. 1886 阳极射线 ( 402) 127. 1886 能斯特效应 ( 402) 128. 1887 赫兹实验 ( 402) 129. 1887 迈克耳孙莫雷实验 ( 403) 130. 1887 光电效应 ( 403) 131. 1887 双电桥 ( 403) 132. 1887 里吉勒迪克效应 ( 404) 133. 1887 电离理论 ( 404) 134. 1887 埃廷斯豪森效应 ( 404) 135. 1888 哈耳瓦克效应 ( 404) 136. 1888 感应电动机 ( 404) 137. 1889 斐兹杰惹特饶顿实验 ( 404) 138. 1889 带电粒子在外磁场中受力的公式 ( 405) 139. 1889 斐兹杰惹洛伦兹收缩 ( 405) 140. 1891 电子一词的出现 ( 405) 141. 1891 三相交流发电机 ( 405) 142. 1892 洛伦兹电子论和洛伦兹力公式 ( 405) 143. 1893 电磁场的动量 ( 406) 144. 1894 阴极射线的速度和穿透本领 ( 406) 145. 1894 无线电通讯 ( 406) 146. 1895 居里定律 ( 406) 147. 1895 x射线的发现 ( 406) 148. 1895 波波夫的无线电探测 ( 407) 149. 1896 马可尼的无线电通讯 ( 407) 150. 1896 x射线使绝缘体导电 ( 407) 151. 1896 威耳逊云室 ( 407) 152. 1896 放射性的发现 ( 407) 153. 1896 塞曼效应 ( 407) 154. 1897 电子的发现 ( 408) 155. 1897 阳极射线的本质 ( 408) 156. 1897 汤森测定小水滴上的电荷 ( 408) 157. 1897 α射线和β射线的发现 ( 409) 158. 1898 运动电荷的推迟势 ( 409) 159. 1899 热电子发射 ( 409)160. 1899 光压 ( 409) 161. 1900 量子论 ( 409) 162. 1900 γ射线的发现 ( 409) 163. 1901 电子质量随速度的变化 ( 409) 164. 1902 放射性衰变的规律 ( 410) 165. 1902 热电子发射的理查孙公式 ( 410) 166. 1903 汤姆孙原子模型 ( 410) 167. 1904 洛伦兹变换 ( 410) 168. 1904 电子二极管 ( 411) 169. 1905 光子理论 ( 411) 170. 1905 狭义相对论 ( 411) 索引 ( 413) 人名索引 ( 424)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张之翔,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1953年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后,留校任教。前六年教电学实验课和光学实验课,以后讲授普通物理课和理论物理课。在北大教书近四十年,于 1992年底退休。1988年获北大优秀教师奖。1980一1988年任中美联合招收赴美物理研究生考试(CUSPEA)普物阅卷组组长。1984-1989年任全国高校理科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1988-1990年任Asian-Pacific Physics News编辑。1986-2004年任中国物理学会教育委员会国际交流组成员。1994年起任《国家物理学试题库系统》科研课题领导机构成员兼学科专家组成员。1986年访问过日本。1991-1992年应邀访问过德国十所大学。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过七十多篇论文。出版的著作有:《物理学习题集》(与人合作)、《光的偏振》、《电磁学教学札记》、《电动力学》(与人合作)、《人类是如何认识电的》(与人合作)、《北京大学普通物理教学研究论文集》(**、二集,主编)、《电动力学题解》(与人合作)、《电磁学千题解》、《电动力学题解》(第二版) (与人合作)。并翻译出版了《物理学教程》(与人合作)和《光学》(与人合作)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